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的2B和2C之间,还有一个2H

相关专题: 5G

说2019年是5G元年,还表现在对于这一新技术的讨论从年初延续到了年底。驱动5G成功的商业场景到底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争出个结论。用三篇文章抛出我的几个观点,今天先讲5G的2C业务。

2C数字化的成功密码

电信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企业,都是个人数字化浪潮中的赢家。

通话作为人类沟通最基本的需求,不需要教育和训练,所以只要技术成熟,价格足够低,很容易发展普及,形成巨大的产业蛋糕。

以GSM为代表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具备机卡分离、全球漫游、独立组网等一系列新特性,可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打电话的需求;而成熟的产业链和迅速增长的用户规模驱动着网络建设、运营成本、终端价格迅速降低,让移动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

2G时代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通信技术的创新。通信设备商基于国际标准组织定义的系统架构,设计制造生产出符合产业标准的产品,再卖给电信运营商由其建设通信网络,向最终用户提供移动通信能力。

移动话音带来的产业红利被三个角色分享:通信设备商、电信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

电信运营商在2G时代处于最佳状态,那个时候做移动通信生意的,轻轻松松赚得盆满钵溢。尤其是跨国的移动通信企业,受益于移动通信和全球化两波潮流的叠加,走上了巅峰。

在通信产业的设计中,3G不仅支持话音业务,还可以支持数据业务,让个人用户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这个创新让整个产业都希望复制2G的成功,但事实上,通信技术的创新只能让用户可以使用互联网,但无法带来足够的产业增量,3G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不是收入的增长,而是为了获取牌照和频谱资源带来的债务。

转瞬之间,4G来了,大屏手机和互联网应用的成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不仅增加了用户的信息消费额,还带来了资本市场的巨量投入,形成了庞大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蛋糕。

与通信技术的创新不同,互联网企业是在标准化的信息服务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新。

通信行业是标准化+分布式,不同运营商采用不同厂商的设备,但接口标准是一致的;互联网企业是集中模式,采取事实标准,所以产品在完成调整之后可以立刻实现全网升级。

在不断的升级迭代以及激烈的竞争中,互联网企业不断完善产品的客户体验,也逐步对客户进行教育和改造,直至我们每个人都适应了线上购物、移动支付、手机导航等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红利最终被通信设备商、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和移动互联网企业分享,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虽然眼睁睁看着互联网企业分走了一大块蛋糕,让自己的分成比例下降了不少,但平心而论,如果没有互联网企业的加入,没有产业增量,电信运营商的流量收入又从何而来呢?

总之,2C的数字化成功是先进技术商用成功,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产业增量空间存在。2G时代这个空间是自然形成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话音进行交流的需求;而在4G时代,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和大屏智能终端提供了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带来了产业增量拓展空间。

抓住这一机遇的成功者,是在合适的时间点用合适的技术占有了产业增量空间,连猪都能飞起来,更何况那些聪明人呢。

2C业务很难撑起5G的市场空间

那么按照这一规律看,2C业务能给5G带来足够的产业增量么?经过半年的研究和观察,我对此持悲观的态度。

一方面,个人数字化业务发展接近天花板,创新变得越来越难。

对于绝大部分个人应用来说,4G提供的数据通信速度已经基本能满足需求。而且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如今绝大部分互联网应用的客户增量和红利基本耗尽。

虽然还有AR/VR等新的技术板块,虽然还有无人驾驶等新的应用场景,但从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来看,基于这些技术的业务开发和普及还需要不少时间。

那么5G终端呢?

不得不承认,终端市场本身就是一块很大的蛋糕,这方面的分析我在《折叠屏+5G:终端厂商的“太空竞赛”》里详细介绍过,核心观点是:5G手机会成为今年终端厂商创新的主旋律,厂商一方面会收割技术尝鲜者的红利,另一方面是借此展示自身的技术储备。但在市场上,绝大多数老百姓没有对5G的业务感兴趣的时候,是不会去选购价格昂贵的5G手机的。

所以,目前运营商对5G的2C业务设计,仍是围绕通信技术的创新特性来进行,比如游戏加速包或者达量加速包,是希望用户付费购买更高的网速。这样做有些"不得已而为之"的调调,但个人以为在通信行业有两层风险:

第一层是客户能否认同和接受这种生意模式,会不会认为这是变相涨价和收黑心钱?一旦有客户投诉和质疑,行业监管机构又会如何判决?这两天已经传出谣言说工信部为了体现5G的高速,要求运营商对4G限速,未来如果有阴谋论,说运营商为了卖加速包而故意限速,这个黑锅能甩出去么?

第二层是运营商的同质化竞争模式,再好的商业设计都可能被竞争打残。三家运营商中,如果有人提供付费加速包业务,那竞争对手会不会在套餐里提供免费加速的资源(比如每月可以使用两次免费加速,每次一小时之类),甚至直接把加速包和常规业务捆绑为新套餐。

如果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供应商的能力上,那么这种竞争优势很难长久;而事实上,现在国内三家运营商在5G领域的业务和商业设计严重趋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家的创新想法都来自于同样的供应商。同质化竞争,除了打价格战,还能怎么打?

更何况现在还有新玩家——广电。这个光着脚进场的新选手会不会有新套路,现在谁也说不好。

而另一方面,2C业务难以撑起足够的市场空间,是因为5G没有那么快覆盖全国。

移动性是个人客户使用移动通信时,非常关注的又一特性,客户缺省地认为,在自己的移动过程中,网络应该是连续覆盖的,通信是无感知可以自动切换的,2G如此,4G如此,5G也应该是这样。

而5G建网存在的客观困难:

第一,5G的基站需要部署得更密集,这不仅导致建设投资加大,也意味着需要更长的建设周期,所以不可能在短期之内把5G覆盖做到和4G一样的效果。

第二,5G的技术标准发布时间不久,产品成熟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组网难度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低时延等特性在实际商用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运营商很可能采取相对保守谨慎的方式,不会蒙眼狂奔。

第三,5G的高速率低时延,还需要配套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如果传输网、核心网、接入网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会导致整体网速下降、性能不达标。

还有很多我可能没有想到的实际问题,都会影响5G的建网速度和实际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合理的建网方式是先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建成试验网,在试验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而这种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个人用户移动性的要求。让用户拿着5G的手机在4G和5G网络间频繁切换,所有人都会觉得不爽。

【结语】

从2C业务的成功经验复盘,再看5G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个人以为,将5G的成功赌在个人客户领域,风险是非常大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如今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先从2C业务做起来,才能驱动技术不断进步,推动4G时代向5G网络的发展和过渡。

那么谁能撑起未来5G的市场空间呢?下一篇文章,我们谈谈2B领域,就是实体商业客户的5G应用话题。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业界最新资讯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