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21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如约而至。今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与自然共生”,这与“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屡被提及的高质量发展、碳中和、碳达峰、能源结构转型等议题十分契合。随着5G网络建设规模的扩大,如何在满足群众通信需求的同时又能节能降耗,成为通信企业面对的重要课题。对此,中国联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扎实践行绿色低碳战略,多措并举助力国家稳步实现碳中和。
共建共享 节能降耗
通信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推动各类应用的关键力量,从历史看,通信技术的迭代更新都会催生出新的业务场景和业务形态。为尽可能让每位居民都能享用到更好的网络,尽可能满足每位居民使用互联网改变生活的需求,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提出共建共享同一个无线网络的探索。2020年底,双方共享站址已经达到38万站,2019、2020两年流量单价降低约25%。
共建共享同一个无线网络,不仅为降低资费做出贡献,还大幅度降低网络能耗,粗略估算双方每年可节约123亿度电,减少碳排放3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0万吨,为节能减排、改善气候变化做出巨大贡献。在推进共建共享工作中,广西联通已实现5G基站100%开通即共享,节省投资约12亿元;在江苏,自南京5G共建共享联合工作组成立至今,联通共享电信站点4142个5G基站,节省项目投资近10亿元,每年节省运行成本近1.8亿元;2020年,浙江联通丽水市分公司通过与丽水电信的多元化合作,在网络上推行“点、面”共享、探讨共维方案、创新试验共享载波聚合等多形式共享,扩增172个基站,节省投资约1548万元,推动网运成本、网络投资双下降。
广西联通推进共建共享工作
共建共享合作以来,企业效益和全社会的绿色发展均取得突出成效,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将不断扩大共建共享范围,为全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努力,帮助更多的人、家庭、企业通过优质的网络获得美好的生活与未来。
强化创新驱动 做人民的节能专家
要实现“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的目标,离不开科技助力。中国联通不断创新,走出一条以技术创新赋能“碳中和”之路。
山东联通济南市分公司从组网场景和实际需求出发,综合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网络节能新技术,提升网络运营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实现降本增效。项目自去年8月开通后,试验区域日均节电578千瓦时,累计节约电能约13万千瓦时,470个试验小区整体功耗下降约11%。此外,德州市分公司自主研发的5G基站智能节能系统可有效压低能耗41%,并于2020年9月15日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系统具有低成本、施工难度小、远超控制、智能管控、实时计量等特点,可在保障正常通信的前提下,智能管控部分“零流量”通信设备,从而降低基站能耗。
山东联通德州市分公司5G基站智能节能系统设备
上海联通响应十四五碳中和号召,积极探索新一代数据中心节能模式,率先于上海联通浦江云数据中心进行探索性创新,立足自主能力,将专家策略算法程序化,并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通过提高自然冷源利用时长、制冷系统自主调优等功能,打造“专家+AI”数据中心节能新模式,系统上线后每年预期减少碳排放近千吨。
江苏联通在智慧节能管理方面也打出了组合拳,对市区6.2万个基站小区进行智慧节能管理,降低能耗10%以上;应用蒸发冷、热管、变频等先进空调节能技术对36个枢纽机房实施节能改造,机房节能技术覆盖率达100%;应用智能技术进行机房能耗分析管理,透视诊断基站级机房能耗异常,杜绝用电跑冒滴漏;淘汰落后产能,对高能耗设备进行升级……一系列举措实现202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113吨。
江苏联通利用热管技术实施机房节能改造
中国联通不仅对自身的网络建设等高耗能工作进行节能减排行动,还充分利用创新业务产品在行业应用的领先优势,助力各行各业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广西联通基于边缘物联网技术,打造出适用于蔬菜、花卉、瓜果等农作物种植培育的“智慧大棚”一体化项目。“智慧大棚”为农户提供了远程农作环境监控、土壤数据监控,棚内温度湿度监控、喷淋滴灌、遮阳补光等功能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实现无人值守与远程精准调控,并可根据农户实际需求和成本灵活调配资源,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科技手段。
在济南和盛热力有限公司,山东联通研发的联测通热力监测系统正在7个供电站点、1500个单元中使用。该产品提供智慧能源大数据服务,对行业用能进行全面监控,以实时数据的更新形成数据流,优化管理环节,提高安全性并节约热能12%,每年可节省能耗成本达190万元。该产品投入使用后,不到一个采暖季即收回全部投入成本,供热投诉量也明显下降,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因二次管网供热不平衡导致运营成本浪费高达5%-17%的难题。
联测通热力监测系统提供智慧能源大数据服务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期战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中国联通作为国家信息通信业的龙头企业,理应承担起时代责任,更加坚定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拓宽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为祖国大好河山、蓝天白云书写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