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宝亮 北京报道
导读
电信运营商的“属地化”运营模式,导致了网络功能的调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协调各省部门,而各省往往会考虑到本省业务需求不予配合,大部分功能往往夭折在跑流程的过程中。即便最后落地了,往往也只是个别省、市具备该项功能,其他省份不能实现。
时隔五年,中国电信再次提出智能化战略。2016年6月29日,新上任的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在世界移动大会上发布中国电信新战略——做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而早在2011年初,时任中国电信董事长的王晓初就提出“智能管道主导者、综合平台提供者、内容应用参与者”的新三者战略。
当时,适逢3G增长高峰,2G时代的话音业务逐渐向3G时代的流量业务转型,随之而来的,就是高利润的话音业务、固话业务逐渐萎缩,“不值钱”的流量成为主营业务。
这种情况下,更让运营商伤心的是“在运营商管道里奔腾的流量包,跑的全是QQ、淘宝、微信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哑管道”一词应运而生,而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就是“智能管道”。
2010-2012年,全球通信行业热炒智能管道话题,广大通信企业希望运营商将网络升级,精准识别每一个用户、业务,并为其提供差异化服务。用户可以额外付费使用更优质网络,互联网公司也可以付费提升其业务能力,比如让用户发送更清楚的图片、更高清晰度的视频。
但是,2012年中期,所有关于智能管道的宣传几乎瞬间销声匿迹。一方面,即便流量业务不值钱,但流量需求的迅猛增长也足以弥补话音业务的流失。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运营商网络的智能化,太难实现了。
属地化壁垒
这一次,中国电信集团网络发展部已经收到“8月份之前要拿出网络转型的东西来”的命令,且“网络转型规划时,要多听听集团客户部门的业务需求”。集团客户部服务于包括大型互联网公司在内的诸多企业。
眼下的状况与5年前类似,用户饱和以及来自中国移动的巨大竞争压力,让中国电信迫切想寻找新的增长空间。于是,体量日益庞大的互联网公司,以及寻求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都是中国电信潜在客户。
目前,中国移动的4G用户数远远超过中国电信。6月29日,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宣布移动4G用户数4.09亿,基站数130万,且计划年底突破5亿4G用户,且基站超过140万。而中国电信目前4G用户尚不足8000万,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
不过,转型规划对网络发展部是一大难题,多年来运营商的网络发展部门按照固定的流程,以各省网络流量、拓扑结构、网络延迟、技术更新换代为参数制定网络发展规划,极少与业务部门产生互动成果。
2013年,网易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翼信,打出了“凭借中国电信网络能力”提供比微信更优秀的使用体验、更清晰的话音质量等噱头。但不久前,一位中国电信技术专家在回忆此事时感慨,“即便到今天,我们也提供不了这种能力。”
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运营商“属地化”的运营模式。由于延续了邮电时代的管理模式,且考虑各地区经济结构不同,运营商各地市存在自主经营能力的需求,运营商的省、市公司对于网络、资源存在很大程度的自主权,包括规划、采购、容量提升、维护、业务适配等重要环节,各省均有自主权。
这也就导致了网络功能的调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协调各省部门,而各省往往会考虑到本省业务需求不予配合,大部分功能往往夭折在跑流程的过程中。即便最后落地了,往往也只是个别省、市具备该项功能,其他省份不能实现。
这种管理模式与互联网业务完全处于不同的节奏上,互联网公司所有业务集中在云平台上,且运营权集中在总部,一旦完成业务开发,可以面向全国用户同步推出业务。
事实上,庞大的用户数、网络能力、通信消费记录数据、实时精准的位置信息、基于手机号的统一应用入口、计费渠道,这些互联网公司梦寐以求的资源被封闭在运营商各省公司手中。但如果想要按照互联网公司节奏推出业务、功能,运营商必须具备一定的集中运营能力。
业务驱动平台聚合
2012年底,智能管道销声匿迹,但一种新的业务开始在运营商内部滋生——能力平台,最初,运营商尝试把电话、短信能力以API的形式开放出来。各类流行APP之所以可以在应用内直接拨打电话,就是集成了此类API。
不过,此类业务最早并非由运营商推出。美国一家名为Twilio的公司最早实现了将电话、短信能力封装成API,企业只需要几行代码就可以轻松使用这些能力。2015年,Twilio年收入约1.67亿美元,拥有包括Uber、Airbnb 在内的近3万企业客户,目前已启动IPO。
但是,运营商的此类平台大多以创新中心、省公司创新业务形式出现,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市场推广,而且运营商内部的各个平台之间属于竞争关系,各自为战,普遍收入不高且客户分散。正因为业务收入分散,运营商集团内也没有将这些平台资源统一起来的方案。
目前,在运营商内部的众多平台中,只有极少数脱颖而出。眼下,中国电信旗下最大的平台级公司是承接了全国宽带能力开放的天翼极速,该平台允许电信用户通过一次点击实现网速瞬间从10M提升至100M。
早在2012年,天翼极速还只是福建电信旗下一个项目。当时,福建电信将这一能力开放给迅雷,而迅雷借助这种能力开发了“光速下载”业务,当年新增收入1000万,双方分成。
2014-2015年,中国电信集团成立天翼极速运营中心,先后将十多个省份的宽带提速能力的集成、运营权限交给天翼极速,其后又授权全国运营。目前,包括百度、腾讯、优酷、斗鱼、极路由等互联网公司与其合作,据悉,该平台今年业务收入将突破1亿元。
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而言,能够在3年时间积累亿级活跃用户、收入过亿、与多家互联网巨头建立生态关系,几乎都属于惊人的成长速度。而且,如果天翼极速能够尽早打通全国平台,这一时间还会大幅缩短。据记者了解,由于该业务模式盈利能力较强,各省均有意向自己运营该业务,天翼极速在得到集团网发部、市场部大力支持的情况下,仍然耗费两年多时间才整合了全网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中国联通复制了这一业务模式。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只有北京联通推出了此类业务,并未覆盖全国。
尽管1亿收入对于互联网业务而言十分可观,但仍然无法与中国电信接近3000亿元的收入相提并论。如果要通过网络智能化实现业务转型,中国电信需要塑造一大批类似天翼极速这样的业务。
2016年6月16日,中国电信发布《低时延光网络技术白皮书》,该白皮书提出,将在现网的基础上,优化出一条大幅降低延迟的骨干网络,而该网络将面对金融、4K视频、VR等客户。此前,美国咨询公司TABB Group给出分析报告,交易系统处理时间(包括传输时延)比竞争对手慢5毫秒(ms),将损失1%的利润,如果慢10ms,则损失扩大到 10%。
不过,知情人士称,“如果想要让低时延网络落地,必须有业务推动才行。没有业务需求,只能谈谈概念。”事实上,中国电信在2013年开始提出建设低时延网络,但至今仍未落地。
这种情况下,重提网络智能化转型的中国电信新任董事长杨杰是否能够打破一直存在的束缚,不妨拭目以待。(编辑:黄锴,邮箱:huangk@@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