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TV说再发几张牌照,3G乐了; 3G说春天来了,增值业务乐了; 增值业务说红火,信息化乐了; 信息化说须安全,实名制乐了; 实名制说工程艰巨,重组乐了; 重组说要改革,单向收费乐了; 单向收费说不易,小灵通乐了; ……。 一段戏言在不经意间已将我们引入了喜忧纷扰的2007年。众所周知,每一项技术或是业务在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巨大的挑战也必然随之而来。在很多时候,红与黑仅仅一线之间。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红”代表的是潜力、机遇及勃勃生机,“黑”则是形容隐藏在“红”背后的种种风险、挑战及疑虑等。面向2007年,针对信息通信业发展中众多热点话题,我们在看到其“红”的一面的同时,更有必要对其中的“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甚至其中还有许多并不像“红”与“黑”这么明朗的“灰色地带”也将触动我们的神经。 3G:后“启”之秀 “时装秀”、“脱口秀”……,在2007年我们有望欣赏到中国3G的“后‘启’之秀”。其实一直以来,业界关于3G话题的探讨从未间断。尚未发放牌照时,关于3G牌照发放的重重猜测层出不穷;已然手握牌照时,关于3G杀手级应用的种种探讨不绝于耳。无论是怀揣着对3G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是对3G发展教训的借鉴,我们对3G发展的信心一直未变。步入2007年,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国内3G许可证发放已箭在弦上,3G商用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今年工作会上也指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作为3G领域的又一路新军,中国将成为推动全球3G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正是因为后“启”,使得中国3G拥有后发优势,更能吸收借鉴众多3G先驱的经验及教训,也更有望成就后起之秀,3G泡沫时期中国稳步推进策略所积蓄的能量在2007年将随着3G的启动一步步释放出来。 红:满“信”期待 近几年,3G无疑是全球电信业发展中最引人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在步入2007年之后,随着3G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全球3G商用网络持续增加、3G业务日趋丰富、3G用户规模稳步增长,3G市场已经从起步期进入到规模发展期,业界对于3G的定位更加准确,3G作为移动通信主流技术的地位更加稳固。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近几年来,中国3G牌照的发放和网络技术的选择更是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中国电信业对3G发展充满期待。据预测,一旦发放3G牌照,未来两至三年内,国内3G用户规模可能达到6000万左右。如果说2006年还是我国3G试验网元年的话,那么2007年将极有可能成为我国3G网络建设元年,3G投资将在真正意义上启动。 每每提及3G尤其是具体到中国3G发展的话题,TD-SCDMA必然不可回避。从目前来看,TD-SCDMA在中国3G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可以说不言而喻,而且这一点在业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回顾近几年的发展,我们欣喜地发现,我国自主开发的3G标准TD-SCDMA目前在产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从2006年2月开始,TD-SCDMA已经进入了规模网络应用技术试验阶段。通过开展规模网络应用技术试验,TD-SCDMA支持同频组网和高速移动等特性均得到了充分验证。从网络演进的角度来看,TD-SCDMA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向包括HSDPA、HSUPA等数据能力更强的技术方向演进,还将支持双模多模终端以及多频段、多载波等技术,商用前景看好。而且从去年11月份开始,保定、厦门、青岛及北京等地区进入规模放号阶段,更预示着TD-SCDMA已进入正式商用阶段。步入2007年,无论是从规模建网、网络演进、业务应用、终端支撑,还是从商用模式、产业化前景等方面来看,TD-SCDMA的强劲发展都为中国3G启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与此同时,在经历了3G泡沫之后,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能否推动未来3G的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提供受用户欢迎的业务应用。如果没有丰富的业务应用作支撑,投资巨大的3G网络将难以获得良好的回报,甚至会出现投资风险。从国内发展现状来看,近两年来,在3G牌照尚未发放的情况下,国内两大移动运营商积极致力于加快2G和2.5G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为3G培育市场。如今,从“移动梦网”到“联通Uni”,各种新的移动增值业务不断涌现。目前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占运营商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21%,移动增值业务进入了较快的增长期。当前,伴随着移动增值业务的日趋丰富,移动产业价值链的合作环节不断增多、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移动通信与广电、金融等的融合进程在不断加快。同时随着3G商用帷幕的拉开,网络传输瓶颈的改善也将为手机网络游戏、音乐下载等无线娱乐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2007年对于3G发展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中国的3G产业经过多年酝酿,有望步入平稳起步阶段,进而为整个电信业的增长带来更强劲的动力,开创更加丰富多彩的移动通信新世界。 黑:“牌”除万难? 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展望2007年,全球3G市场持续增长态势日益凸显,而且国内3G许可证发放也可以说箭在弦上,3G商用的脚步已越来越近。然而面临新的时代,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大的挑战。在许可证发放之后,网络部署、商业模式、业务拓展、产业链合作等应运而生的难题,使得我们根本来不及欣喜庆祝,就必须踏上新的征程。对于中国电信业而言,3G许可证发放仅仅是迈出了3G长征的第一步。 之所以将向3G过渡比喻为一次“长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移动通信第一、第二代技术换代时“技术指标提升、业务属性不变”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移动通信第二、第三代技术换代时,业务属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G业务的用户群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市场的细分和新业务的开发都需要一个过程。3G网络的部署和建设,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提供以用户为导向的应用,以最佳的表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3G业务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用户的使用才能够实现。从国外3G发展现状来看,最大的制约因素也体现为业务开展的不力。从2G到3G,移动通信产业的关键点从技术转移到产业链,需要在商业模式和应用开发方面全面引入新型的思维。因此中国3G业务的发展,应在围绕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的大前提下,首先要开发出契合用户需求的丰富应用,其次要按照市场规律,做好前期的用户培养和市场开拓工作。 “没牌照前盼牌照,发牌照时怕牌照,拿牌照后愁牌照。”虽然只是几句戏言,但是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3G发展的复杂性,同时从某个侧面也为中国3G发展敲响了新的“警钟”。 我们必须意识到,传统的拿到牌照、建完网络就万事大吉的思维,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时代。在3G发展的最初阶段,投资界曾经对它抱着太高的期望,浮躁的心态和过于乐观的预期,让很多人试图把本应该10年发展周期的成果在一两年内兑现出来,最终导致了3G泡沫的出现,这对3G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通过借鉴全球3G先行者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3G产业的孕育、启动、发展、全面普及,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周期,而且3G应用的用户群本身就存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很多应用都需要“几上几下”才能最终实现成熟化运营和规模化推广。例如,移动音乐作为最早的3G应用之一,目前已经在日本、韩国、英国和我国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成功。其成功的秘诀在于运营商通过充分了解用户需求,进而整合了丰富的音乐资源,包括最新的单曲、专辑、电影原声带乃至原创歌曲等,最终使3G业务成为用户最快速、最有效地获得所需音乐内容的途径。正是由于运营商主导的产业链经过数年不懈的努力,让用户选择了移动音乐,才成就了移动音乐的今天。 与此同时,从目前来看,TD-SCDMA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这一点有目共睹。但是在产业化方面,TD-SCDMA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产业链依然略显单薄,与其他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WCDMA阵营几乎涵盖了全世界著名的移动通信设备厂商,大部分公司都将WCDMA作为首选。而CDMA2000方面也有100多个成员,目前韩国成为这个标准的主导者。反观TD-SCDMA联盟还只有二三十个成员,其中主要是国内设备生产商,而且这些厂商大多同时在WCDMA阵营之列。目前CDMA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日韩政府政策的引导、厂商对产业的支持及运营商积极买单是重要因素。因此面向2007年,要推进并加速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留给政府、运营商及厂商的任务依然艰巨。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市场为导向,稳中求进才是今年3G发展应倡导的主旋律。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说,最终用户才不会在意后台的技术是2G还是3G,他们真正关心的是移动通信体验,是自身使用习惯的延续性能否得到保障。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不能单纯追求技术先进性和业务的新奇性,要按需发展,在追求3G与现有无线通信网络实现无缝融合的情况下,稳步推进3G部署,积极培育下一代的移动通信业务用户群,真正做到稳中有进、进中有稳。 IPTV:星火燎原 虽然一直伴随着诸多纷纷扰扰,但2006年总的来说仍算是IPTV发展不错的一年。黑龙江和上海的IPTV商用反应良好,其中黑龙江网通IPTV用户数已经突破10万户,上海电信IPTV用户数也已突破6万大关。与此同时,来自广电行业的IPTV牌照持有者与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之间,初步建立起了适合中国国情的IPTV合作运营模式。而伴随着IPTV参与体的不断增加,我们对中国IPTV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日益增强。正所谓“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在黑龙江与上海等地成功商用的激励下,IPTV发展在2007年将迎来新的突破。尤其随着三网融合的一步步推进,随着黑龙江、上海模式的一点点推广,随着运营经验的不断积累,随着阻碍电信、广电两大产业合作的“坚冰”一点点被打破,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渐渐临近,手握全球最大的用户群的中国市场必将成为全球IPTV发展的一个亮点。 红:燎原之势 作为一项能够推动三网融合进程的革命性应用, IPTV从一开始就受到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内容和媒体发行商等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的追捧,以燎原之势在全球铺展开来。从全球发展来看,IPTV已经吹响了全面商用的号角,势头良好,这一趋势在2007年无疑将得以延续。而随着全球IPTV商用进程的不断推进,必将在运营模式及应用拓展等方面为国内IPTV产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2007年中国IPTV发展的脚步将越走越快。国内IPTV市场经过两年多的培养,已经逐渐成熟,合作模式日渐清晰,已逐步从规模试验走向正式商用。目前中国内地市场已经迈出了IPTV从试验走向商用的关键一步,两家固网运营商开通IPTV试验的城市都已超过20个,不同地区试验网的运行模式和不同的业务发展策略各有特色,为未来IPTV大范围的推广积累了很多的运营经验。同时在IPTV标准研究中中国也有所超前,在IPTV的标准化工作中表现突出。而且IPTV不仅是电信运营商实施转型的发力点,同样也被认为是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助推器,这为广电、电信两大产业都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没有谁会放慢在这一领域的脚步。 因此在步入2007年之后,IPTV目标市场将进一步扩大,IPTV业务的规模化效应将逐步显现。目前,IPTV业务在城市发展得比较好,城市家庭用户群和中小企业用户群应用比较广泛,但是潜力更为巨大的农村市场并没有得到有效开拓。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农村信息化需求加大,运营商在发展宽带业务时将给予农村市场更多的关注。同时,一些特殊的区域,如城市社区、大中小学也会成为IPTV业务发展的目标。尤其随着黑龙江和上海两地IPTV用户数分别突破10万和6万,运营商拥有了较大规模的IPTV用户基础,因此今年将会加大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拓展IPTV增值业务的力度,加大营销方式的创新力度,以发挥庞大用户群的规模化效应,促进宽带接入规模的扩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将2007年置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段——备战期甚至是模拟期。前面提到的3G如此,IPTV也不例外。随着2008年奥运会日益临近,必将对IPTV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拥有全球最大的宽带用户及电视用户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更确保了中国将是IPTV产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据IDC最近发布的《中国IPTV市场2006~2010预测与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IPTV有望在2010年拥有超过2000万的用户数。2007年,相信国内IPTV市场会有一个大的突破。 黑:续火之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然而要真正燃起熊熊大火,续火之薪是关键。尤其对于在中国尚处于产业发展投入期的IPTV产业而言,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更多的人对这块新奶酪的感觉是看得到却摸不到,闻得见香味却吃不到嘴里,IPTV发展之路仍有诸多坎坷。在笔者看来,2007年IPTV发展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合作机制、政策跟进两个方面。 业界普遍认为,阻碍电信与广电两大产业合作的“坚冰”将以IPTV为契机而打破。的确IPTV对于两大产业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目前双方合作意向也比较强烈,但是各为自己的利益需求使得两大产业在合作的道路上不是很和谐。在IPTV产业链上,电信和广电两个环节占据着最为主导的地位,他们之间相互的博弈会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今后IPTV的发展程度。因此有必要探索建立相对明确的合作机制,划分相互之间的职责、权利等。面向未来,整个行业发展必将从竞争走向竞合,因此IPTV合作机制建立中也应立足于充分发挥两大产业自身的特长,而不是各自“包打天下”。其中来自广电业的IPTV牌照持有者,主要职责应该在于提供丰富的节目内容,并对内容的安全进行监督。电信运营商则应基于可控制、可管理、有QoS保证的宽带网络,担负起推动三网融合的重任,为用户带来丰富多彩的广播类应用以及互动类应用,为NGN的到来积累丰富的业务运营经验。 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先有问题,后有对策”已经不再稀奇,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客观使然。在IPTV发展中,国家对于IPTV管理还处于相对宽松和滞后的状态。从目前来看,政策壁垒仍然是IPTV发展中最为关键的瓶颈之一。广电业与电信业之间准入受限使得任何想在IPTV上有所作为的企业都面临较大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如果一家企业要开办一个网络电视频道,需要至少具备四个证书:信息网络传播视频节目许可证(由广电部认证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由文化部审批颁发)、SP证(由信息产业部颁发)、移动增值业务许可证(由信息产业部颁发),这无疑增加了产业发展的难度。虽然随着广电与电信之间合作模式的出现,IPTV在2006年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合作双方是否会安于自身利益,是否能一直相安无事,是否能相互扶持对方的新技术新业务,是否能服从对方管制……由新模式而生的诸多困惑将成为制约今年IPTV发展的关键因素。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大因素,技术标准的统一、运营模式的制定等也是横亘在IPTV发展之路上的重要障碍。目前IPTV行业设计标准众多,标准不统一使得设备提供商不敢冒风险大规模生产适用于IPTV内容的设备。在商业模式构建方面,因为IPTV产业涉及内容提供商、设备制造商、服务运营商和客户,四个环节相互作用产生多种运营模式,具体选择哪种模式更合适,更需要四个环节统筹考虑。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处于IPTV用户数占宽带用户总数比例低于5%的初始渗透率阶段,而这也是IPTV业务经受考验最大的阶段。 由此可见,IPTV在中国的发展还将经历较长的探索期。而在2007年的发展中,IPTV的内容与应用创新将以个性化、多样性和互动性为方向,通过推进广电与电信之间的合作打造IPTV的辉煌发展。 增值业务:健康繁荣 电信网络IP化与手机终端软件化作为驱动产业发展的两大技术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增值业务的繁荣。尤其随着基础通信完善与拓展、业务应用丰富与整合、一对一的整合体验日益风行,用户需求不断被释放和激活,增值业务发展非常迅猛,近年来在运营商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占到了越来越高的比例。这一趋势在2007年将得以延续。 红:春风拂面 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和核心技术的不断应用,为流媒体业务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并将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多媒体新闻发布、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终端的综合化、智能化、多样化的趋势为新业务的拓展提供了可能。同时产业转型也为增值电信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更为增值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宽带增值业务发展方面,视频化将是今年最突出的特点。正所谓,“闻名不如见面”,可视沟通更符合人类的交流习惯和生物本能,是信息传递的最高要求,同时可视也是宽带区别于窄带最具魅力的应用。过去受制于终端、带宽、技术、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真正意义上的视频化并未实现。而随着各大运营商在这方面意识的增强,已经陆续启动一些本地网扩容工程,带宽的大范围全面升级,必将为视频应用破除带宽瓶颈。与此同时,需求市场也已经发展成熟,具备了视频化应用的用户基础。根据日前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宽带上网用户数在整个网民群体中所占比例已经超过75%,突破1亿大关。用户规模已经不再成为视频化的障碍,相反,开发丰富的宽带视频化应用来满足庞大的宽带用户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随着各地建设平安和谐社会的口号提出,视频监控在很多行业领域的需求都极为迫切。另一方面,家庭用户对视频化娱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最突出的就是影视点播。在多方因素共同推动的作用下,今年宽带应用的可视化有望实现突破。 在移动增值业务方面,目前从短信、彩信、彩铃、手机上网(WAP)、无线音讯互动服务(IVR)到手机游戏、手机电视、移动支付、移动IM、移动电邮、位置服务、二维码等,种类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同时在移动运营商的积极推动下,移动支付、移动定位、无线搜索等业务也将会获得较快的发展,业务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尤其伴随着3G商用帷幕的拉开,对移动增值业务发展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移动运营商将进一步加大手机电视业务的市场推广力度,积极为用户提供包括点播、直播、下载播放在内的移动流媒体业务,手机电视等移动流媒体业务将获得长足的发展。而随着数据传输能力的不断提高,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将在公安、交通、金融、教育等部门及行业广泛应用,移动通信将在行业信息化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预计,2007年,以3G商用为契机,国内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占移动运营商业务总收入的比重有望达到26%左右,移动增值业务多元化的利润增长点将逐步形成。 黑:冷水泼头? “繁荣是一个产业发展的硬指标,健康、诚信是产业发展的软指标。只有软指标和硬指标同时具备,这个产业才是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2007年增值业务发展塑造繁荣的前提是健康,而恰恰这个“健康”也是我们对今年增值业务发展最为担忧的。从某种意义上看,2006年可以说是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转折点。由于一些SP违法提供业务,信产部在2006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严厉措施,打击违法增值业务,导致移动运营商以短信等为主的增值业务严重萎缩,许多SP出售或者倒闭。与此同时,目前新的成功的增值业务还没有培养起来。因此如果单单从繁荣的角度来看,今年“增值业务将迎来真正的春天”的看法还值得商榷。 从目前来看,SP进入市场的门槛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众多企业蜂拥而上分食蛋糕的现状。目前我国拥有近万家电信增值企业,大部分都是民间资本、合资或者外资成分,他们在电信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加强。随着3G时代的一步步临近,必然会有更多的SP们挥舞着兵器杀将过来。然而在纷纷进军的繁荣背后,如何在市场进入、合法规范经营及退出方面做好管理,成为摆在政府及运营商眼前的重大课题。尤其有不少SP因为资金、技术等因素,着眼于眼前利益,因此没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用户需求挖掘上,从而导致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针对当前增值业务发展区域不平衡、市场增值空间大、市场开拓不熟悉等情况,政府急需在加强规范的同时,加强引导和指导,引导产业合作,促进创新,繁荣产业。可喜的是,信息产业部在去年就已出台了一些措施,起了一个好头,相信今年相应的措施会不断完善。因此如果从迈向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今年增值业务将迎来春天。 信息化:又好又快 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好又快,和谐发展”成为2007年中国经济的新坐标。相比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好”排在了“快”前面,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集约用地将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并强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的约束。进入2007年,从国家到各地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中,都体现出了以信息化支撑“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思路。“又好又快”必将成为今年信息化发展的主基调,不仅自身要做到又好又快,还要对又好又快提供有力的支撑。 红:内外齐旺 从目前来看,全国信息化已经进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这一趋势在2007年将得以加强。全方位,就是信息化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地区都要开展,这一点跟前一阶段我国推进信息化的策略是不太一样的。多层次,是要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程度以及不同的信息化需求程度因地制宜地推进,各个地方、各个部门不能一刀切,这可以说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从目前来看,信息化发展的热点正在由传统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向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社区信息化等转变。在2007年的发展中,一个明显趋势将是农村信息化的力度将加大,重点更加突出。包括国信办、商务部、农业部等多家部委在内都在力推一些大的涉农信息服务平台或系统,在为农民工服务以及让农民享受实惠方面将有较大的动作。此外,随着奥运准备工作渐入高潮,大批信息新技术新应用的试验运行将成为今年信息化发展的一大亮点。 与此同时,在今年的发展中,信息化整体发展态势将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更加贴近,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构建和谐社会,这些对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的速度、深度、广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需要信息化发挥更大作用。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必然要求信息化发挥更大作用。据悉,国家将在2007年召开国家信息化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及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这将对信息化建设全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信息化建设必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信息化在“十一五”规划建议里被放在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位置。尤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再次强调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家指出,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又处在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历史阶段,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种种迹象都表明,2007年信息化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黑:小马过河? 尽管信息化大方向已经明朗,但信息化应用目前还没有理想的“路线图”。正如在我们所熟知的故事“小马过河”中所说的那样,要趟过信息化这条河需要电信业自身主动迈出第一步。面对来自政策、规划、法制等方面的种种风险与不确定因素,电信业主动服务信息化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外部因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一步步完善并进而推进实践的深入。可以说,在起草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预测未来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发展。业内外专家也普遍表示,信息化顶层、中层、底层设计正在推进,但目前不可能做到细化,更谈不上明确什么“杀手级应用”。 信息化应用尚不定型对电信业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电信业自身去主动服务信息化,不能等待信息化体系理顺后再启动。再退一步说,只有通过不断的信息化实践和创新,在积极摸索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化实践及创新与总体规划的良好互动,规划才能更有依据,更明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2007年信息化发展在迎来全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信息化这条河前并非只有电信业要趟,还有众多觊觎者希望参与进来。从目前来看,信息化推进开始注重市场这个因素了。过去政府主导信息化,往往是政府立项、政府投资,行业部门自己建设,电信业服务空间并不大。步入2007之后,信息化建设的效益越来越受关注,市场化程度也将大大增强,农业、交通等部门在“十一五”信息化规划里已明确提出走社会化道路。这对电信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为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网络建设和服务外包化的趋势越来越普遍,能承载各行业信息应用的网络和服务体系并不止一个。这就要求电信业在深入执行转型战略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更加密切地与各应用主体互动,深入研究其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并不断完善,在提升服务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过程中拓展市场机遇。小马过河,需要胆识,更需要经验,面对信息化这条大河,电信业不仅要敢于迈出这一步,更要迈得稳、迈得准。 灰色地带 且行且思 与“红与黑”所不同,2007年还有许多热点话题触动着我们的神经:实名制、重组、单向收费、小灵通……其中许多话题在网络传播的推动下已经产生出了巨大的“蝴蝶效应”,其受关注程度并不比前面已经提及的几大热点低。与3G、IPTV等热点所不同的是,从目前来看,对于这些话题,在2007年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明朗的判断,因此笔者暂且将其定位为今年的灰色地带。灰色代表有争议,代表难以把握,同时也代表不可回避,必须勇于面对。 实名制:该不该? “博客实名”、“BBS实名”、“网络游戏实名”、“短信实名”、“手机实名”……,实名制可以说是眼下最火爆的话题之一,其初衷旨在加强行业综合治理。实名制最火爆同时也最具争议,以手机实名制为例,个人信息都交给运营商安全吗?用户信息隐私保护如何保障?用户数量是否会缩水?用户身份确认如何落实?实施成本是否过高?……一系列疑问应运而生。然而,虽然现在“手机实名制”在上海、福建、四川等地已小范围试水,但若扩展到全国范围实施,中国约2亿多非实名手机用户将重新进行实名登记,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在2007年,关于实名制的争论还将在大范围内存在,有关部门在出台实名制的强制法规措施或管理办法时仍需慎重考虑。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今年利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进行的诈骗等不法行为明显减少,则实名制有可能缓行;如果综合治理未见明显成效,则实名制有可能强力实施。与此同时,推行“实名制”有赖于伦理道德回归、公众诚信重建、社会制度改革和法律缺陷修正。只有这些根基打牢之后,“实名制”才能够被所有的社会公众所接受。反之,“实名制”与“匿名制”之间的激烈PK还会继续。 重组:会不会? 从2006年到2007年,人们对六大运营商排列组合“游戏”的热情丝毫未减:四合二、六合三、拆分还是合并、拍卖还是收购……“加减乘除”在重组上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种种传闻在资本市场上更是“兴风作浪”。然而运营商的整合是一个相当慎重的话题,虽然有观点指出,步入2007年,3G为重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而且有助于资源的进一步整合,进一步降低3G发展的成本,同时有利于运营商之间的公平竞争。但是由于电信市场重组涉及到多重利益主体和多重目标,非常复杂,而且成本巨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运营商重组,也不会是一蹴而就。再退一步讲,目前几家运营商的实际控制权在国资委手上,因此重组与否更多情况下取决于对中央企业的整体规划。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又好又快”我们也可以看出,2007年进行重组的可能性不是太大。而且随着融合作为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突出,全方位、多层次、跨行业的合作将越来越多,这使得不同产业的监管机构之间的重组比企业重组来得要更迫切些。如果能够通过完善上层建筑实现满足客户综合性信息服务需求及企业价值的增长的目标,届时关于运营商重组的各种话题,或者已然水到渠成,或者早已不攻自破。 单向收费:远不远? 即使几家运营商在村村通、援藏、救灾、扶贫、教育及环保等方面勇担社会责任,而且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放慢作用突出,但是对于众多普通消费者而言,似乎降低电信资费来得更实惠些,其中尤其以手机单向收费的呼声最高。外界普遍认为,降低电信资费,给消费者实实在在的优惠才是真正具有社会责任。其实在许多地方,电信运营商在单向收费方面早已采取了实际的行动,但消费者希望得到一个明确的说法,这种愿望随着信产部“实行上限管理”的市场定价信号日益凸显而变得越来越强烈。我们可以推测,中国未来电信资费管理走向极有可能是: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决定价格,价格引导需求”的管理机制,通过改革电信资费,正确体现成本、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将网络资源最有效地配置给更多用户,使国家、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得到统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但是由于手机双向收费改为单向收费实质上涉及到移动电话网内及移动电话网与固定电话网之间话费转移,以及电信运营商之间利益再分配等问题,因此在制定移动通信单向收费政策时,政府部门必须全盘考虑。从这一点出发,2007年能否破冰还难以预测。 小灵通:缓不缓? 英雄迟暮还是延续神话,2007年小灵通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又一个关键点。可喜的是,今年中国电信提出重点发展“我的e家”品牌,其中“固定电话+小灵通”成为主要模式之一,旨在覆盖全国的网络和庞大的用户群,提升固网运营商收入,降低离网率,这客观上也将延长小灵通的生命周期。然而从目前来看,小灵通的优势正在步步丧失,增长速度放慢。尤其随着3G的脚步声越来越响,一些对小灵通消极的舆论凸显。如果3G上马,在小灵通方面的投资将不可避免地缩减,其自身定位也将从固网运营商进军移动市场的唯一抓手演变为3G业务补充者的角色。在新的形势下,小灵通应如何“续命”?有观点指出,发展双模小灵通是未来小灵通的突围之路,也是固网运营商在3G牌照发放前,发展用户和增加收入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相关人士分析,双模小灵通如果正式进入市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将能获得巨大利益,但是双模小灵通是否能够走向合法化还是一个未知数。在曾经缔造了业界发展神话之后,到底是逐步退出一线的“落幕英雄”还是继续扮演固网发展的“平民英雄”,小灵通在2007年的发展命运将牵动每个人的心。 把握好红,应对好黑,分析好灰,2007年,愿信息通信产业且行且思,一路走好。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业界最新资讯
最新招聘信息最新技术文章最新论坛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