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11月14日 /美通社/ -- 2022年10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迎来了五周岁"生日"。在吴彤主任带领下,移植科于2017年从无到有,历经五载奋斗从有到强,已经取得了诸多瞩目的成果。值此重要的时间刻度,博医荟特邀吴彤主任接受了专访(原文链接:http://www.gobroadhealthcare.com/Html/News/Articles/335.html ),盘点五年成绩,分享心路历程,展望未来方向。以下为原文内容:
"平地起高楼", 数据见真章:
治难治之病,创业内之"最"
如今屡屡闪耀于国内外各大学术会议的高博博仁移植科,在外人看来未曾想竟如此"年轻"便已取得诸多佳绩。回望移植科过去五年的发展之路,吴彤主任将其喻为一场从零开始的创业,背后的艰辛不言而喻。"现在已记不清当初有多艰苦,只觉得我们一直在奔跑、一直在进步。"吴彤主任说。淡然的言语之下,尽是强者的坚韧——不惧挑战,一路向前。
"2017年9月移植科成立、第一个病区启用,同年10月第二个病区启用,10月30日开展了第一例异基因移植……2018年1月获得两项重要资质,分别成为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合作医院和中国台湾慈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合作医院……2018年10月启用第三个病区……"回忆起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吴彤主任历历在目,如同在述说自家孩子的成长经历。某种意义上讲,移植科的确如吴彤主任一手带大的孩子。
科室发展为何能如此迅速?事实上,"年轻"的只是移植科这一外在的架构,不仅建科之初的骨干力量都是拥有丰富移植经验的医护人员,更有吴彤主任这位深耕移植领域三十余载的资深"名将"带兵作战。
问及移植科五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吴彤主任说:"我们用数据说话。"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客观严谨的学者风范。患者特征上,移植科收治的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难治复发的血液肿瘤病例,年龄跨度从13个月到72岁,66岁的非血缘移植、72岁的半相合移植、70岁供者的移植、儿童供成人体重差高达40kg的移植均挑战成功;儿童移植占43.3%,半相合移植近70%,二次移植占14%,总体移植难度高,但1年总生存(OS)率仍高达79%。采用独特的预处理方案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噬血细胞综合征移植后的无病生存率(DFS)均高于95%,经过恰当的处理使抗供者HLA抗体强阳性的患者移植后均顺利、持久植入。
从移植科总结的生存数据来看,二次异基因移植1年OS和DFS分别达79.8%和71.4%,大幅超越了国际报道的水平(生存率约为20%~30%)。老年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移植的OS和DFS分别高达73.6%和68.4%,即约2/3的老年白血病、MDS能够通过移植获得治愈,结果也优于国际上的报道(生存率50%左右)。
此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是北京高博博仁医院的特色项目之一,因此移植科开展的CAR-T桥接移植的病例数也更多,难治复发(R/R)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CAR-T桥接移植的1年OS和DFS分别达87.7%和73%,这一成果已发表于《英国血液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R/R T-ALL治疗手段较R/R B-ALL更为有限、预后更差,移植科开展的供者CD7 CAR-T桥接移植1年OS和DFS也分别高达77.8%和61.2%。
临床科研方面,据吴彤主任介绍,移植科也已展开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包括AML移植后残留阳性的NK细胞治疗、CD47单抗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和MDS、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激活采用CMV丙种球蛋白治疗、R/R T-ALL CAR-T桥接移植、R/R AML CAR-T桥接移植,等等。部分研究数据已在国际期刊发表。
截至2022年9月,移植团队在亚太骨髓移植学会(APBMT)年会、欧洲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欧洲血液学学会(EHA)年会、美国血液学学会(ASH)年会等国际著名血液学大会上37次展示团队成果,其中包括11次大会发言,26项壁报展示。在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Frontiers in immunology、Frontiers in oncology等国际血液和免疫领域的学术期刊发表6篇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认可,持续发出中国声音。
"对于这些历经多线治疗的难治复发病例,移植科就如同患者整个治疗接力赛中的一程,承接生命,延续生命。五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些高难度的问题,数据证实我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吴彤主任欣慰地讲到。
"顺利起飞,平稳着陆"
——卓越的安全性数据
移植科能够取得如此佳绩,除了降低疾病复发率以外,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也具有重要的贡献权重。移植相关死亡率是反映移植体系安全性的核心指标,吴彤主任分享了一系列提高移植安全性的特色举措。
从供者选择开始,除了常规的配型检查以外,移植科还高度重视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家系分析,综合优选造血和免疫系统健康、遗传背景良好的供者,同时预测移植后并发症风险,通过个体化预处理方案、重点监测相应指标,有的放矢地规避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在目前的移植体系下,清髓移植的整体CMV激活率低至20%,尽管其中绝大部分为亲缘半相合或非血缘移植。其它常见的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幅降低,如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仅为5%~8%,且救治成功率大于90%;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仅为20%左右,且绝大多数为轻型。
"安全性提高了,不仅能使患者免受并发症的痛苦、改善预后,也能节省医疗支出,减轻经济负担,带来多维度的获益。"吴彤主任说。
一直在挑战,不断去超越:
终身学习,拓无路之路
"高光"背后,无疑是五年如一日的付出和努力。关于成功的经验和做学术的理念,吴彤主任分享了几个朴素的关键词——终身学习、不断思考、团队合作、持续进步。"医生就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看文献、及时了解领域进展是她一直保持的习惯,已经成了日常的"规定动作"。在她的领导下,科室定期的业务学习也是风雨不改,包括最新指南的解读、团队发表成果的分享、疑难病例讨论等。
血液系统疾病领域还有太多的"无人之境"。吴彤主任举例说:"现在技术和药物发展日新月异,有些境遇是没有文献和经验可循的,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开拓、探索。比如潘静主任团队采用供者CD7 CAR-T治疗R/R T-ALL使90%的患者可达到完全缓解,并在国际上率先报道(JCO 2021);R/R T-ALL供者CD7 CAR-T桥接移植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没有现成的方案,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进。前进的动力很简单,就是治病救人,竭尽全力救治更多的患者。我们的成果发表以后,也会给同行提供参考,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患者。医学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
为生命续航,为人生"摆渡"
——治病救人的初心,改变命运的移植,无可替代的成就感
聊了团队和临床,我们又聊到了个人职业生涯。"我是一个挺简单、纯粹的人,从选择了做医生开始就认定了这是自己的终身事业。毕业、实习、工作、选择血液科、从事移植,一切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努力做事,踏踏实实做医生,解决患者的问题,始终要求自己对得起这份职业、不辜负患者的信任。"吴彤主任没有宏大的叙述,自带空谷幽兰般的从容和通透。
谈到与患者的交流和关系,吴彤主任娓娓道来,分享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为了帮助患者在出院后能获得良好的疾病管理,吴彤主任乐意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微信留给患者,与他们保持联系,无论上下班时间。由此也能常常收到来自患者的"报喜":"吴主任,我结婚了""吴主任,我做父亲了""吴主任,我考上公务员了""吴主任,我已经回美国继续上学了"……这些普通人看似寻常的事件,对他们却是"重生"。从曾经常年的生活"停摆"状态到重启,他们收获了第二次生命、开启了第二个人生。"几十年前治疗的患者,很多依然健在,早已成了朋友。看到他们回归正常生活、享有正常人生、享受天伦之乐,这份无可替代的职业成就感就是我在移植领域继续前行的动力"。
初心不渝,步履不停:
新五年,再出发
五周年庆典,是对过去的阶段性总结,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把学科发展好、把团队建设好,仍然是我未来的重要使命。"吴彤主任如是说。五年来,移植科的人才梯队逐渐成熟和壮大,无论医疗还是护理,各个层级都有非常优秀的成员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使学科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内核。专业方面,吴彤主任已然有清晰的目标和蓝图:"有些方案还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还要不断摸索;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优化需要开展前瞻性对照临床试验来提供高级别的证据;随着新技术的引进、新治疗模式的建立,我们可能又会面临新的患者群,应对新的挑战……"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虽然没有亮眼的高楼大厦,却是一片'藏龙卧虎'之地,拥有很多行业内的专家,不同亚专业的专家聚在一起,常常会碰撞出新的火花、产生很多新的思路,正所谓强强联合,对患者有帮助,对学术有贡献。"吴彤主任对移植事业和整个团队的热爱溢于言表。
期待在下一个五年里,我们继续见证北京高博博仁医院移植科再谱华章、再创辉煌,期待吴彤主任和她的团队创造出更多突破性的成果,让更多生命从荒漠走向绿洲。
专家介绍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医疗院长。
亚太骨髓移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血液病数字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副主任委员。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1986年-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历任住院医、主治医、副主任医师,从事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自1987年起主要的工作领域为造血干细胞移植。2017年5月起任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及医疗院长。1994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进修病毒诊断学。1996年-2000年在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所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
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30余年,是国际知名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有数千例移植经验,对移植方式的选择,重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感染的救治,难治/复发白血病的移植及移植后复发的防治,移植后的免疫治疗(针对白血病、病毒、真菌),老年白血病的移植,CART缓解后序贯移植,二次异基因移植等均有独到的成功经验。发表论文80余篇,在国际会议上发言数十次。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会员,美国血液学会会员,国际血液学会会员,亚太骨髓移植学会(APBMT)会员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女医师协会靶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整合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副主任委员。任《中华血液学杂志》、《Hematology/Oncology and Stem Cell Therapy》及《Blood中文版》编委,《Hematology and Oncology Discovery》执行主编。
曾荣获优秀教师奖,英语教学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二等奖,APBMT十佳论文奖及杰出发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