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知名主持人、丽江挂职副市长王志回京出席某论坛期间,其两部手机被盗。因涉及众多媒体圈和丽江当地官员电话号码,警方高度重视,数小时后迅速将失物找回。(11月16日《新京报》)
就这么一条本不该算新闻的新闻,成了莫名其妙的热门消息。随便打开一家门户网站,这条新闻背后的评论少则几百条,多则几千条。两年前,钟南山院士笔记本电脑被抢,警方十天内神速破案的新闻,也因此被“旧事重提”。从“钟南山的笔记本”到“王志的手机”,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网友们的评论文字,那就是:吃醋。
名人的东西丢了,警方就高度重视,就能短时间内破案追回;而普通人的东西丢了,比如自行车、手机,立案后往往再无下文,以至于连报警都被认为是多余——这种差别,让公众越想越不服气,醋意自然大发。
用“受迫害意识”和“选择性失聪”之类的专业名词来将民众的牢骚醋意无聊化和粗鄙化,是很简单的。因为民众能举出多少名人享受破案神速服务的例子,警方想必也就一定能找到多少普通人享受破案神速服务的例子。但我们必须看到,公众大吃王志的醋,绝不只是一种无聊嚼舌,而是生活中时时刻刻的权利缺失使然。本质意义上,“吃王志的醋”是一种权利的申诉,是公众对“低国民待遇”的不满,是对警察权力的监督和办案效率的督促。
网上甚至有人说“王志被偷是平民的福音”。这当然不是说偷手机有理,而是说王志被偷,既让我们看到了警方破案效率竟可如此之高,同时也对其破案能力是一种有力的锻炼,不是有新闻说“政法大学女研究生为练胆混进婚宴蹭吃喝”嘛,让警方通过“为名人服务”来多锻炼锻炼,对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未尝不是一种“贡献”。浙江 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