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的规模部署和应用被普遍认为是运营商改变传统计费模式、实现网络价值经营的契机,目前已商用LTE的运营商大部分推出了新的资费产品或计费模式,从效果来看,用户ARPU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在管道同质化、网络效率低、用户体验差、用户黏度低等多种不利因素带来不利影响的背景下,运营商提升网络价值,进行精细化和差异化的智能网络运营已经成为共同的战略选择。
作为智能管道的核心技术,策略计费控制(PCC)对流量具有多维度信息的判别能力以及QoS管理能力,是实现网络管道智能化的重要手段,被运营商看作向智能化转型的突破口。PCC所具备的智能控制机制,能够帮助运营商实现“管道”的智能化转身,提供差异化服务和进行精细化运营。
PCC部署力度加大
PCC构架就是智能管道的核心,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随着技术标准的逐渐成熟,PCC成为促进智能管道全球大范围应用和普及的主要技术驱动力。从2009年到2014年,跨越3G时代到4G时代,运营商对PCC的部署研究工作一直在进行,而应用情况已经从个别省市的试点,到分阶段、分地域地推广试商用,发展到逐渐向全网范围推广,特别是在4G网络建设中,直接采用PCC架构已然成为运营商的首选。
在2014MAE虚拟运营商峰会上,中国移动市场部副总经理徐刚表示,目前,中移动正在加强PCC能力建设,构建智能管道,全面支撑转售企业4G时代流量经营。事实上,中国移动从2010年开始在四川、上海等省市展开了PCC试点,随后便启动了PCC全国部署,对原有核心网和无线侧进行软件和硬件升级,在LTE建设中,则大部分选择直接采用PCC架构。
今年6月,中国移动发布了2014年核心网及PCC新建设备集中采购公告,其中涉及的PCC设备招标内容,PCRF设备建设规模约为4785万PDP。而在2014年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MAE)上,中国移动发布的VoLTE白皮书2.0版中也提出了,未来中国移动TD-LTE语音解决方案将以VoLTE为主,同时要兼顾CSFB,其中VoLTE由IMS网络实现呼叫控制,通过PCC架构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此外,对于建设的进程,徐刚表示,预计在今年8月之后,中移动可完成LTE-PCC的一期建设,而在明年3月前后完成VoLTE PCC能力建设,在明年10月前后完成对外开放能力构建,如QoS开放、计费开放、策略自动选网等能力。
另一方面,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的LTE加速部署会议上也明确指出,LTE和CDMA要采用统一的PCC策略控制,要求PCRF能够同时支持对EV-DO和LTE两种接入进行策略调度、分发、控制,从而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策略控制。
从3G网络建设时开始,中国联通则一直依靠多种技术手段打造智能管道,将在PCC架构的基础上构建电信网络能力开放平台作为搭建创新业务的基础。中国联通从2009年开始就进行了大量PCC的测试实验,并从2012年起根据业务需求向全网推进,目前已在多地得到了良好收效。
由此可见,4G时代,国内运营商在PCC部署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不断加大。爱立信首席市场官常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署PCC是基本不变的大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了不沦为哑管道,运营商的这部分投资是必须要付出的。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如Softbank、Vodafone、Telstra等几十家国外运营商,都已有非常成功的PCC商用案例,并在不断深入推进。
提升管道价值
在运营商利润吃紧,运营压力加大的今天,PCC为什么能够更多获得运营商的重视?“客户为中心”、“精细化运营管理”、“差异化”,这些是运营商最明确的需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来保障或提高VIP客户的体验?在资费和业务对等的条件下,如何保障用户公平使用网络资源?在网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障高收入业务的高带宽?如何通过资费策略调整,在鼓励用户使用各种数据业务的同时,避免挤占重要业务的网络资源?
PCC正是解决了运营商面临的这些问题,帮助其掌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市场经营研究部主任许立东在公开撰文中表示,实行并持续优化流量经营和流量管理是电信业智能化发展要抓住的关键之一,引入PCC架构实现智能管道意味着运营商可以针对差异化需求,设计更有针对性的管道服务。
通过差别计费,差异服务,提升流量收入是最直接的表现。来自福建联通运营支撑部的技术专家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透露,两年来,通过分阶段地部署PCC客户分级管理系统,基于DPI+PCC的控制方案,福建联通实现了对用户行为和网络质量进行分析,开展差异化控制业务,例如通过提供差异化的用户分级服务,保障VIP用户的网络体验,通过识别用户所使用的业务,对不同的业务执行不同的控制策略,为高价值业务优先保障网络资源,对于不同区域无线系统的业务忙闲程度不同,执行不同的控制策略等等,通过QoS前向货币化获得更多价值。
策略制定是难题
正如上面提到的,PCC已经有了很多应用的场景和成功的案例,经过几年的发展,运营商对PCC的部署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PCC标准PCC架构由策略制定和策略实施的实体组成,而在策略制定方面主要靠经验完成,缺乏规范化的数据和方法,因此成为应用中最大的挑战。
首先,在策略评估方面,之前主要靠人工从各系统进行收集,缺乏统一接口、统一数据需求以及统一的判别标准,无法真正完成PCC策略闭环管理流程。中国电信集团上海网络操作维护中心专家刘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需要依托性能管理系统进行联动补充,在策略制定及策略分析评估方面进行全面支撑,并按照各种策略场景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数据需求以及判别标准,都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用户的流量消费习惯、业务使用偏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运营商在各地分公司的产品结构、定价策略等也有较大差别,各分公司应该在何时何地向哪些用户下发哪种具体策略,也是让运营商很头疼的问题。
对于运营商来说,提高用户的体验、满意度和收益才是最终目的,通过结合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完善策略制定与评估,对现网用户的行为分析和业务分析,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有效策略,引导用户的使用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业务的控制权。
部署策略:分阶段
PCC技术可灵活地制定用户策略、动态分配网络资源、有效提高网络利用率,但是记者了解到,由于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网络具体情况,充分考虑PCC引入后对网络造成的各种影响、考虑用户业务量以及厂商的解决方案的成熟度,在部署策略上,运营商一般选择分阶段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
“PCC的引入和发展与核心网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相比在原有的网络中升级,运营商在新建网络时部署PCC相对容易,因此在不同网络、不同阶段部署PCC的侧重点是有差异的。”刘波结合实际经验,向记者介绍。
在PCC引入初期,只在部分试点省(市)部署时,主要配合市场、营销策略,以发展客户规模、关注客户体验、培养客户习惯为主,为了实现有效地资源管控和疏导,解决移动数据业务发展中资源配置和管控优化问题,实施基于智能分级服务的流量管理,压缩网络成本。
而在PCC引入后期,随着商业模式和技术成熟,在全国进行部署时,则配合市场、营销策略,开始关注投资、收益比,对用户进一步细分,逐步实现分业务、分客户、分时段、分地域等多重管控维度组合的流量差别计费,提高网络收益,进而真正实现精细化运营。
而针对LTE网络,运营商在LTE建设时同步引入PCC架构时建设原则一般以省为单位集中建设PCRF设备,统筹考虑LTE网络及2G/3G网络PCC的建设,并统筹考虑资源控制和资费策略,LTE网络以及2G/3G网络共用PCRF设备,适时在自有业务平台增加AF功能,实现端到端的QoS保障。
■ 案例
天津移动:PCC部署提升网络价值
天津地处环渤海湾中心,经济增长迅速,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蓬勃。但对天津移动来说,收入并没有随着数据流量的增长而提升,存在网络利用率不高,网络繁忙时有价值客户的业务体验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
基于这些问题,天津移动对网络进行了全面分析,基于业务、用户、位置、时间、终端、资费等维度,对网络的海量数据进行了专业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网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大流量业务和自营业务占比较低;漫入用户流量居高不下,而大部分本地用户使用流量较低;小区负载分布不均衡,忙闲时的流量差异也非常显著,闲时每小时平均流量只有忙时的1/3左右;高价值套餐的渗透率和实际用户使用率都比较高,但大部分用户仍在使用中低档套餐等等。
针对分析出的网络与业务特点,借鉴成功案例,并通过多维度参数关联,天津移动从增加收入、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和吸引用户/保持忠诚度等多个角度,制定出一系列PCC调控策略,包括自营业务推荐、QQ无线资源优化、忙时忙区P2P管控、漫入用户管控、WLAN热点提醒、MiFi重定向流量提醒、高价值业务保障、VIP用户保障、锁网用户激活等。
部署了PCC网络和策略后,天津移动子网试点的用户整体流量提升10%以上,商用VIP用户群和本地用户流量也得到提升;低价值流量占比下降了2.44%。同时,高价值业务的使用频度和流量增加,使天津移动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能够保障特定业务的指标,尤其在忙小区有非常好的实测效果。
天津移动制定的这些PCC策略,可实现基于业务、用户、时间和位置等多维度的差异化带宽管理,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实现更多定制化套餐,还能有效提升管道的流量与价值。
作者:徐姗姗 来源:通信产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