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中国信科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博士应邀参会,并作了题为《5G赋能数字化转型,激发行业新动能》的主题报告。
在全球经济曲折多变的大环境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将超过60万亿元。陈山枝表示:“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垂直行业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主动选择,5G将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我国5G行业应用整体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由政策主导推进,工业互联网、智慧矿山、智慧电力、智能交通和智能网联汽车等行业已步入成长阶段,但尚未形成规模商用。
5G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的思考与发展建议
展望未来,“十四五”是我国5G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5G赋能行业将面临哪些技术挑战及如何解决?5G如何深入融合打破“隔行如隔山”壁垒?5G应用规模推广将遇上哪些问题?陈山枝强调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赋能数字化转型,是激发行业新动能的主要途径,是大势所驱但绝非易事,并对此提出了五点思考和三点建议,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思考一
5G空口能力不够,
如何满足技术指标?
当前以eMBB为主要建设目标的5G网络,基于3GPP R15版本的高带宽和部分低时延能力,能解决大部分垂直行业对网络接入和业务承载的需求,难以满足某些行业应用的更高需求。前期5G应用存在一些技术短板,如某些行业应用所需的上行带宽能力存在瓶颈,无线覆盖的随机性和通信可靠性无法比拟传统工业总线等等。陈山枝分析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依赖R16以及后续更高版本的标准来支持,增强上行链路性能、时延、移动性和鲁棒性等。
从R15的eMBB,到R16的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再到刚刚完成的R17实现海量机器类通信,面向垂直行业的5G的技术架构基本完成构建,上行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高精度定位、Redcap等技术已经成为5G支持各行业创新应用的基石技术。但这些新技术的引入需要历经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到融合应用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预计未来2到3年将会陆续在产品和网络中落地。
思考二
5G网络弹性不足,
如何差异化定制?
为各垂直行业部署5G专网,是5G赋能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但是5G to C的网络并不都适合5G to B的行业应用场景,离满足有效、高效的行业应用的需求还有不少距离。比如部分行业出于对网络安全隔离和功能定制的要求,要求核心网下沉到客户侧进行部署;如某些特殊场景下,基站设备需要满足防爆炸、防高温的需求,核心网设备需要简化部分功能来满足行业客户的需求。
5G行业专网弹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5G行业网络定制成本高,要根据实际应用的场景来决定采用何种方式的网络部署模式,是广域虚拟专网还是局域虚拟专网或者专属频段的专网,另外这也取决于端到端网络切片、5G LAN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对网络定制的支撑能力。二是公网产品面向行业适配度低,如矿山井下特有的部署场景,要求高可靠、高安全和低成本等,需要提供轻量化核心网、本安型设备、云网业一体化产品等定制产品来满足行业环境和成本要求。三是5G专网运营对企业挑战大,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能力来选择,对于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实现自服务、自运维和自开发,对于能力弱的企业可以考虑跟运营商协商分工和共同管理。陈山枝认为,需要针对行业业务需求和特点,对5G网络、设备和服务按需优化和定制,推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在“性能”和“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解决5G网络弹性不足的关键所在。
思考三
5G深度融合不紧,
如何提升应用价值?
目前,基于视频/图像等辅助环节的5G应用已经广泛应用,如机器视觉检测、无人巡检/维护、高清视频监控、融合通信等。但多数企业的控制核心业务仍由传统网络承载,无人化挖掘、精准远程操控等控制类的5G应用才刚刚起步。可见,当前大部分场景下5G价值已初步体现,但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赋能作用仍需提升。
5G与行业既有业务的融合仍处于初步阶段。陈山枝强调,单靠5G的连接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要推进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必须围绕是否能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安全等核心诉求展开,挖掘5G网络下的“硬需求”,从“切入”到“融入”各核心环节来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5G应用的价值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对系统升级,满足通信传输系统、生产控制系统和服务管理系统对通信能力的要求;二是对技术融合,采用感知融合、泛在连接、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改变传统业务的模式;三是整合变革,从辅助环节到核心环节,有效推动研发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操作集中化、管理精细化和运维网络化,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思考四
5G行业推广不易,
如何规模化复制?
我国5G行业应用已经实现从“0”到“1”的突破,但是离“N”的规模应用还存在差距。陈山枝对此表示,各行业发展阶段不同,数字化水平不同,对5G的需求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范式,在差异中寻求共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想解决5G行业推广不易的难题,第一考虑对重点行业5G典型应用场景进行归纳,提炼出共性的业务能力,实现“规模标准化”;第二则考虑对于通用各行业的5G应用场景梳理,形成通用技术组合,将其“标准规模化”。5G应用只有在更多行业和企业快速批量复制,才能降低成本并形成规模效应,这才是5G赋能行业的最大成功。
思考五
5G跨界合作不深,
如何构建新生态?
从网络、平台、终端、应用、数据到安全,5G行业产业链正逐步完善,但目前各层级之间的互动性较弱,生态之间的合作存在较大的挑战。以往行业客户普遍存在难以寻找合作伙伴的问题,5G时代将成为一个分水岭,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通信设备商等正依托自身在云、网等方面的优势进入,不断壮大产业生态。当下的市场格局看起来是竞争关系,但极有可能两家原本看似竞争的企业会走到一起,在某个项目上形成合作。
另外,不论是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还是能源行业专网,均有着较高门槛。“从通信行业的角度看去,我们不可能比行业专家更懂行业。要做好5G行业数字化转型,必然需要大量行业专家,同时这些专家还需要了解5G,了解通信网络产品。5G,让国内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肩负起推动产业发展的重任,到行业中去探索,去融合,去实践,去协作,去创造。” 陈山枝还谈到,跨界合作将成一种新常态,未来既懂5G又懂行业应用的解决方案商将受到行业客户的“青睐”;跨界磨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一旦实现,将行业竞争水平和生产效率提升到更高一个量级。中国的5G赋能行业应用,将极有可能重现4G时代移动社交、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令世界眼睛一亮的创新成果!
跨界融合创新的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对5G赋能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如何快速推动5G网络从“能用”到“好用”升级,陈山枝提出三个融合创新发展建议。一是技术演进、性能增强,5G向5G-A持续演进,增强上行、定位和感知等性能。二是灵活定制、融合应用,提供泛在连接、柔性产品、弹性网络,推出适应业务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实现智简运维,保证安全可控,同时推动行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协同合作、共创价值,与行业进行深入且良性互动、分工协作,共同开展业务应用探索,让5G应用规模化推广,共同构建5G行业新生态,让5G释放更大价值。
5G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
如何切实发挥5G的优势,加速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让5G真正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陈山枝提到,5G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操之过急,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国信科已在能源、交通、工业等重点行业耕耘多年,从行业客户的需求入手,聚焦行业核心场景,通过解决方案设计、产品研发、业务应用推广等多方面,打造适合规模应用和推广复制的5G+行业解决方案,目前已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中国信科根据能源行业用户的不同需求,为其打造多个定制化的5G“智”网标杆,满足行业客户对业务差异化的需求,其无线通信系列产品已在煤矿、海油、电力等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矿山行业为例,中国信科聚焦智能化煤矿建设的安全、智能、高效等关键需求,推出端到端“5G+智慧矿山解决方案”,以5G+WiFi6+SPN为核心构建全感知、大连接的智慧矿山通信系统,针对煤矿典型应用场景,联合业界合作伙伴重点打造了基于5G的智能开采、智能掘进、智能机器人巡检和AI高清视频监控、多媒体融合调度等多场景业务应用。目前,5G+智慧矿山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全国近20个智能化煤矿建设项目中,为后续规模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采用5G赋能工业制造是趋势使然。2018年中国信科与湖北移动共同打造全国第一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5G大规模天线智能制造生产线。目前该“智”造工厂项目已实施到第二阶段,采用的“5G+OTN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构建5G为基础的工厂内外网,加装智能网端设备,采集产线信息,实现排产任务、设备状态、生产效率、能耗和质量的实时监控,生产效率提升了30%,综合成本降低了10%。这对于中小企业的智慧工厂改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陈山枝还提到,中国信科率先提出的5G载波相位定位技术,在3GPP仿真假设下精度能达到1.0cm,能够很好地支撑工业互联网下工业控制和智能仓储等场景的应用。
中国信科是C-V2X原创技术策源地,陈山枝在2013年首次提出LTE-V(即LTE-V2X)概念与关键技术,确立了C-V2X的系统架构和技术路线。该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车联网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可提供从芯片、车规级模组、OBU和RSU设备到业务应用的全套解决方案,支持产业界完成了互联互通、大规模测试等验证,带动我国车联网产业链的建设完善。陈山枝表示,基于5G+C-V2X的“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我国将走出一条领先于发达国家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的发展模式。目前,中国信科参与16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16个“双智”试点城市等车联网项目的建设。
展望未来数字经济社会的布局
除了当前能源行业专网、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卫星等非地面移动通信业将成为5G/6G的重要补充。从2017年到2022年,ITU、3GPP和ETSI大力开展并推动基于5G的卫星通信探索。目前,中国信科与中国电信合作在3GPP SA1牵头的R19 SA1“卫星接入第三阶段需求”研究项目,获得全会批准通过,其中有50%的研究内容是中国信科和中国电信的联合贡献,这得益于中国信科在全球领先的基于5G的卫星移动通信演进技术的前瞻性投入和创新积累。
在星地融合的5G体制兼容阶段,属于星地独立网络或者星地互补网络、星地混合网络,卫星通信体制都是在借鉴5G技术标准。陈山枝提到,到6G时代,星地融合将实现系统融合、终端融合,统一无线空口,统一接入认证,实现终端在星地间的无缝切换和漫游;同时通过星地频谱共享共用提升资源利用率,也需要政策创新。
面向未来数字经济社会,市场的需求是推动每一代通信技术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陈山枝表示,从5G的“场景连接、场景适应”到6G的“全域覆盖、场景智联”,6G在覆盖范围、网络性能与应用范围上相比于5G有大幅度提升,将进一步激发行业的新动能,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中国信科已连续两年发布6G白皮书,联合业界积极开展6G愿景与需求的研究、6G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验证,为后续的6G标准化工作做好前期储备工作。
在6G技术和产业布局上,陈山枝表示,结合5G产业发展和6G需求愿景规划,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链生态发展的最新进展,做好前瞻技术研究、标准规划和产业布局。在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领域,考虑场景、覆盖、智能和安全;在产业生态与基础建设方面,统筹发展元器件、芯片、软件、SiIP/SoIP,开放体系和安全;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考虑数字经济与社会治理,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规模发展、网络空间社会治理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