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叶子
[ 近年来,上海AI产业人才集聚度提高,“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上海人工智能人才从2018年10万人增长到2021年18万人,人才高地建设初具规模,后续还要通过努力继续实现人工智能人才的倍增。” ]
[ 2021年,311家规上企业产值3056.8亿元,全市共105个人工智能项目签约,总投资达805亿元。 ]
[ 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提出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 ]
将人工智能定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上海,正探索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相融互促的发展趋势,挖掘新赛道机遇。
第一财经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整体保持增长态势。2021年,311家规上企业产值3056.8亿元,全市共105个人工智能项目签约,总投资达805亿元,企业加速规模化业务落地,已形成了从核心芯片、算法平台、智能终端产品到行业应用的强韧产业链。
“从2018年到现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实现倍增,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迈开坚实步伐。”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近日对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办会只是一个手段,办会要与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发展形成循环联动,“五年来,我们着力发挥大会平台功能,实现了以会聚智、以会引才、以会兴业。”
在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同时,5年来上海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探索了哪些经验?
先导区开启“元宇宙”模式
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上海同时也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第一财经在探营时发现,不管是在世博中心主会场,还是分会场张江科学会堂,处处可见今年“智联世界元生无界”的主题元素。
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博中心主会场,将呈现元宇宙核心展,从虚拟体验和现实展示两个维度,展现AI+元宇宙全产业生态链。而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核心区域——张江人工智能岛不远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浦东分会场张江科学会堂已经置身“元宇宙”。
在张江科学会堂内,拿着一块iPad对准大堂的不同角落,你就可以收获“千人千面”的景观——比如悬浮地球或热带雨林。
该技术开发者维智科技创始人兼CEO陶闯对第一财经介绍,元宇宙世界是虚实一体的,屏幕中一键切换看似很简单,但其实牵动的是整个产业链。他说,人类感知世界70%的信息通过视觉传达,当视觉感知内容不一样时,空间里就会实现千人见千面。
陶闯一边演示一边介绍,人们在iPad上看到的不同场景,一部分是事先将摄像数据上传到云端,再通过云端计算把三维模型叠加到真实的场景中间。“这种空间计算技术当前很热门,可以拉动很多技术产业链,包括芯片、算力、实时渲染等。”
除了这一场景,在该分会场还能看到超写实数字人互动体验、元宇宙3D打印机互动体验、元宇宙咖啡厅机器人体验、AR会场签名留影体验、无人机器人装备体验等8个可以互动参与的应用场景。
除了会场内的元宇宙场景,上海也正围绕元宇宙赛道布局。
6月,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提出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同时元宇宙主题园区张江数链(元宇宙)特色产业园区成功入选上海市第三批市级特色园区。
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俞博文告诉第一财经,经过梳理他们发现,当前张江元宇宙生态涵盖科学城数字信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他解释道,张江数链,首在链接张江,重在链接浦东,辐射上海乃至长三角。链接张江科学城,链接的就是以上海浦东软件园、人工智能岛、金融数据港、机器人谷、集成电路设计园为代表的“技术场”。链接浦东,链接的是陆家嘴金融城、金桥智能制造、外高桥、浦江、临港等“应用场”,双轮驱动,系统集成,高原造峰,把原本各自割裂的产业、技术,通过数链,进行大兵团作战,不断壮大浦东乃至上海的元宇宙产业集群规模。
政策创新人才集聚
在8月31日举行的第二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上,发布了上海市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专项奖励政策等重磅内容。
近年来,上海AI产业人才集聚度提高,“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上海人工智能人才从2018年10万人增长到2021年18万人,人才高地建设初具规模,后续还要通过努力继续实现人工智能人才的倍增。”吴金城在8月26日透露。
在张江人工智能岛的第一批“岛主”之一云从科技看来,落户上海后,他们招选AI产业人才更方便了。
“上海是我们的研发重镇,近一半的研发人员都在上海,尤其是海归人才基本都会选择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云从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浦东在人才方面优势明显,而AI企业其实有着非常高的智力需求,如今岛上已经形成了AI产业生态,平时互相会有很多交流和学习。
不只是招纳人才,就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前夕,《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法规。
而在此前的4届大会上,已有一批重大政策在会上研讨或发布,引领上海人工智能战略布局方向。比如人工智能“上海方案”、上海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意见、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行动方案、全国首个算法创新行动计划、首个地方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等政策在大会上发布。
该征求意见稿共六章七十条,包括总则、基本要素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赋能、产业治理和附则。
征求意见稿提出,把上海市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比如,加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布局,加大在产业高质量专项中对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基础再造的支持。
统筹各类专项资金,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人才引进和重要国际合作交流予以支持。对于获得市级资金支持的企业、机构或者项目,各区可以给予相应配套支持。
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鼓励各相关组织采用产品租赁、服务采购、系统集成、融资租赁等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开展研发、制造、服务、管理等业务。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介绍,上海在人工智能政策创新领域的标杆性探索和尝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起草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法规、编制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五年规划、建设国内首个地方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实施国内首个算法创新行动计划、持续更新智能网联汽车政策。
比如,围绕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总体目标,形成“4大目标+6大任务+13个专项行动+5项保障措施”的顶层设计;上海成立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地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全国首个人脸识别分级分类地方标准及一批重点领域标准立项;围绕基础突破、应用创新、生态培育、人才集聚、社区开放五方面,打造从理论算法研发到行业转化应用的开源开放创新生态。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日前表示,上海拥有良好的智能基础、深厚的产业积累、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任爱光透露,他们组织面向8个先导区征集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编制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百大应用场景》,将在今年大会上发布,以场景建设带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落地。还将组织发布《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评估总结报告》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先导区建设与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