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梅云
近期,中国移动2013年光纤光缆集采正式收官,官方数字显示,光纤集中采购规模约6097万芯公里,光缆集中采购规模约6000万芯公里。在4G融合建网的当下,中国移动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光纤集采,足以见得,其希望在宽带市场上也能分一杯羹,进而延伸自身产业链。那么,中国移动此番的大规模集采动作将对光通讯产业链上的各方产生什么影响呢?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和4G融合组网的加速,运营商对光纤光缆的需求必将进一步提升,光通讯行业的发展又将迎来何种机遇与挑战?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
4G建网拉动光纤需求,产业链迎来利好
记者:中国移动光纤集采规模超过6000万芯公里,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中移动进行如此大规模的集采呢?
曾剑秋:从背景来看,中国移动目前正全力发展4G,推进四网融合,同时全球范围内固网与移动网融合(FMC)技术也在发展,因而今年对中国移动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中国移动于7月21日全面提出六项服务承诺,承诺年内将建成逾50万个4G基站,投资或超过2400亿元,4G无线网络将覆盖340座城市,力争拓展5000万4G用户,由此可见,中国移动网络建设的目标和规模还是比较大的。而在4G基站的建设中,射频天线与基站的连接、基站及局间的传输都需要用到光纤光缆,今后,随着TD-LTE的大规模部署,中国移动对于光纤光缆的需求量势必还会加大。
记者:您认为,中国移动此番光纤集采,对运营商、光纤厂商乃至光通讯行业将会产生何影响?
曾剑秋:我国2013年已经推出一系列信息化政策,具体包括: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将发展信息消费提升内需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8月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12月,TDD制式的4G牌照发放;去年年底,工信部发放第一批虚拟运营商牌照,通信业向民资开放。而今年,三大运营商又共同出资成立了铁塔公司。这一系列政策和举措表明我国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此背景下,中国移动的大规模集采动作是很正常的,这在拉动投资上肯定会对市场产生很大影响,首先就表现在产业链上。一方面,从运营商角度看,中移动的投资必然会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产生涟漪效应或者说蝴蝶效应,它们也将在该领域进行投资,同时也助力中国移动发力4G宽带市场。另一方面,从终端设备商角度看,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市场,中国移动此次的集采规模可以说是世界第一的,这无疑将带动终端和设备市场的发展。就国内而言,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将迎来利好。同时,从国际范围看,这也将拉动全球基础设备制造商和运营企业的发展。此外,相关设施的建设还会带来链式反应的发展,包括智慧城市等信息化业务都将快速发展起来。
光纤产业在宽带战略中具有基础地位,价格和质量是两道坎
记者:对于光纤集采折射的价格战和产能问题,您怎样看待?
曾剑秋:价格战是正常市场竞争的结果,光纤集采在市面上肯定会表现为价格战,而价格战则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采购商层面,在网络采购的定价环节会产生竞争;同时,运营商的竞争同样也会出现价格战。一般情况下,在集采中,价格部分的分值占比往往较大,最低价格胜出,最后签合同时价格还会打一些折扣,但这是否会导致恶性的价格战,进而使得项目产生豆腐渣工程?除此之外,集采评估体系也有导向性的问题,例如产能指标往往会导致众多企业盲目扩大产能。由此可见,光纤集采既要看到好的方面,也要总结集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记者:目前我国4G商用、“宽带中国”战略深入落实,这将为光纤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曾剑秋:“宽带中国”战略对我们国家未来的信息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上的一些国家,如韩国,都是因为实行了宽带战略才使得国家信息化得到很大发展。光纤产业在我国宽带战略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产业的地位,没有光纤化的网络,“宽带中国”战略就缺乏根基,因而,我们要重视光纤产业的发展。
实际上,宽带战略包括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两个方面,我个人认为,从落地角度看,国家宽带战略是有线宽带与无线宽带二者的融合、无线宽带引领。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有线宽带与无线宽带二者的融合、无线宽带引领的阶段,比如大多数家庭宽带都是采用有线宽带接入的方式,然后插一个插架使用WiFi,最后还是无线宽带接的比较多。当然,我们仍要充分重视有线宽带的作用,而有线宽带最重要的就是光纤发展,当前光纤在中国发展快且价格便宜,我曾作过一个比喻,相同长度的一根面条和一根光纤,实际上,光纤比面条还便宜,这也符合“光进铜退”时代的信息化发展规律。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未来光纤化是必然趋势。
但在“光进铜退”的发展过程中,行业发展不能仅考虑价格、成本因素,还应考虑稳定、高质量的网络,既要保证价格比铜便宜,也要保证网络稳定,但目前市场上的光纤良莠不齐,劣币驱逐良币,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进行监管以及扶持引导。
聚焦材料、质量、市场监管三层面,把握光纤行业脉搏
记者:对于光纤行业的未来发展及产业链上各方的努力方向,您有何建议?
曾剑秋:从技术上说,光纤正在进行“材料革命”。相较于传统的光纤,新的光纤能大幅提升速率和质感,而且新的材质还可能更便宜、性能更高,因而我们要关注光纤技术的发展。
从生产上说,更应注重质量。国家要扶植、鼓励有质有量且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相应的对于劣质企业也要去规范管理,不能让其生产的劣质产品流入市场。打个比方,如果市场上99%的光纤是好的,但有1%是劣质的,这1%就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网络体系与行业的发展。此前我个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在光纤生产中会加入一些复合材料,虽然国家有严格规定,但有些企业仍然超标或者打擦边球。实际上,光纤产业发展到现在,价格已很便宜,所以要更注重质量。光纤产业中,除了光纤本身外,还有一些系列产品(如光纤盒),也需要从更高角度去关注。
从市场竞争层面看,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劣质企业可能靠不正当竞争进行市场拼杀。因而,如何规范市场,让优质企业存活下来,如何引导市场的发展,改变集采过程中由产能指标导致众多企业盲目扩大产能而形成的不正当竞争,也同样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