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1月2日消息(赵婷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从山东东营入海,串联起广袤的华夏大地,滋养着5000年的沧海桑田。
10月31日,C114跟随数字中国移动行,来到了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探访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承建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以及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感受信息化技术与黄河生态的深度融合。
打造黄河生态监测平台,为黄河生态保护提供信息化支撑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内,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东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马进表示,作为网信领域主力军,始终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己任,利用数智力量助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在黄河流域锻造5G精品网络,综合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黄河生态监测平台项目,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受自然环境、历史因素等客观条件影响,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且黄河下游正遭遇近年来少有的大流量洪峰,部分施工地点既有黄河滩涂、河沁岛(黄河入海淤积的无人岛),又有远距离海面的监测船只,整个“5G+智慧黄河”项目历经了重重难关。
马进介绍,为解决视频传输稳定,中国移动创新采用“5G 700M+CPE”的方式,探索多种地质水文条件下5G网络建设新模式,实现距陆地20公里海面视频流畅清晰、安全可靠的实时回传。
为解决“黄蓝交汇”回传高清,攻坚队驻扎船上,克服晕船、风流大、潮汐、船只搁浅、不能正常食宿等困难,一直测一直调,终于摸清了“黄蓝交汇”的轨迹和规律,找到了最佳观测建设点。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监测中心主任王天鹏表示,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平台对黄河入海口水文、气象、空气质量等环境进行精准监测,融合黄河、海洋、环境等部门数据,实现生态环境信息整合互联,提升自然保护区智慧监测和保护管理能力。
借助5G+VR技术,加强黄河三角洲鸟类保护区科学管理
黄河之洲,一个个矗立着的塔杆,成为东方白鹳的“安居所”、“育儿窝”。
在数字技术介入前,保护区工作人员只能通过人工蹲守、观测、记录等形式进行素材积累,耗时多、工作量大。如今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保护区工作人员能够实现关键区域视频监测系统自动识别、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东方白鹳繁育、生存等情况,监测效率、准确度、实时性得到极大提升。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远程生态监测,借助5G+VR实时对白鹳的生活环境、数量、种群分布等关键信息进行监测,辅助相关部门探索保护东方白鹳新模式,加强黄河三角洲鸟类保护区科学管理。
“为提升鸟类监测水平,我们科学优化了15条监测路线,制定监测方案,建立完善巡护监测制度体系和技术规程。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关键区域5处视频监测系统自动识别、统计分析,效率和准确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东营分公司政企客户部总经理牛验正介绍。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监测中心主任王天鹏表示,中国移动5G+VR技术助力鸟类监测调查。2022年以来,保护区监测到东方白鹳繁殖数量均在450只以上,累计繁殖东方白鹳3198只,信息技术手段为我们对水鸟的研究提供了一手数据,数字化的加持也为保护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