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了2018年工作重心,其中有关移动转售领域方面,会议明确将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虚拟运营商将在2018年正式转正,顺利获得国内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牌照。那么,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意见出台之前,42家虚拟运营商该如何行动起来迎接正式牌照呢?
需重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规定
按照惯有流程,监管部门在发放正式牌照之前,通常会首先下发征求意见稿,借此收集社会各界意见。一段时间内如无异议,监管部门才会下发正式商用意见。而一旦正式商用意见出台,则意味着申请正式牌照大门开启,符合条件的企业则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资料来申请正式牌照。
因此,对于虚拟运营商而言,如何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意见下发之后有的放矢的准备材料,成为了其争取正式牌照的关键举措。目前,经过四年多的试点期,移动转售产业已经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但同时经过产业各界不断推动又解决了很多问题。而这正是国家开展试点业务的意义所在。
可以说,试点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如果针对正式牌照提前准备材料,该依据哪些文件进行参考呢?其实,在工信部2013年下发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中可以寻找到一些答案。该方案不仅明确了试点目标和业务定义,而且有针对性的对试点业务审批条件和程序、试点保障做出了明确释义。可以说,这份方案将成为虚拟运营商企业申请正式牌照的有力参考。
不过,试点方案终究无法预测移动转售产业试点期所遇到的所有实际情况,所以在该方案最后一条上也给出了相关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根据试点开展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政策,研究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正式商用事宜。”由此也可以得出结论,监管部门在移动转售试点期间推出的新政策,将左右正式牌照能否最终获得。
坚决落实手机实名制发展底线
移动转售产业试点前两年,由于社会影响力较小,试点问题主要表现在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码号不足、转售形式单一等方面。而随着试点业务的不断推进,42家虚拟运营商总共发展了超过千万规模的用户数,用户暴增的同时也带来了诈骗电话的层出不穷。归根结底,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虚拟运营商企业无法落实手机实名制发展底线。
于是,在移动转售产业发展到第三年,监管部门为此连续下发文件要求虚拟运营商企业依法依规经营,严格落实实名登记要求。甚至,为了加大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已把实名制落实情况作为虚拟运营商申请扩大经营范围、增加码号资源、发放正式经营许可证的一票否决项。由此可见,能否坚决落实手机实名制发展底线,已经成为虚拟运营商申请正式牌照的“第一大关”。
不过,经历了监管部门高强度的抽查暗访与延期执行,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工作终于在2016年底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已经过去的2017年,多数虚拟运营商线下、线上网点已不存在违规情况,诈骗电话与垃圾短信数量下降明显,联网比对的实名登记信息合规率接近100%。
或许正是因为上述成效,监管部门才决定在2018年下发正式牌照。不过,除了实名制因素,虚拟运营商企业还应在IT支撑能力、客服系统建设优化、信息安全等方面强化提升。毕竟,国内虚拟运营商用户数已经突破6000万,只有不断提升竞争层次和服务水平,加强保护用户合法权益,才能为正式商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