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开放”是这几天在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听到最多的词,它的高频出现,极力表达着移动转型的决心。
“三年前我曾经做过一个很简单的预测,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除了手机以外,会和周边的很多事物发生联系,包括汽车、冰箱、各种各样的控制平台和控制网关。如果一个人所联系的东西是10个点,在中国有10亿移动客户,就会有100亿个连接等着我们去解决,而到2020年我们在这100亿连接中找到10亿个连接并非难事。”在现场,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5G将以万物互联的模式推进所有垂直行业的深度整合。
言外之意,未来的通信不再是解决人与人的通信问题,而是解决人与物的通信问题。而移动转型后的角色就是希望承担起“大连接”的责任。李跃给出了一个目标,即2020年中国移动的连接总量要超过17.5亿个,比现在翻一番。
此番言论赢得了产业链伙伴的支持,在万物互联时代来临之际,各种企业都在找寻自己的定位,以谋得先机,抱着“运营商”这棵大树显然又将成功的概率增加了几分。
但能否为物联网破局可能还言之过早。
对于运营商来说,虽然有着天然的网络和用户优势,但体制的牵制与既得利益的羁绊让自己总在和互联网厂商的竞赛中显得慢了那么一拍。
“和OTT公司相比,我们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是业务的敏捷度,简单地说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业务开通的时间太长,规则非常的复杂,也许OTT几分钟能开通的业务,在我们那儿可能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比如说企业开通一个国际专线可能需要两三天,比如说租一个2G的带宽可能最少租期要半年。”华为轮值CEO郭平在现场直戳通信企业的痛点。
而让运营商可能更为紧张的是,在更多的领域企业之间的合作已经开始跨越运营商网络通信的屏障。
比如一些通信设备企业已经在和欧洲主要汽车厂商讨论五到十年以后汽车要装8根天线,而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垂直行业的前期介入、生态范围内的联合创新慢慢已经成为了生态。这些在生态链上的厂商不需要再等5G的到来,等运营商搭建好网络,在目前的生态模式下,已经可以验证各种新的商业模式了。
而互联网企业更是高歌猛进,阿里巴巴此前发布了自身的物联网平台,该平台融合了云上网关、规则引擎、共享智能平台、智能服务集成等产品和服务,打通了从端到云再到APP之间的“任督二脉”,创业者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轻松实现全球快速接入、跨厂商设备互联互通,从而快速搭建稳定可靠的物联网。
对于运营商来说,转型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但跑道上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再只有熟悉的那几家。
不过,李跃强调,运营商在大数据领域仍具有服务、连接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块金矿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中国移动未来将致力于把这些优势变成新服务、新产品和新价值:“我相信云计算、大数据特别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一定为我们产品的推出和创新、用户的服务和企业价值提升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通信能力为例,移动已经可以通过通信线上化,为用户提供全新的通信升级和基于手机号的实名制社交体验。
移动目前的通信开放平台已经累计调用API量达20亿,合作伙伴数量超过5万家。此外,移动也在大会上宣布在统一认证、OneNET物联网以及智能家庭网关上开放自己的关键能力。
那如果遇到和自身业务竞争的情况呢?
“这事儿,夫妻吵一架还得有点冷战时间呢,更别说我们各自利益不同,竞争是你死我活,你拿了我就没了。所以这可能是一种心态的挑战,要能过坎儿,要有气度。”一名通信行业的高管如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