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由中国移动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移动研究院、中移智库、GTI承办,无源物联网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协办的“第四届科技周暨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创发展大会——‘遇见未来’6G物联网分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知万物、达智联”为主题,凝聚产业合作伙伴力量,共同探讨6G物联网应用场景、能力要求、技术挑战和演进趋势,并发布《6G物联网未来应用场景及能力白皮书》和《面向6G物联网的端侧计算白皮书》成果,共谋6G物联网发展新未来。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在致辞中表示,面向智享生活、智赋生产、智焕社会三大应用场景,6G物联网将聚焦多维感知集成、全域泛在互联、感通算控融合三大方向,以“万物智联”为基础,助力实现“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6G愿景。中国移动将持续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与产业携手,推进6G物联网蓬勃发展。
中国移动研究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马帅主持本次会议,并发表《6G物联网应用场景与能力需求探讨》的主题演讲,指出6G物联网聚焦与感知、计算、智能、控制等能力融合,具备泛在感知、卓越算力、智慧内生、多元交互等特点,通过“全域连接、多能融合”,满足各类应用差异化需求,加速推动由“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的跃迁。
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复旦大学教授闵昊在《无源融合感知技术与挑战》主题演讲中提出,基于无源物联网的低功耗传感器的数据获取,低功耗数据处理与存储,高灵敏射频收发技术,无线微能量获取和电源管理,是6G物联网“泛在感知”的关键技术底座,具备低成本、易部署、免维护等特点,将支撑加速实现万物“可感、可连、可管、可控”。
北京交通大学王公仆教授在《6G无源物联网新型反向散射通信技术》演讲中指出,无源反向散射通信技术面临电路灵敏度、干扰消除、多用户接入三大挑战,尤其是与6G物联网结合后,通信距离的扩大、终端接入量的提升、复杂的通道条件,使得反向散射通信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未来,新型反向散射通信技术将与智能感知、计算和控制技术融合,构建复杂环境下海量终端快速、高效、可靠连接及通信的基础。
北京邮电大学牛凯教授以《面向6G的无损网络技术演进及发展思考》为题,介绍了6G物联网面临的高吞吐、高能效、大连接和高谱效等挑战,提出6G通信将融合极化时隙随机接入技术、极化级联巨址接入技术、语义编码传输技术,提升端到端通信性能及能力,构建起人-机-物高效互联的智能网络,从而满足海量接入、实时可信、无损可靠的信息传输需求。
中兴通讯无线通信技术总监戴博发表了《6G大规模物联网空口技术设计》的主题演讲,总结了在空口资源受限条件下,提升连接与传输能力的几种潜在技术方案,包括无连接传输、多形态导频、数据特征感知等。未来,6G物联网将以全域连接的能力,以永远在线的方式,实现对物理世界更为精准、快速、智能的感知和控制,支持构建更加高效、更加智慧、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
清华大学高滨教授在《面向6G物联网智能的先进计算技术》的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传统计算芯片技术面临的瓶颈,以及芯粒集成和存算一体两种创新技术的优势,并提出6G物联网技术将推动终端、边缘和云端实现爆炸式的算力增长。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体技术,实现了算力和能效的大幅提升,将深度赋能我国自主可控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将在6G物联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东土科技总监陈晟民发表了题为《基于实时虚拟化的6G算网融合关键技术》的演讲。陈晟民认为全无线泛在交互与控制是6G物联网的关键特征之一,通过将传统运行在嵌入式实时系统上的业务迁移至边缘或中心节点集中化运行,既减少设备数量,又降低计算成本,将推动构建计算与网络高效融合的新一代物联网,在边缘计算、网络虚拟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应用潜力。
最后,中国移动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了6G物联网系列白皮书:《6G物联网未来应用场景及能力白皮书》与《面向6G物联网的端侧计算白皮书》。其中,《6G物联网未来应用场景及能力白皮书》通过分析覆盖生活、生产和社会三大类应用领域的6G物联网十二个典型应用场景,提炼了6G物联网在感知、通信、算力、平台、智能、应用、管理和安全等维度的核心能力需求。《面向6G物联网的端侧计算白皮书》挖掘了面向6G物联网端侧计算的应用场景,深入分析了在算力、算法及计算范式方面的技术瓶颈和技术发展趋势。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现了中国移动在6G物联网领域研究的前瞻性、系统化,为产业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将继续凝聚产、学、研、用各界资源,持续推动6G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深度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