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是2022年智能驾驶赛道关键词。
今年3月,即将休假的特斯拉人工智能高级总监、Autopilot系统负责人安德烈·卡帕西表示:“我会回来的。”7月13日,长假结束,他回来了,回来辞职。
这不是今年智能汽车赛道第一位离职高管,也不是最后一位。事实上,“人事变动”这个词,在2022年全年几乎贯穿了智能汽车行业,特别是中国地区。
从车企角度来看,传统车企希望激发活力,新造车企期待生存发展;从自动驾驶技术厂商角度来看,高阶从业者寻求降维方案,量产方案者想要融资上市……
于是,行业人士进进出出,热闹至极。
01
华为:为智能汽车赛道持续输血
谈到近年来高管离职最多的科技公司,华为绝对能排上号,其中以汽车业务最具代表性。今年以来,至少有5位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相关高管离职。
2022年初,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简称“车BU”)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离职,具体去向暂未公开。有多处消息称,苏箐加入了大众中国软件子公司CARIAD,后进入大众和地平线组建的合资公司,担任技术负责人。
随后的4月,华为BU智能车控领域总经理蔡建永也宣布从华为离职,进入动力电池企业公司宁德时代,任CTC电池底盘一体化业务负责人。
5月,华为消费者事业群软件工程副总裁、OS部部长谢炎离职,加入理想汽车出任系统研发部负责人。后成为CTO。
7月,华为车BU智能驾驶产品部首席架构师陈亦伦离职,投入清华张亚勤博士麾下,加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任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专家。
10月,华为自动驾驶首席架构师李帅君离职,加入福瑞泰克,负责高阶自动驾驶系统研发。
Δ 其他国家L3自动驾驶立法梳
实际上,从2021年开始,华为智能汽车相关业务就不断有高管离职。根据赛博汽车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华为智能汽车相关业务已有12位核心人员离职。
针对为何近年华为智能汽车业务高管变动频繁,外界有多种观点。
一是认为,系组织架构不断调整所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成立于2019年5月,隶属于华为ICT管理委员会,总裁为王军;2020年底,华为将车BU从ICT管理委员会划归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2021 年5月,华为消费者BG(现更名为终端BG)CEO 余承东正式被任命为车BU的CEO,王军则被调任至车BU COO(首席运营官)。组织架构不断调整,导致人心不稳。
Δ 华为车BU组织架构调整历程。图片来源:中信证券
二是认为,“造车派”与“不造车派”分歧所致。不造车主张者认为,赛道战线长、投资大,如若在遭遇汽车芯片制裁,或将是致命一击;造车者则认为,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技术付诸终端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两派相争,矛盾出现,也使得一些人才流失。
三是认为,经营压力所致。余承东曾表示,“在汽车业务上,华为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这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商业必然要盈利,这也意味着相关业务高管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加速了人事变动。
02
传统车企:内部调整激活动力
如果说华为智能汽车是今年离职高管比较多的团队,那么长安集团则是内部调整比较大的企业。2022年,从自主品牌到合资车企,长安集团各品牌领导班子均发生了全面变化。
先有自主品牌大调整。今年2月,长安汽车内部人事改革结果陆续出炉,旗下整车品牌、工厂、研究院、海外业务、零部件等均做出了人事调整,共涉及33名高职级人员被重新任命,职级在L17~L19之间。此外,后续消息显示,9月长安汽车还有一波调整,执行副总裁何朝兵辞任,王辉获委任为副总裁。
后是长安马自达换帅。3月,长安马自达宣布,住岡敬将出任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原公司总裁中岛徹卸任;王辉接任付远洪担任长安马自达执行副总裁;高桥良二接任及川尚人担任长安马自达汽车市场销售副总裁兼销售分公司总经理。
再为长安福特“接力”。6月,陆逸因个人原因正式辞去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一职,由长安福特总裁何晓庆临时负责管理长安福特市场、销售及服务副总裁兼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所辖业务;12月,杨大勇被任命为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接替原执行副总裁赵非的工作;赵非则升任中国长安总裁、党委副书记。
高端品牌阿维塔也参与其中。2月,阿维塔宣布,王金海出任公司副总裁,并兼任用户发展中心副总经理;10月,首席营销官兼用户发展中心总经理王蔺因个人原因辞职,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谭本宏代管其相关事务。
Δ 阿维塔11将于今年12月开始交付
无独有偶,长城汽车今年也进行多次高层调整。
今年1月,王凤英申请辞去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及战略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仅保留总经理一职;7月,王凤英辞去总经理职务,穆峰接任;8月,长城汽车公布新一届管理团队,搭建起“总裁+首席官”的全新管理架构,穆峰担任总裁,李瑞峰担任CGO首席增长官。
12月,伴随着组织架构的大幅调整,长城汽车高层又进行了一轮新的任命:包坦克品牌CEO刘艳钊兼任魏牌CEO,对魏牌和坦克双品牌的经营管理及新能源进阶的打造全面负责;由沙龙品牌CEO文飞担任沙龙和欧拉双品牌CEO。
此外,一汽集团今年也进行了两次高层调整,包括红旗销售公司总经理陈旭调往一汽营销创新院出任院长,王胜利接任红旗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梁贵友被任命为一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分管集团公司产品、技术和创新工作等。
……
总体来看,此次传统车企变动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内部调整为主;二是变动较为频繁;三是年轻化特征明显。在汽车赛道朝着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的当下,传统车企试图通过人事调整以期保持市场地位,这显然也无可厚非。
03
新造势力:一切为了生存、发展
与传统车企调整是为了保持现有“江湖地位”不同,新造车企的人事变迁则更多由于生存受限、战略调整。
今年12月底,有媒体爆料称,威马汽车二当家杜立刚即将离职。杜立刚为威马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董事长,主要负责投融资、新业务发展、法律、内控等工作。
尽管暂时不知道杜立刚离职原因,但近期的威马确实处于多事之秋。
一是上市过程并不如预期般顺利。今年6月,威马曾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12月1日威马的招股书已经处于失效状态、且并未更新。
二是面临巨大经济压力。11月21日下午,威马汽车CEO沈晖发布全员内部信,称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基本工资,取消年终奖等奖金、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
Δ 资料来源:天眼查
三是财产冻结官司败诉。根据天眼查信息,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与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非诉保全审查裁定书公开。文书显示,申请人安吉智行物流公司请求法院查封、冻结被申请人威马两公司价值7652万元的财产。法院认为,安吉智行物流公司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裁定执行。以此同时,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案一审判决下发, 威马或将面临700万元赔偿。
与威马同样淡出造车第一梯队的爱驰汽车,今年也对高管团队进行了两次人事调整。
2022年初,爱驰汽车原董事长兼创始人付强担任总裁,投资人陈炫霖则接任董事长一职,公司CEO变更为张洋;7月,爱驰汽车再次进行人事调整,法定代表人由付强变更为陈炫霖,王东晨、谷峰、吴静三名董事退出,新增金新和张洋两名成员加入;11月23日,爱驰汽车又一次更换董事长,原CEO张洋接替辞去董事长职务的陈炫霖,同时任命邱孝川为公司新CEO。
如果说威马、爱驰的调整是因为“生活所迫”,那么理想、小鹏的调整,则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今年“蔚小理”整体表现不一,但作为新造车势力头部企业,外界普遍认为,他们已经实现了“0”到“1”的积累,接下来是从“1”走向“10”的阶段。企业的重心也从生存变为发展。
Δ 理想汽车快速提升研发费用
在此之下,原有的架构已经不足以跟上企业节奏,调整势在必行,理想和小鹏纷纷在三季度财报会议前后公布了人事调整。
小鹏汽车方面,在三季度财报会上表示,针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内容涉及业务决策、产品矩阵以及营销团队。
在业务决策方面,小鹏成立了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包括战略委员会、产规委员会、技术规划委员会、产销平衡委员会,负责拉通公司各大业务线。何小鹏一肩挑起战略、产规和技术规划三大业务线。另有媒体称,产销平衡委员会将由小鹏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何涛负责;OTA委员会由小鹏高级副总裁陈永海主持。
在产品层面,小鹏则根据E、F、H三大平台新设三大产品矩阵,每个产品矩阵将由一位大产品经理负责平台车型端到端的全业务闭环,涉及研发、生产、销售,乃至是后续的服务等一条龙负责。小鹏高级副总裁廖清红负责E平台;小鹏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负责F平台,小鹏高级副总裁矫青春负责H平台。
与此同时,夏珩辞任小鹏执行董事职位,专心负责小鹏产品事宜。
理想汽车方面,也经历了成立以来最深刻的一场变革。变革的核心,是理想垂直职能组织的管理模式向矩阵型组织的升级。按照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理想将在原有的两个横向实体部门的基础上新增五个横向实体部门,并在管理流程上向集成化转变。
基于此,理想管理层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理想联合创始人兼现任总裁沈亚楠,将从明年1月1日起,卸任总裁职位,同时退出董事会。后续将加入流程变革委员会,在协助完成组织变革后,沈亚楠将彻底离开理想。
沈亚楠卸任,空缺出来的总裁职位,则是交给了理想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现任公司总工程师的马东辉,整体负责研发与供应群组,同时马东辉也进入了理想的董事会。而马东辉此前的CTO职位由原高级副总裁谢炎担任,后者全权负责系统和计算群组的研发。
这意味着,拥有供应链管理背景的沈亚楠离开之后,理想将由技术派来掌舵。
显然,在经历了多年比拼沉淀后,新造车企已经有了梯队之分,各自阶段任务也有了明显的差别。
04
自动驾驶公司:更加理性、现实
然而,自动驾驶领域还未出现明显“优劣企业”,行业高管们也在调整中寻找自己的最优选择。
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原本以为已经上岸的图森未来,是今年折腾最厉害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美东时间2022年10月31日,图森未来在发布2022年三季度财报的同时,宣布了新的高管变动:解除首席执行官、总裁和首席技术官侯晓迪的职务,并将其从董事会中除名。该公司表示,采取这些行动是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正在进行的调查有关,该调查导致董事会得出结论,认为有必要更换首席执行官。
仅10天后的11月10日,图森未来称,收到一封书面同意书,正式罢免原五人董事会当中的四人,只留下侯晓迪一人。随后,唯一董事侯晓迪任命公司原高管、联合创始人陈默、吕程二人担任董事。三人董事会又立即解除了临时CEO Ersin Yumer的职位,并且任命吕程为CEO,陈默担任公司董事会执行主席。图森未来公司大权重新回到陈默、侯晓迪、吕程等三位核心成员手中。
Δ 图森未来于11月10日提交文件原文(谷歌翻译)
图森未来的这场“闹剧”主要源于“内斗”,而其他自动驾驶相关高管身份的转变,也各自有着自己的考虑。
阿里的自动驾驶量产落地不如预期,于是两任掌舵人相继离职。今年初,阿里巴巴前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原负责人王刚选择离职,降维进入清洁机器人领域创业;12月,其接任者歌德(陈俊波)也选择了离职。
激光雷达赛道出现寒气,多家国外激光雷达企业均被曝出经营困难。尽管国内赛道还较为火热,但今年1月,速腾聚创合伙人、研发副总裁LeiLei Shinohara(篠原磊磊) 还是选择了离职,有消息称,其可能回归法雷奥。
或许是百度Apollo未达到期待,也或许是个人需求选择。3月,百度原副总裁、Apollo平台研发总经理王京傲加入自动驾驶初创企业云骥智行,出任联合创始人兼CTO,负责前沿技术创新和研发团队管理。
相对而言,乘用车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的玩家,在2022年走入资本关注的中心位置,赛道融资消息不断,且企业有上市计划。于是,7月,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禾多科技宣布前瑞银集团全球投行部亚洲副主席、董事总经理侯延琨出任公司首席财务官,主管公司资本运营、财务和战略相关工作。
……
尽管赛道玩家们选择的原因、方向各不相同,但整体来看,由于受到技术、法律、伦理等诸多限制,高级别自动驾驶在国内量产与商业化前路漫漫,更多人做出了更加理性的判断,场景降维或技术降维,以期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企业价值。
而面对汽车行业百年变局,这人事来来往往、不断变化的场景,可能还要维系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