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项新技术深度合作,中兴通讯助力中国移动加速5G-Advanced技术创新与落地

自5G商用以来,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四年多时间,300多万个5G基站已经建成,5G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超过7亿,行业专网应用案例更是超过了5万个。这些数字不仅昭示了中国在5G产业的领先地位,更预示着我们正迈向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

可以说,中国领跑了5G的上半场,现在我们正以5G-Advanced(下文简称5G-A)技术为引擎,加速驶入5G的下半场。作为5G向6G演进的中间阶段,5G-A不仅是未来10年5G应用发展的基石,更是塑造未来数字化社会的关键。因此,业界和社会各界都对5G-A寄予了厚望。近日,2023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盛大召开。中国移动携手数百家国内外合作伙伴,合力推动5G-A全球统一标准,加速将“创新链”成果高效快速落实到“产业链”中,并通过产业链的繁荣进一步带动创新链的持续提升,从卓越网络、智生智简和低碳高效三大方向引领5G-A持续演进。

作为中国移动的核心战略合作伙伴,中兴通讯出席了此次盛会,并展示了其最新的5G-A创新方案及落地进展。中兴通讯副总裁李晓彤指出,自从2021年8月,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等产业伙伴联合发布《5G-A双链融合行动计划》以来,中兴通讯一直致力于与中国移动深化合作,共同构建5G-A技术底座,推进5G-A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发展,将5G-A愿景的无限可能转变为脚下坚实的步伐。

  李晓彤 中兴通讯副总裁

卓越网络:无处不在的万兆体验

网络是一切应用的基础。李晓彤介绍,中兴通讯正在和中国移动紧密合作,在128收发通道超大规模MIMO、时频统一全双工(UDD)、XR质量评估与保障、通感一体、非地面网络(NTN)等方向持续提升5G-A的容量、覆盖、灵活性以及拓展性,积极参与中国移动于2022年9月启动的5G-A新技术试验第一期,完成了关键技术方案设计以及原型样机开发验证,双方的联合研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大规模MIMO,是5G实现超高容量的关键技术。将5G小区从当前的64收发通道向128收发通道演进,是5G-A新阶段进一步增强系统空分复用能力,实现万兆速率的重点技术方向。今年6月份,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在广州完成了业界首个128收发通道AAU的峰值速率、平均吞吐率以及覆盖拉远测试。结果显示,在100MHz的单载波下,小区下行峰值速率达10.3Gbps,相比64通道的最大频谱效率提升一倍,小区平均吞吐率提升达40%,同时小区边缘用户速率提升达115%,显著提升深度覆盖的性能。

时频统一全双工UDD技术,打破了传统TDD和FDD系统的上下行资源分配方式,开辟了全新的时频复用模式。其中,子带全双工作为单载波UDD(S-UDD)的实现方式,单个TDD载波就能实现上下行同时传输、零等待时延,满足工业现场核心业务大上行和低时延兼需的场景需求。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在UDD技术上深度合作,于2022年8月正式发布了业界首款子带全双工原型机。今年1月,中兴通讯4.9GHz原型机在中国移动联合创新实验室完成测试。5月,双方联合在浙江宁波亿太诺的生产环境进行了预商用验证,子带全双工首次深入工厂生产域,解决生产现场大上行低时延的并发需求。

XR作为元宇宙的入口,可以给我们带来高沉浸的虚拟现实体验,也是未来5G新业务的确定性方向。中兴通讯结合中国移动提出的X-Layer跨层融通技术构建了端到端的X-Edge解决方案,通过辅助终端节能、节拍式的智能调度和多用户的防共振算法,以及基于数字孪生的体验评估,和基于算力基站的边缘云渲染,实现XR业务的端到端多维保障。2022年,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共同开启了XR业务的联合研究及试点推进工作,并联合高通及当红齐天签订了《面向元宇宙创新合作MOU》。今年3月,双方联合完成了业界首个面向XR业务的无线网络数字孪生应用,为后续的XR业务体验保障和策略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月,中兴通讯助力中国移动完成5G XR第一阶段外场测试,为后续移动端XR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共迎沉浸式体验新时代。

通感一体化技术可使传统基站在提供通信能力的同时具备“雷达”般的感知能力,结合5G算力基站提供的强大算力,集“通信、感知、计算、控制”于一体,孵化车联网,以及基于无人机的低空物联新经济,进一步扩展5G网络应用边界。今年5月,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在深圳完成了基于5G通感算一体化技术的地空多目标感知技术验证,于业界首次实现复杂移动环境下多目标轨迹的感知,探测距离最远超1.4公里,感知距离精度最大达到亚米级。在这个低空经济即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的时代,一张高精度、高感知的低空通信网络可对无人机提供识别、定位、导航、监控等服务,为低空业务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6月,在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及其他产业合作伙伴正式发布“5G通感算一体车联网架构”。7月,中国移动联合广汽集团、中兴通讯及中兴智能汽车,在珠海外场完成了该车联网架构的阶段性技术验证,实测端到端全业务流程时延小于70ms,其中空口环回时延仅15ms,充分体现了该架构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为低成本、高效能地解决交通安全痛点提供了全新路径。

非地面网络(NTN)可将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5G网络的融合起来,提供无处不在的覆盖,连通空、天、地、海多维空间,形成一体化的泛在接入。2022年8月,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完成全球首次运营商IoT-NTN技术外场验证,验证了NTN解决长时延、广覆盖等问题的可行性,是NTN技术“从零到一”的突破,为手机直连卫星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今年5月,双方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完成了5G商用手机直连卫星的实验室测试验证。8月,携手完成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验证,在透明转发模式5MHz带宽下,实测上下行峰值速率分别达到了600Kbps和5.1Mbps。

智生智简:内生智能构建智简网络

基于无线网络的内生智能,中兴通讯提出了RAN Composer无线网络智能化创新理念和架构,结合DeepEdge基站内生业务识别和保障、数字孪生、通算融合、意图驱动等技术,对无线网络的全生命周期和全场景业务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赋能,实现了优体验、优能效、优维效多方面的价值。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在无线网络智能化方向上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合作,持续探索无线网络的数智化转型,成功案例在全国多点开花。

为保障不同业务差异化的用户体验,进一步激发5G流量价值,中兴通讯提出了DeepEdge方案。这是业界首家在基站侧进行数据采集、业务识别、性能保障、体验优化为一体的全流程闭环解决方案,可实现16000余种业务的精细识别和差异化的精准保障。目前中国移动已经联合中兴通讯在10多个重点城市部署了DeepEdge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在湖北进行了短视频流量挖潜,优化后网络流量提升近12%,时延和卡顿频次都有明显下降。在广东进行了云游戏和扫码支付业务的保障验证,优化后端到端时延下降10%以上。

结合用户编排,意图驱动等技术,双方探索了更多的智能化体验保障方案。2022年5月,双方在浙江通过智能需求感知、智能用户导航和智能体验守护实现复杂网络中稳定的优质服务,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网随你动”。同年11月,双方联合在福建完成业界首个意图驱动的业务分级保障应用,让普通用户在直播、支付等服务上获得更高质量的即时体验。今年4月,双方在重庆验证了网络级的“智能互操作”和用户级的“智能编排”双维度“一站一策”式的深度协同,打开了网络效能和用户体验双优的新格局。

面对无线网络智能化、算力化、服务开放的需求,满足业务对算力随需使用的需求,助力5G朝着超越连接、跨域融合、服务转型的方向持续发展,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联合在无线网络通算融合方向启动多项技术验证和应用探索。2022年,双方联合完成首个基于无线商用网络的多基站算力池化和编排技术试点。今年5月,双方签订MOU,进一步深化无线通算融合创新合作,之后在广东、浙江和河北等地启动5G-A二期无线通算融合试点课题验证,开展无线“连接+计算”融合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和需求验证。

数字孪生也是5G-A提升网络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助力无线网络实现高效的规建维优,也可以支撑新技术、新业务的低成本创新试错和高效率性能验证。2023年,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在无线网络数字孪生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开展攻关,共同完成了多业务孪生、无线信道孪生及智能寻优决策的研发及实验室验证,为中国移动“智慧网络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联合建设部署奠定了技术基础。8月底,该人工智能平台正式上线。9月,中国移动发布了“数字孪生网络基础框架”成果,并携手中兴通讯及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数字孪生网络基础框架”开源(Open-DTN)合作计划。与此同时,双方联合完成了基于数字孪生的京滨唐高铁专网精准可视规划,降低高铁“质差”路段71%,平均覆盖提升3dB,减少高铁优化成本60%以上。目前该项目获得第六届绽放杯5G演进技术专题赛道一等奖。

在行业应用领域,随着“5G+工业互联网”工作逐步深入,5G网络对提升传统制造业效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5G已逐步从管理域的园区网向深入生产域的现场网快速迈进,需要面向行业用户制定更为智简融合的工业现场网解决方案。

早在2021年,中国移动就和中兴通讯联合发布《基于NodeEngine,5G赋能行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打造了业界首个面向工业园区的基站算力引擎解决方案。基于此,双方在2022年5月联合发布5G工业云基站1.0,采用云网业一体架构,可实现云化PLC、HMI等工业应用按需部署,内生工控能力,为5G深入工业核心生产环节提供新的途径。今年4月,双方持续基于5G工业专网实验室真实生产产线,完成了5G工业基站内生确定性能验证,业界首次实现10ms±1ms@99.99%(时延在9-11ms可靠性达到99.99%)的实测性能,有效降低时延抖动,大幅提升5G网络确定性,实现时延有界。应用工业基站后产线可正常进行生产任务,满足工业生产需求。

6月,在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兴通讯发布了面向工业现场网的5G算网一体机、5G确定性工业网关,以及5G行业综测仪等5G工业现场网全栈专用设备,助力5G行业应用走深向实,行业转型迈向生产域。9月,中国移动、明珞装备装备联合中兴通讯进行了基于5G算网一体机及单载波UDD技术的工业现场网预商用验证,并完成了三方MOU签约。多方深入合作有助于推动5G-A技术在标准制定、产业促进和应用创新三方面稳步前进,为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澎湃动力。

RedCap作为5G轻量化技术演进方向,在继承5G网络切片、低时延等代际优势的同时,通过终端能力削减,获得低成本、低功耗等更利于规模部署的特性,具备广阔行业应用前景。今年8月,中国移动发布5G轻量化技术“1+5+5”创新示范之城,广州成为RedCap 5大技术创新之城之一。近日,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及产业伙伴在广州完成了RedCap连片组网、端网对接以及典型工业场景下预商用验证,速率测试结果接近理论峰值,充分证明了RedCap在行业场景下成本性能双优的优势。

低碳高效:多维度向“零碳网络”迈进

智能超表面(RIS)作为智能绿色信号中继技术,可基于电磁超材料来动态控制基站信号的反射/透射方向,达到主动重塑无线信道,提升系统覆盖,改善用户体验的效果。2022年,中兴通讯发布第一代智能超表面原型样机RIS 1.0并携手中国移动完成业界首次动态RIS技术原型验证。

今年6月,中兴通讯发布第二代动态智能超表面(动态RIS2.0)原型机,较上一代产品,在体积、重量及功耗等维度均大幅降低,部署更为便捷。近期,动态RIS在杭州亚运会大放异彩,不但使得场馆覆盖增强20dB,上下行速率也有数倍提升。同时,用户在移动时,动态RIS反射波束仍可以及时准确跟随用户,信号强度和速率均保持稳定。智能超表面的优异表现,已成为杭州亚运会通信网络保障的一大亮点。

在绿色节能方面,中兴通讯的PowerPilot方案持续演进,形成“双智”节能, 即在平台智能的基础上叠加基站内生智能,突破业内当前智能节能策略非实时的瓶颈,基于用户行为、网络负荷等精准预测,制定近实时的节能策略,实现频层的柔性打底,通过最大化的关断和最小化的唤醒,打造一张绿色生成网络。目前,中兴PowerPilot智能节能应用规模已超150万站点。

2022年8月,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联合发布了业界首个零碳架构AAU,通过软件技术与硬件架构的完美结合,仅需软件一键升级,该AAU即可支持自动启停功能,类似汽车发动机自动启停的“省油降耗”效果,在0话务时功耗可降至5W以下。AAU自动启停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目前已在全国28省级行政区铺开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与演进,自动启停技术已扩展至RRU设备并具备按需唤醒能力。近期,双方联合在常州完成全国首款RRU可唤醒自动启停试点。经实测验证,无业务时刻的RRU待机功耗低至3W,可实时响应网络用户需求,按需唤醒,仅1分钟左右即可恢复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携手取得的这些成就,正在铺就5G-A技术的标准化之路。目前,中兴通讯正在广东、江苏、浙江等三大中国移动5G-A双链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积极开展5G-A新技术第二期试验,进一步验证双方在通感一体、双工演进(UDD)、XR、RIS、确定性网络、无线云网络等关键技术方向上的联合研究成果,完善5G-A技术体系,二期试验预计将于明年完成。展望未来,中兴通讯将持续开展与中国移动的技术创新合作,继续在5G-A双链融合行动计划的指引下,以“卓越网络、智生智简、低碳高效”为目标,共同推动5G-A在ToC、ToB与ToV领域的技术创新,在5G-A新技术试验第三期阶段,进一步加速技术和产业成熟,实现预商用/商用落地,打造行业标杆,引领世界进入万物智联的新时代。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