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天科技股份旗下的中天科技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信息技术总监时宗胜荣获“全国优秀首席信息官”称号,在业界赢得一片喝彩!时宗胜对记者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得益于集团领导的重视,是团队的集体创造。
据了解,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都还处于局部应用阶段,只有少数大企业单项业务信息技术覆盖面较高,关键业务环节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和集成。从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来看,大量企业处于工业2.0要补课,有些企业处于工业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工业4.0要示范。
专家指出,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了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提供了中国民营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的样本。
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公司成立初期,就建立了ClO制度,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部门,制订了信息化发展战略,为企业信息化布局,推进信息化服务,在总结“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十三五”和“2025”规划;他们将中天科技电信、电网、新能源三大产业链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整合起来,完成信息系统的应用实施;他们创造适合各产业链的“管理驾驶仓”,协助各制造企业完成了业务流程重组;发现信息应用中的瓶颈,及时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他们提出的“过程级别、生产级别、企业级别”的三层建设办法,推进制造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经验,得到广泛推广。公司成为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江苏省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江苏省“两化融合”网络信息安全示范企业,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并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帮助社会上更多制造企业开展体系认证。目前,已有几十家社会制造企业与他们达成合作意向,其中8家企业已进入论证辅导期。
专家认为,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中天科技信息技术助推智能制造,基于CPS和工业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工厂原型,主要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大数据层、工业云层、决策层。其中,物理层的硬件设备,从元器件开始,到感知设备、制造设备、制造单元和生产线,相互间均实现互联互通。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纵向集成环境。
时宗胜认为,工业互联,智能制造,面临现实的挑战,包括智能环节的融合,核心是人,连接的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与制造环节的融合,核心是机器,机器与加工对象,人与机器等,这些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他们通过不断摸索,创造出独特的解决方案。他们创新了提出了智能制造领域的七大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制造执行MES、能耗管理EMS、仓储管理WMS、设备智能互联M2M、健康安全环境管理HSE、实验室管理LlMS等,成功应用于各类智能制造环境。
中天信息技术服务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于软硬件产品和系统,实现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信息集成。在硬件上,他们主要考虑要让成本大幅降低的现实需要,硬件中通用强的部分逐步模块化、标准化。他们的工业软件存于智能制造的每个角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更倚重于与硬件层关系密切的软件部分的集成与发展。他们的服务已含盖了线缆、新能源、机械加工等离散和流程行业,已帮助34家制造企业实施MES,开发智能制造相关的集成项目超百个。
中天科技信息技术拥有较强的大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每秒钟运算处理达千万级别;“私有云”的存储空间达数百T级别;他们在业界首先提出软件定义硬件的创新理论,智能制造需要柔性生产,而柔性生产光靠设备不行,他们用软件来重新定义硬件,进行操作和调控,得到业界首肯。
在时宗胜看来,今后任何企业都是软件企业,企业经营需要大数据支持,大数据从哪里来、如何处理,都离不开软件,只能通过软件抓取各种数据,存储、计算、分析、展示、决策,没有数据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灵活运用软件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秘诀。
中天科技信息技术团队逐步壮大,已集聚各类人才100多人,其中硕、博士占25%,管理咨询、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行业领军人才10多人。公司拥有发明专利4个,软件著作权17个,在市场的成熟软件产品10多个。他们设计的“赫利乌斯”解决方案,分布式光伏电站远程监控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国内70多家光伏电站。“流量池”系统管控技术已在中国电信增值业务领域成功应用。“图形化”资源管理系统技术在国家电网有关运维管理进行上应用。“黑灯工厂”解决方案,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提供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