本报记者 郑梅云
我国全民移动互联时代已经来临。近日在京举办的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正式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为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坐上了上网终端第一把交椅。
移动互联时代的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美好,但实际上也存在不少问题,用户信息泄露、二维码扫描陷阱、移动快捷支付诈骗、移动应用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移动安全问题更是备受关注。眼下,保障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因而亟待探索多方合力机制。
我国进入全民移动互联时代
目前,我国用户总数已突破8亿大关,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据悉,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日前在京举行,会上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和特征亮点。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囊括衣食住行的各个层面,渗透进了传统行业;它也革新了社交方式,在突破时空限制上为社交带来了质的飞跃。不难预测,未来,移动网络将像空气、水、食物一样成为生活之必需。
在全民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当前移动互联网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和趋势:
一是加速普及。一方面,智能手机正在成为最重要的上网终端。目前,移动端和PC端占比是6:4的关系,相较于台式电脑与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的持续减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正进入黄金发展期。报告显示,2013年出货量达到4.18亿部,同比增长62%,相当于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购买了新智能机。有意思的是,手机出货量的增长率却首次出现下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手机终端的市场占有量已趋于饱和。另外一方面,移动上网时间正在变长,2013年移动端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65小时,较2012年增加了0.69小时。再者,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实现了新突破,由2009年的11785.3M上涨为2013年的132138.1M,增长了近10倍,显然,流量已经进入了G时代。可见,移动互联网正在渗透进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是市场繁荣。2013年我国移动市场规模达62.5亿元,增长率略微有所上扬。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阿里巴巴(滚动资讯)、京东、当当网等电商都在加速移动端的“跑马圈地”,频繁并购和推进O2O业务。与此同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移动支付发展迅猛。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8倍多,远超个人电脑支付增长率。随着线上线下渠道打通,未来,移动支付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除此之外,在移动互联网行业规模占比中,移动增值、移动营销占比逐年下降,而移动购物、移动游戏占比则逐年提升,2013年移动购物更以38%的占比首次超过移动增值成为规模占比最大的移动互联网行业,这也折射出移动终端在网购、游戏等日常消遣方面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转型跨界。发展了20年的互联网,已从消费型过渡到了消费型和产业型并存的时代,未来,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传统产业、制造业、工业的跨界融合将会加速,这对经济发展贡献会更大。同时,移动互联网将使网络、智能终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整合,新的产业生态链以及由此产生的全新文化产业形态值得关注。
网络安全问题凸显
虽然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地位有了显著提升,但未来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其一,国内应用生态不完善、缺乏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只能依附两大生态系统发展,而且第三方应用商店安全问题频发,缺乏用户信任的应用分发渠道,应用生态整合能力还无法与谷歌、苹果相比。其二,国产智能终端量收不对等,终端制造整体处于低端,对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用的研发尚有不足,品牌化建设仍有缺失,与三星等国外厂商仍有较大差距。其三,在与操作系统和移动芯片相关的核心技术方面仍待继续突破,自主产业技术尚待建立。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移动安全不容忽视,特别是斯诺登事件之后,网络安全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包括上网的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将来都要向产业转移并且融合,而在向传统产业跨界转型的过程中,安全更显重要。同时,移动应用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水平。移动应用中存在着大量的恶意应用,倘若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安装这些恶意应用,就可能遭遇隐私被窃、资费消耗、后台安装等恶意行为。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相关地下黑色产业链也开始浮出水面,毋庸置疑,这也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探索合力机制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面对挑战,尤其是应对日益凸显的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还需多方通力协作。移动运营商、手机厂商、信息安全厂商以及互联网应用厂商应联合起来,抓住越发凸显的移动互联网安全商机,开展广泛合作,形成完善的手机安全产业链。尤其对安全杀毒厂商来说,未来手机安全市场的竞争形势更加激烈,综合实力最强的手机安全厂商有望胜出。因而,安全厂商应当不断升级业务能力,积极备战手机安全的市场竞争,强化移动安全产品的恶意软件查杀、恶意网址拦截、隐私数据保护、防窃听、防盗和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的拦截等功能,为用户定制一套有效的“立体防护”解决方案,营造绿色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与此同时,移动互联市场的应用商店则应加强把关,从源头堵住恶意软件和病毒,通过建立完善的应用安全审核机制对所有软件进行安全评测和漏洞扫描,并加强对应用提交者的管理,积极建立举报恶意应用机制。
诚然,安全厂商只能从技术上解决问题,而涉及到取证、定罪等问题,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介入。因而,监管部门要有所作为,对恶意软件开发者和企业应加大处罚力度;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立法,打击侵害网民利益的行为,为移动互联网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用户也应加强安全意识,优先下载使用官方发布或认证的、具有安全标签的应用;安装使用安全防护软件并及时更新,以确保最佳防护能力;而在手机上安装防火墙或杀毒软件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