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这三大运营商,以及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也就是中国广电4家企业获得5G牌照。牌照的发放标志着5G商用开始,自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同时宣布5G商用以来,我国已经正式进入5G时代。
11月20日,首届世界5G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上,面对目前5G建设和应用中遇到的难题,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专业首席专家毕奇以及中国联通集团运维部总经理马红兵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中国移动杨志强:
今年底要建设超5万个5G基站
“5G是一次端到端的技术变革。”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称,5G系统设计的时候,面对的就不是消费型互联网的需求,其大带宽、eMBB超大时延和超大连接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物联网或者工业互联网的需求。
“5G的到来将成为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工业领域转型的起点。”杨志强认为,5G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信管道了,更像是基于5G形成的更大产业。目前,从产业界关注的5G挖掘的场景和应用来看,主要有三大类场景:
第一类是基于5G智能终端的云端服务业务,比如云游戏和云游段的服务机器人。
第二类是运用于工业互联网。
第三类是车路协同业务。
除了这三大类外,各种解决方案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也都层出不穷。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杨志强表示,中国移动今年年底要建设超过5万个基站,在不少于50个城市进行服务。到明年,中国移动将会聚焦14个垂直行业、挖掘100个应用场景、打造100个标杆示范,和行业合作伙伴一起去共同打造示范应用。
不过,5G要真正的把这些业务变成规模化的应用,还面临很多挑战。杨志强认为挑战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建设成本、产业端到端的成熟问题、能规模化复制的应用尚不清晰以及商务模式的创新。
在移动通信方面,由于频率不断上升,其覆盖频率一直下降。该趋势不仅在5G中体现,未来也会在6G中继续。因此,杨志强认为,5G的高密集组网、大规模使用天线等要求,都对基站本身的建设成本、要求、耗电以及运维成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这需要业界共同努力,通过技术的创新或者商业模式的解决来提升这些方面的可行性。”杨志强说道。
中国电信毕奇:
面对成本问题,与联通尝试共建共享
对于杨志强提出的问题,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专业首席专家毕奇也表示赞同。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专业首席专家毕奇
“在这样的(高频、低覆盖)情况下,电费非常高,怎么降低运营成本、推进节能成为了5G、6G的重要方向。各个厂家、运营商都在这方面做着大量的工作,而且这个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毕奇说。
毕奇介绍称,以这些年的情况来看,不管是3G还是4G,无论运营商投资了多少,ARPU值基本不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指运营商用来测定其取自每个最终用户的收入的一个指标)
“从这样的历史数据判断,5G也不会对ARPU有任何的撼动,移动通信的收入水平化好像已经形成了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突出重围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一个挑战。”毕奇表示,目前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尝试共建共享,这对5G全球的运营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同时,对于外界所说的5G支持万物互联应用,毕奇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新一代的趋势是高频组网,而且是越来越高,高频让覆盖一直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新一代去支持物联网实际上是有点不合适的。”
毕奇认为,物联网需要深耕老一代,把规模做起来以后,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特性,再在新一代上重新进行设计,这才有可能实现用新一代去支持万物互联。
中国联通马红兵:未来考虑共享更多频率段
中国联通集团运维部总经理马红兵对上述两位提出的5G面临挑战也表示认同。“5G确实面临很大挑战。要想做好5G,我们觉得需要做出一些变革。”
马红兵称,不仅是从核心网层面、承载网层面以及无线网层面做调整,为了更好地应对整个网络的云化和集约化,中国联通提出了“一朵云”方案,其将更加敏捷、更加弹性、更加高效、更加开放。
据马红兵介绍,中国联通成立了一个5G应用创新联盟,目前合作伙伴已经超过了700家,目标是打造一个万亿的新市场和万一的新生态,同时树立行业标杆,探索5G新的商业模式,为5G今后的发展甚至6G的发展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
中国联通集团运维部总经理马红兵
对于前两者提到的成本问题,马红兵表示,在设备成本可能会远高于实际成本的情况下,如何低成本地建设一张5G中心网,的确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除了目前在进行把3.4-3.6(200M)共同共享以外,以后还想把2.1G的频率进行共享,这样能够实现高、中、低频的协同,提供更好的覆盖,同时在一些广域区域能够用低频降低覆盖数量和覆盖成本,这也是我们的考虑。”马红兵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