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专项行动打击“猜猜我是谁”等电信诈骗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记者何春中)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黄祖跃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当前在社会上活跃的电信诈骗形式将近30种,而银行、电信部门在监管上至少存在3方面的漏洞。

  今年6月12日,公安部部署开展为期4个多月的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277个,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1469名,破获电信诈骗犯罪案件4836起,追回被骗资金1900万余元。

  公安部对河北丰宁县、湖北红安县和大悟县、湖南双峰县、广东电白县和海南儋州市等6个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比较集中的原籍地进行了挂牌整治。仅广东电白县日前就陆续有40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目前,6个重点地区不法分子实施的“猜猜我是谁”、“冒充黑社会诈骗”、“冒充领导诈骗”、“利用网络诈骗”等电信诈骗案件明显减少。

  黄祖跃表示,当前活跃在社会上的电信诈骗形式将近30种,诈骗内容由点子公司精心策划设计,针对不同受害群体量身定做,步步设套——有中奖诈骗、汽车退税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直接汇款诈骗、电话欠费诈骗等。新的诈骗手法也在不断出现,目前还有升级的趋势,诈骗不成,便向恐吓、勒索方向发展,危害比较突出。

  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有关“电信诈骗的行业监管存在哪些漏洞”的提问时,黄祖跃说,银行、电信部门在监管上主要存在3方面漏洞:第一,银行账户的实名制在一些地方的执行中有折扣。比如犯罪分子可以拿别人的身份证到银行里批量开卡,而部分银行没有认真核实开卡人的身份信息。第二,网络虚拟的主叫号码,也就是任意显号,捆绑了电话,这方面监管的力度不大,在互联网范围内可以随意进行交易。第三,个人买车、购房、买保险、网上购物等各种各样的消费信息也有的被批量出售,流入犯罪分子手中。

  黄祖跃表示,电信诈骗犯罪是高科技、高智能的犯罪,根治这种犯罪需要社会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的配合,尤其是银行、电信部门。

  针对电信诈骗,公安部今天提示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防止上当受骗。工作生活中,注意做到“三不一要”: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