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之间的“数字鸿沟”?百度、滴滴、喜马拉雅等多个App都上线了“大字模式”或“老年模式”,向老年人拥抱移动互联伸出了橄榄枝。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适老化功能使用率还很低,一些老人因找不到入口而放弃。App如何改造才能更贴近老人的心?不少用户建议,开通人工语音或视频指导或许能真正帮助老人用上这些便利的服务。
另据了解,工信部4月7日发布了《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对适老版界面、适老版App需要达到的标准作出了规定。根据工信部要求,涉及社交通讯、新闻资讯、搜索、交通出行、金融服务、生活购物、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常用App今年9月底之前要率先完成适老化改造。
部分App先行推出适老模式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约为2.74亿户,其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年人仅约1.34亿户。这意味着,全国或有近1.4亿老年人使用手机但不上网,在网络上是“沉默的人”。如何帮助老人“打破沉默”?不少App开始了适老化探索。
记者体验了几款App发现,它们进入适老功能入口的方式各不相同。喜马拉雅上线了大字模式,老年人喜爱的戏曲曲艺、养生保健、有声书等资源以一个个模块的形式呈现在老人面前。没有广告、没有弹窗,功能简单,的确省力省心。百度直接开发了一款名为“百度大字版”的App,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大字版”既有信息检索、电台陪伴等模块,也把拍照识图、计算养老金等功能融入其中,更贴近老年人生活需求。支付宝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暖洋洋专线”,以开放一键呼入直连人工快速通道的方式,解决老年人使用App中遇到的难题。
这些App都被安装在了杨大爷的手机中,但杨大爷却依然感到苦恼:“平时很少使用这些功能,孩子刚教我怎么打开这个App的老人模式,另一个App又不一样了,最后我还是弄不清楚到底该怎么用。”
适老化功能入口难寻
当人们已习惯不带钱包轻装出行,移动互联却成了不少银发族享受生活便利的拦路虎。
记者12日在德胜门附近碰到了准备招手示意拦下出租车的刘阿姨,她此时已经在路边等了半个多小时。当记者询问刘阿姨手机中是否安装打车软件时,刘阿姨说:“我儿子给我下了一个滴滴,但是我不太会用,怕点错了多花钱。”对于该App已推出适老功能一事,刘阿姨毫不知情,路边招手打车依然是她的首选方式。记者发现,要想打开滴滴出行App的“关怀模式”,首先需要点击屏幕左上角的小人头像,这一步就让很多不熟悉互联网标识的老人犯了难,“没有文字说明,我也不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刘阿姨说。记者注意到,用户还需要在滴滴出行App一排小按钮中找到“设置”,再仔细核查列表中的文字,才能在第4行看到“关怀模式”的字样。
“我看过孩子给我调大字模式,在小屏幕里点了三四下,每次点的位置都不一样,我哪儿记得住。”杨大爷也为寻找App适老功能的入口而苦恼。以喜马拉雅为例,要想打开大字模式,需要经过点击账号、模式、大字模式3个步骤后才可以进入。记者随后又体验了联通手机营业厅App,打开“关怀模式”同样需要经过点击我的、设置、关怀模式3个步骤,并且其中的“设置”按键没有文字说明,仅有一个齿轮模样的图标,对于不熟悉互联网语言的老人来说,很难辨别这是象征“设置”的符号。
App适老功能需精细化调整
“如果在下载App的时候就能提示是否需要进入‘大字模式’会好很多。”“最好放在主页面上的显眼位置,可以点一下就打开。要不就在显眼的位置设置人工语音或者视频指导的按钮,可以随时寻求帮助。”“能否有标准化的适老版打开方式?”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老人对适老化App提出了建议。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下很多已有的适老化改造成果都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考虑老人需求,而未关注到老人真正需要什么。”张昕表示,调大字体、调大声音的App改造只是对老人需求的表层理解,真正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则需要关注老人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张昕以微信举例,年轻人更倾向于教老人微信支付、发红包,而老人最想了解的功能是分享照片和文字。他建议相关App在进行适老化改造时,应洞悉老年用户需求,注重功能上的精细化调整,降低老人对新技术的恐惧,从而提高老人使用意愿。
记者获悉,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新规,内嵌适老版界面的移动应用首页需具备显著入口,支持切换至适老版,或在首次进入时给予显著切换提示,且在“设置”中提供“长辈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