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内对于CES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原因则来自多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上的升级,另一方面则潜藏了产商的一些小心思——如何更快的在海外市场扎根。赶在2018CES现场,我们对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做了采访,不过这次华为更多是在说技术与趋势。
面向未来:
未来有很多特点,其一是更高的下载速率;现在从4G发展到5G意义在哪呢?何刚说是“人们越来越接受不了等待以及地清晰度的视频和图片资源”。另一方面是时延的问题“4G的时延是几十毫秒,到了5G,这个数值会缩短到2毫秒,也就是可以实现精准控制。比如无人驾驶,因为时延减少,才有可能实现实时控制。也比如无人机的空域管理;由于低延时,未来我们可以做无人机的5G承载系统,可以实现彼此的路线、安排、划定飞行范围。”
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
“沉浸式也是未来的一个关键词,当然是指VR的场景下。只有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时延,才有可能做到更好的体验。短时间内要进行交换和处理的内容资料太多、本地存储都会是限制之一;基于更高的通信能力,这些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此外,虽然这次在CES上华为准备有二代VR头盔、Q2智能家居路由等设备,但是在开场,何刚仍旧对Mate 10 Pro做了一番讲解。作为一个新市场,Mate 10 Pro通信领域的优势在美国依旧存在。何刚说“我们拿苹果、三星和Mate 10 Pro 作对比,我们在数据下载的表现是最好的”。之所以强调这些,则因为“未来无线全连接时代产品,我们不仅仅有很好的连接,还要实现家庭内无缝的体验;我们华为两年前推出了HiLink技术标准,接下来则是技术和产品成熟与推广的节点”。
现场QA环节:
一、关于全面屏和AI
首先是去那面屏技术,他看起来就很酷,当然我个人希望能达到100%全面屏;至于未来这个部分会有什么发展,目前看有几个方向。包括上下做的更窄,同时克服听筒和扬声器;我不想现在透露更多,但这是我们目前和消费者共同的诉求。所以在2018年,不断提升屏占比仍旧是更关键的话题。
AI部分我随便讲一讲:到现在为止华为麒麟970仍旧是行业最领衔的解决方案,也可以说是跨时代的产品。至少他让智能手机在端侧的AI本地能力。我们希望在本地,让手机知道你在做什么。比如以前你用手机拍外滩,手机不知道你在拍什么;现在手机能知道你在拍外滩,但是仍旧不知道更多信息。这就是AI芯片的意义,它自己能够不断学习,并且了解更多。在新机发布前,我们用了近亿张照片让手机识别你在拍什么,如何去调节参数等等。
二、如何看待和高通AI思路的区别?
就像过去CPU和GPU从集成到独立、手机照片的芯片集成处理再到独立DSP处理、低功率传感器协处理器的出现一样;高通的集成AI芯片似乎也是遵循这样一个规律。虽然我们不方便评论高通的规划,但是在我们看来,手机这种需要低功耗处理的设备,一定需要更为独立优化的芯片。不过别家产品我了解不多,这些只能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三、如何评价智能家居的各种协议
目前看HiLinke的思路是我们可以和各行业更优秀的厂家一起合作,我们华为也不希望自己亲自去做每个不同的领域。这是我们的思路。目前看这个解决模式还是比较强的。
选择开放的缺点是成长性相对慢一些。但是当消费者理解“每个行业都选择最优的合作者”这个模式后,会像滚雪球一样快速增长。
四、VR二代是一个尝试性产品,还是消费级产品
之前的一代产品是把手机插入头戴式头盔体验的,主要限制在于手机屏幕分辨率不够,就算是旗舰单眼分辨率也就是1K,这代我们用了独立显示屏,单眼视觉在1.5K以上,帧率也有所提升。这一点我们主打头戴式随身影院,而并不仅仅是游戏。
所以我们通过这些提升来提供更好的电影院效果,除了硬件提升同时还增加了内容量,这是我们尝试在消费者心中提供一个新门类。一般产品都会有热度期、下降期、在一个新的热度,产品才能成熟。我们认为VR现在处于这么一个略微下降的态势,但是经过摸索,会成为成熟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