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成长之路

相关专题: 中国电信

  作 者: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董事长 袁欣

  编者按:作为通信领域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贝尔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未来,上海贝尔还将以全新的姿态续写辉煌,走向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明天。在改革开放迎来30周年之际,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董事长袁欣亲自为本刊撰文,在他的文章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上海贝尔一段时期以来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脉搏,也可以一窥整个通信产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风云变幻。

  我从1985年加入上海贝尔工作至今,是上海贝尔发展的体验者、实践者和参与者,是随上海贝尔一起成长起来的。今天回过头来看上海贝尔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贝尔的发展基本上是五年一个阶段:1984年至1989年,是上海贝尔的创业阶段;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是上海贝尔的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上海贝尔经营模式从生产型向市场型的转型阶段;21世纪,上海贝尔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和此后的转股改制,经历了新一轮转型,转型的标志是业务的多元化、解决方案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和增长方式的多元化。回顾既往,很多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初创业高新技术领域第一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国际环境还有待改善,特别是主要西方国家在高新技术方面对我实行封锁的局面还没有改变,有的国家则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对技术转让附加苛刻条件。这使得我们寻找国外合作伙伴、引进先进数字程控技术面临重重困难。可以说,中国当时走的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

  在“七国八制”年代,程控技术引进当中遇到的首要困难就是政治上“巴统”(“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其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在高技术方面的封锁和限制。不论是在加拿大、日本,还是在法国、瑞典、美国,相关厂家都表示,卖整机设备可以,但对于引进生产线和技术转让,特别是引进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要求“不予考虑”。除此而外,这些企业之所以不愿转让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电信业后来的发展潜力估计不足,对中国电信市场的前景不抱乐观态度。

  在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的一系列谈判受阻之后,似乎已经把程控技术的引进工作逼进了“死胡同”。然而,邮电部没有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感到沮丧、气馁,更没有对是否还要坚持“引进程控三原则”产生怀疑或动摇,经过分析、比较,邮电部确定将比利时贝尔公司及比利时政府作为一个突破口。为得到比利时政府的全力支持,以促成双方的合作,特别是帮助克服“巴统”的障碍,当时分管相关工作的国务委员张劲夫同志于1982年率团到比利时访问,为中比双方实现互利合作扫清了障碍,而且为此后我国的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创了先例,积累了经验。在此之后,谈判协议的达成、上海贝尔的成立,都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1984年,上海贝尔正式成立,成为了我国通信领域及高新技术领域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8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进入公司。1985年10月,上海贝尔厂房建设工作启动,当时我的工作是在厂房的地板上用黄漆“画线”,规划设备的安放地点。由于“大学生”身份,英语能力比较强,而进口设备的说明采用英文,当时我们身兼材料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维修工程师等数职。在厂房初建时,由于道路对运输车辆的限制,当时我们只能在晚上工作。每天晚上10点,整箱整箱的设备和材料被运进工厂,我们不但要负责卸货,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放,往往忙完已是半夜时分。回想当初,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上海贝尔公司门口的小笼包铺子和四毛钱一块的冰淇淋。当时能够吃一块儿‘光明牌’已经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情。另外,每次半夜忙完还能领到四个小笼包,都能令我们激动不已。

  国产化带动通信制造业群体突破

  由于长期的封闭状态,我国在通信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30年~50年的差距,电信网的主要装备只相当于美国1950年代初的水平,很多国外已经淘汰了的技术,在中国仍然唱主角。与此同时,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低,当时仅能生产少量的纵横制交换机,根本不能满足通信网大规模装备的需要。上海贝尔的成立,一举打破了我国通信技术,特别是交换技术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局面,一步跨越了国外步进制、纵横制、空分程控再到数字程控的传统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通信技术水平一下子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是上海贝尔创业成功、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当时国内通信制造业中,上海贝尔是最有实力的一家企业。不过当时突出的矛盾就是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公司生产能力的相对不足。企业要加快发展,怎么办?上海贝尔围绕两个主要战略来开展工作:一是上规模,二是国产化。

  第一个战略“上规模”实际上就是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能的再打造。当时上海贝尔基本上每年都实现了产量翻番,从最初的年产量30万线到70万线、140万线、270万线、540万线,再到600万线。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之后,上海贝尔抓住机遇,在浦东建设了新的大规模产业化基地,1996年正式投产,从此以后产能的问题得到基本缓解。

  第二个战略即国产化。实施国产化战略,不仅是企业自身降低成本的需要,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实际上也是政府的战略导向,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国产化,能够使“引进、消化、吸收”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围绕着国产化的主题,上海贝尔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成功。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