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星“掌门人”被特赦,韩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做法备受外界关注。
8月12日,韩国政府宣布2022年“光复节”特赦名单。其中,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因服刑期已满获“复权”,即解除对其就业限制等规定。本月16日,有报道称李在镕已于15日正式复职,而三星内部也正在讨论其回归经营一线的时间和相关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此次同在特赦名单的还有乐天集团会长辛东彬。对于此次赦免,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是以促进民生和经济复苏为重要考量依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学者薛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的首次特赦,也是契合当前新政府经济面临的困难,不仅是要解除对三星掌舵人李在镕的从业限制,还可以看到,此次被列入特赦名单的都是韩国经济界的领袖人物,可见政府还是为了紧紧抓住经济界。
韩国央行数据显示,韩国今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7%。虽然环比仍录得增长,但增长态势仍然偏弱。与此同时,韩国贸易逆差有所扩大,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也飙升至24年高位。
韩国银行经济统计局负责人也表示,当前韩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物价上涨、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势头放缓、疫情反弹、外贸环境不确定等因素可能制约韩国下半年经济增长。
韩国政府选择在这个时机进行特赦,还有哪些用意?三星掌舵人李在镕的复职,又会在韩国经济界发挥怎样的作用?
三星成韩国经济复苏关键?
此番李在镕被特赦,可以说是意料之内的事。
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首尔国立大学市场与政府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朴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尹锡悦政府支持率的持续下跌,通过赦免李在镕可以体现他在改善经济和民生上的意愿,而且,在李在镕刚入狱时韩国民众和各大主流媒体已纷纷预测政府会进行特赦。
据悉,7月四家民意调查机构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7%的受访者支持赦免三星领导人。
“这说明了当民众要考虑自己的生存和就业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公平和规则,并表现出崇尚竞争力的一面,因此更注重效率,即倾向‘把蛋糕做大’。”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尤其是韩国是一个依靠创新企业家精神走出经济周期的国家,此时更需要领导力。
当前,韩国经济面临不少风险。
7月26日,韩国银行发布的初步估测数据显示,韩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7%,同比增长2.9%。虽然GDP仍保持增长,但这已是韩国今年连续第二个季度呈现弱增长。基于当前的高物价、高通胀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韩国经济增速从2.5%下调至2.3%。
韩国整体经济呈现低增长态势,并且国内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数据,今年上半年出口额为35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6%,以历年半年度数据为基准,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同时,由于全球物价上涨和原材料价格暴涨,韩国进口同比剧增26.2%,贸易收支逆差创下了历史最大值。
让韩国担忧的,还有日益高企的通胀。从去年开始,韩国已经历经六次加息,但通胀压力并未见缓和。7月,韩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涨6.3%,高于6月的6%,创下1998年11月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有见及此,韩国央行也预计会进一步加息。
在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教授李家成看来,韩国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导致了它输入型通胀压力不断上升。他表示:“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导致韩国对海外资源依赖度大。俄乌冲突之下,原材料价格暴涨,韩国物价上行压力增加,自然也会影响到其‘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的表现,目前贸易方面逆差不断扩大。”
由于韩国国内的通胀是因输入型通胀而起,这就决定了韩国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
孙立坚向记者表示,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韩国走向全球化的商业模式更加大胆激进,日益提升的开放程度和贸易依存度,让韩国在疫情和美国施压的背景下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现在的输入型通胀是因美国需求疲软、订单缺乏,导致输入型通胀无法转嫁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还要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将是火上浇油。”孙立坚进一步表示,此时,就需要韩国企业加入,去解决韩国国内结构失衡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星集团自然被寄予厚望。孙立坚向记者表示,韩国当前因受到美国压力要在供应链上做出调整,此时更加需要三星的掌门人重新站出来,“韩国经济下行,而支撑其经济复苏的主要是三星的支柱业务,因为三星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的底层技术和应用渠道方面,都有极强的优势。而且,像三星这种数字密集型产业,更加讲求领导力,以此来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
韩国产业创新性减退
韩国政府为三星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但如今韩国的焦虑,仅靠三星或许还不足以解决。
韩国的发展困境,首先体现在其经济增长率下滑。“在2000年以后,韩国GDP增长率每隔五年平均下降了1%。”朴龙向记者表示,国家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和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导致了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固化。另一方面,他认为韩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下滑,产业结构的失衡以及财阀经济力的垄断带来科技创新不足,使韩国发展遭遇瓶颈。
创新能力为何如此重要,关键在于韩国国内所发展的标志性产业。当中,以半导体产业最具代表性。
多年来,在韩国政府大力支持下,三星电子、SK集团等大型企业纷纷斥巨资入局半导体领域,并成功在此领域拥有一席之地。美国半导体协会和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调查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总额中,美国以54%排名第一,韩国以22%位居第二。2021年韩国半导体出口1280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20%,同期韩国半导体设备投资55.4万亿韩元,占韩国制造业设备投资的55.3%。
韩国半导体产业虽然强大,发展却并不平衡,特别是在半导体工程的第一阶段——无晶圆厂(Fabless)领域,韩国所占份额仅为1%,占比落后于美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
此外,近期在半导体销售方面,韩国也遭遇难题。据韩国关税厅数据,8月前10天韩国货物贸易出口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3.2%,但半导体产品出口则同比下降5.1%。半导体出口放缓的同时,销售也面临停滞。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6月半导体库存同比增长79.8%,创六年多以来最大增幅,加剧了人们对推动该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前景的担忧。
“韩国在原本优势产业上的竞争压力正不断加大。”薛晨向记者表示,在半导体领域,韩国在4纳米和5纳米的先进制程中出现了良率不佳的问题,导致三星的优势客户被台积电抢走。
薛晨表示,三星正因在先进制程上遭受比较大的挫折,才急着宣布量产3纳米制程芯片。另一方面,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在2021年的全球代工市场,台积电市场份额为59.5%,在7纳米/5纳米细分市场几乎完全占据主导地位,三星排名第二,相较之下,三星在全球代工市场的份额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韩国在半导体领域竞争力有所减退,而它的另一个优势产业——造船业,也面临着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
7月6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表示,韩国造船企业2022年上半年接单量为979万CGT,占全球订单总量2153万CGT的45.5%,中国以935万CGT,即43%占比的订单量紧随其后。
李家成认为,从造船业订单量来看,近年来市场份额表现为“中韩交替”的特征。他表示,虽然韩国造船业获得不少订单,但面临的问题是,造船业务工人员比较少,能否按时完成订单还是未知数,再加上之前韩国国内排名第三的船企大宇造船的罢工事件,造船业的生产力恐怕会被打断。韩国离岸工程与造船业协会的数据也显示,韩国造船业从业人员目前仅为9万人左右,还不到高峰期2014年的一半,目前造船业人员缺口在2万-3万人左右。
薛晨表示,韩国半导体、电子产业、造船业都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可以说,韩国的竞争压力和产业焦虑都进一步上升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规划。如在芯片投资方面,韩国政府将在截至2026年的5年里完成340万亿韩元的芯片投资,另外在2030年实现半导体制造产业链中一半的原材料、部件和设备在本土采购。
韩国针对芯片产业的战略,可以说是契合三星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规划。“从韩国三星在美国建厂的举动来看,三星的新增产能还是有所转向,从韩国政府的角度来说,韩国对芯片产业的规划,即对产业补贴的规划,也是希望把三星最先进的核心加工业留在韩国。”薛晨认为,全球半导体加工业近三分之二的产能集中在东亚。尽管当前美国希望半导体产业链重新布局,但短期内难以撼动东亚作为半导体加工制造业中心的地位。
就目前韩国产业的发展态势而言,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韩国将不得不进一步依赖三星。
薛晨表示,韩国本身资源匮乏,没有较强的自然资源禀赋,若要维持发达经济体的优势,关键取决于在产业上的创新能力,因此保持科技创新能力对该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举例称,当前,在专用芯片和SoC芯片的制造方面,韩国目前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依赖于三星,而且这种依赖性会进一步上升。
“韩国的国家战略其实是根据三星的规划量身定造的。”孙立坚直言,虽说三星在多个渠道都有领先的发展,但当前资源配置已经接近饱和,因此当前三星要进行抉择,实施多元化产业链,将自身的优势聚焦在更加强势的产业上。
(作者:胡慧茵 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