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产业背后的内需力:创新精神远超品牌厂商

相关专题: 山寨 内需 品牌 厂商 精神

  “跑路最近在华强北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7月15日,深圳一手机商阿毛(化名)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阿毛所说的“跑路”,是指去年以来随着手机市场的下滑,深圳部分山寨机厂商因大量的压货,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欠下大量供应商货款,从而“负债潜逃”。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样的情况就时有发生。”阿毛感叹。但他并不觉得可惜:“跑路很正常,因为大家从来就没有一个做企业的心态,都想捞一把走人。”

  一边是乱像,一边是活力——从本世纪初开始,山寨产业盛行至今乱,山寨产业依旧呈现着它一如既往的混乱和无序。

  它的乱,表现在它的投机主义盛行,以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极端短期行为中。

  但是它的活力,也始终生生不息——山寨产业,以一种对传统产业秩序“破坏式创新”的做法,迅速在市场崛起。不止于此,来自中国的“山寨军团”还对全球消费类电子产业也构成冲击——印度、迪拜、巴基斯坦随处可见价格极其低廉的山寨产品,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珠三角的山寨厂商。

  泛滥的中国山寨产品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已日益的引起进口国当局的注意。巴基斯坦、印度先后出台了针对中国山寨手机的“限制性进口”政策,但这丝毫阻挡不了中国山寨机的“曲线”渗透路径。

  山寨模式对珠三角制造业的提升到底是利是弊?如何跳出价格战的泥潭,成就为一个有序的产业?如何有序地挖掘山寨背后所蕴含的巨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和全球竞争优势?

  山寨化的过程,实际正是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提升、自我优化、完善的过程。

  山寨崛起背后:

  爆发性市场的推动力

  山寨产业崛起于珠三角,有着特定的产业背景。

  在当年珠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珠三角本地电子配套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记者曾在东莞、深圳一带采访了解到,遍及于此的塑胶、五金等配套行业,大多源自最初大型电子制造企业的相关配套。

  与此同时,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为珠三角的电子制造产业提供了充沛而廉价劳动力资源——经过产业链的层层渗透,最终传导至终端产品,形成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价格优势。

  以手机产业为例,中国最大的电子元件集散地深圳华强北,为山寨手机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市场土壤。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市场一年消耗上亿部手机,其中的30%就来自华强北市场。

  “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手机生意的人,很自然的聚集到了华强北。因为你在华强北,可以采购到生产一款手机几乎所有的配件。”深圳宏博通手机营销副总经理毛红江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在逐利的本性驱使下,民间资本亦是蜂拥而入。“几年前,只要你做手机,不愁找不到投资。”毛红江对记者回忆,几乎每一天,你都能看到挤入这个市场的“新兵”。

  更不容忽视的,则是一个大的产业环境。手机营销专家龚兵博士分析:“2005年之前,是中国人第一次购机,这是一个爆发式的市场。直到2007年,手机市场都维持一个相当的增量。”

  而当时的国产手机和外资品牌手机,高企的售价,为山寨机提供了巨大的“价差”空间——而低廉的价格,正是山寨机在市场上摧城拔寨的利器。

  “破坏式”创新:

  产业链竞争优势突显

  廉价是山寨产业最具共性的核心优势,但却不是优势的全部。

  “从某种程度上说,山寨产业的创新精神远远超过品牌厂商。”深圳手机协会副秘书长苏杰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像摄像头、双卡双待等新功能,都是山寨机最先推出,品牌机才跟进的。从这个角度讲,山寨机引领了手机产业创新的潮流。”

  实际上,在山寨产业背后,拥有着全球最强大的研发、设计、营销团队——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深圳一带,除了山寨核心技术之父台湾联发科集团,因为中国大陆山寨机市场需求之大,而于近年已将其全球重心放到了深圳,其它围绕着山寨机而生的方案公司、营销公司,不下几百家。甚至于,在手机制造最为强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近期也加入了山寨产业的合作链条中。

  如此完善、灵活和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对品牌厂商,已经形成冲击。2008年广交会期间,某国产手机海外市场部一人士曾对记者分析,有的国产品牌厂商体积庞大、机构臃肿、决策缺乏灵活度:“一个项目立项,仅审批环节就要拖两个月。而山寨厂商从谈好订单,到出货仅需十五天。”

  山寨手机的低价搅局,令备受外资品牌手机冲击的国产品牌手机腹背受敌。自2006年开始,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并相继爆出亏损。其年报中,亏损的原因之一无一例外的归结于:“黑手机(山寨手机)对市场形成的价格冲击。”

  事实上,不只是中国的手机产业,外资品牌厂商也备受中国山寨机的困扰。手机“一哥”诺基亚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期内其在大中华区销售1790万部手机,同比下降14.8%。据悉,除了手机整体行情下滑的大趋势之外,“山寨手机在市场份额上的分流,也是导致外资品牌下滑的重要原因。”

  而在海外市场,原本在国内市场备受山寨机挤压而被迫“出海”的国产品牌手机厂商们,在海外市场上,又与来自中国的山寨机狭路相逢。波导海外市场部人士曾告诉记者:“在印度市场,类似的一款机型公司压低了利润才卖4000卢比一部,而黑手机(山寨机)在街对面叫卖3000卢比。”

  山寨产业的竞争优势令产业界时常感到敬畏。

  失序的“秩序”

  一个既有的商业秩序被摧毁了,而新的商业秩序尚未建立。

  “山寨手机产业的盛行,把整个电子消费类产业的秩序做乱了。”七桥笔记本执行董事邹继富对本报记者分析,在手机产业之初,长达近四年多的时间,市场上并无山寨产品,这让手机行业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享受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暴利”,为后续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资金。

  “而山寨手机的盛行,让山寨模式迅速在其他行业被复制,即在产业之初就被快速的山寨化,导致一开始就遭遇惨烈的价格搏杀。”邹继富对此颇有感触,以上网本产业为例,兴起还不到一年,就陷入价格战的泥潭:“相比较手机市场初期单机高达上千元的利润,上网本目前厂商利润仅200元左右。”

  在此背景下,自去年兴起的持续还不到一年的上网本市场,已有大批山寨厂商纷纷退出。“山寨产业的优势在于,市场嗅觉异常敏捷、反应速度快,因此能够快速的切入市场机会。”邹继富分析,但在快速的实现资本积累之后,山寨厂商却并未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山寨的创新仅局限在市场需求层面,譬如外观、新的应用,因为这类创新市场见效快。”

  在邹看来,山寨产业的症结在于,缺少对核心技术研发的长期积累。因此,无论是山寨手机产业的联发科,还是上网本领域的英特尔Atom,产业链的最上游往往都不在大陆。“我们看到,只要是联发科或者英特尔在渠道控制对‘山寨厂商’的供货,山寨厂商立刻面临无米之炊。”手机厂商深圳帕特科技副总经理吴添华对此颇有感触。

  “因为山寨产业的基因就是‘投机主义’,本身就不抱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心态,这似乎是个悖论。”邹继富分析。

  但是与此同时,由“山寨”而转品牌的企业也不乏人在,比如“天宇朗通”公司,它是山寨产业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先行者,同时也是“市场创新”向“技术创新”转型的先行者。

  当然,还有更多的“天宇朗通”公司仍在混乱中试图转身。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