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无钱包体验、“刷脸”可完成支付、大数据服务智能出行、远程实现医疗诊断……这些炫酷的生活场景,在4G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成为现实。
目前,我国4G网络覆盖超过5.3亿户,不仅丰富了传播内容,而且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以应用。4G网络,这项看不见的科技成果,带来了诸多看得见的大变化。
全天不带钱包出门,生活可以这样!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吴玮,如今每天的生活,早已和4G移动互联网融为一体。
早晨9点,吴玮只需“刷脸”就可将身份数据传输到公司服务器,实现门禁解锁、打卡签到;10点,他在前往会议室路上用手机应用程序下单、移动支付完成订购的咖啡精准送到会议室;中午12点,餐厅后台已收到吴玮和同事用手机完成的订座、点菜,到店直接开餐……
“我从2010年开始用智能手机上网,但那时速度慢、覆盖差,费用还特别高,更别说能想象移动互联网颠覆工作生活了。”说到如今4G移动互联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吴玮深有感触。
最近两年来,随着4G网络在全国推广的范围不断扩大,像吴玮这样感到生活更便利的人群日益增多。实际上,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更多以前未曾想象的应用。例如,用户可通过手机应用程序,选择停靠在写字楼附近的纯电动分时租赁汽车服务,选择离自己最近的一辆闲置车辆,按分钟付费租赁。手机指引用户找到车辆,用4G网发个信号,车门就打开了,手机支付自动完成,非常方便。
4G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也产生了“共鸣”,诞生了不少创新服务。例如,现在刷手机支付宝就能通过“信用分”免押金租车、免押金住宿酒店、租用自行车,也能享受简便办理部分国家签证手续、机场快速通道等服务。4G网络下人们每个预定、支付、交易、认证都有了价值,这些数据反过来再次提供更多便捷服务。
“现在我每天不带钱包就敢出去一天,不再担心出门没带钱,反而是害怕手机没电或没网络信号。”吴玮说。
4G网络开启的新想象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4G网络普及不仅使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更便利,它也在改变着医疗技术、工业生产、智能制造等“大块头”经济民生领域。
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最近多了一个机器人“助手”,这个多模态影像融合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制定穿刺路径等。技术研发企业柏慧维康首席运营官聂智说,依托高速网络传输,这个机器人还可以实现“互联网+医疗机器人”的功能,即专家通过远程进行手术规划,剩余部分由机器人和当地普通医生完成,大幅提升治疗效率。
而在华为公司产品与解决方案市场及解决方案部总裁张顺茂看来,4G网络搭建了物联网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他说,华为已搭建在智能汽车、敏捷制造、车联网、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新应用场景。
不少工业企业也开始应用4G网络进行“颠覆性”改造。例如,徐工集团将重型工业机械设备“触网”,实时收集机械设备的运行时间、运行状况、油耗、工况信息、历史轨迹等数据,“后台大脑”计算并远程维护这些设备,从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认为,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在企业、产业领域的应用,正开启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跟上技术改变的速度
过去几年,国内诞生了大量基于4G移动网络的新服务、新经济,这不仅让消费者体验到全新的服务模式,更给社会治理、消费权益维护带来全新课题。
基于4G网络确定位置而精准匹配用车需求的滴滴出行等用车服务,是近两年来受到高度关注的新业态。滴滴出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滴滴共完成14.3亿个订单。今年前5个月,华北地区共有3.51亿人次使用打车软件智能出行。
变闲置资源为经济价值,这是滴滴出行、小猪短租等分享经济所倡导的新模式。
“我国发展共享经济市场广阔,具有全球的领先特征。”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杨一心说,调研显示欧洲和美国各有50%左右的年轻人享受共享经济的模式,而中国这一比例达到94%。
然而,专家也坦言,如何管理手机上的分享行为,如何在现有体制下增强信用机制建设,如何让消费者享受到安全、可信、便捷的分享服务,这将成为移动互联新业态下的新课题。
同时,速度更快、体验更多元的5G网络也逐步显现雏形,这更为百姓生活、产业经济带来新想象。
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认为,2016年国内将步入5G标准制定、试验的关键一年,这将成为国内的一大技术创新热点,预计这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中,我国与全球将实现同步。
“如果说4G网络带来的改变日新月异,那么5G将带来更多全新的演进和变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移动领域专家李珊说,5G网络理论下行传输速率达每秒10Gb,相当于现有4G网络速率的100倍。
业内专家预计,2018年首个5G技术标准将诞生。在日前举行的第一届全球5G大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20年我国将实现5G商用。
专家指出,5G将继续改变工业、云计算、智能家居、城市治理、自动驾驶等物联网领域的体验,同时将带来更多难以预料的新服务模式,加速改变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