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通信业增势放缓 应抓住3G发牌契机优化市场格局
文/IT时代周刊社
经过 “十五”的快速发展,我国电信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要进展: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监管成效显著,资费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万亿元,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电信网络;年均新增电话用户1亿户,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居世界第1,互联网上网人数跃居全球第2;基础运营企业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增值运营企业队伍迅速壮大;网络技术能力大幅提升,为业务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6年以来,我国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加快转型,继续向信息服务领域拓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行业状况及近年来我国电信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的外部环境,可以预测,我国电信业在2007年的发展中将呈现以下特点:
1、电信行业增势放缓:根据对全球电信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电信业发展的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电信业将在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仍然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但增速有可能放缓。2007年,我国电信消费者数量仍将保持上升的势头,这种上升的驱动力主要是来源于移动通信和宽带业务。但是随着电话用户普及率的逐步提高,以及城市电话市场的日趋饱和,各类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将呈现出放缓的迹象。到2010年,我们电信业总收入规模将达到8860亿元,年均增长7.6%。
2、移动对固话的替代竞争加剧:话音业务市场是一体化市场,移动和固定只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不同手段,两者客观上存在着替代竞争。目前话音业务仍然是创收的主体和竞争的焦点,话音业务间的竞争本质上是用户数间的竞争。从用户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可移动性、灵活性以及实际使用资费的不断降低,移动对固定替代效应已经非常明显,这也是全球电信业发展的不可改变的趋势。在2007年,移动对电信的替代在我国市场上会更加明显。
3、新业务开发带来更多增长点:与传统话音业务相比,近年来宽带增值、移动数据等非话音业务增长表现得更加强劲,成为带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短信、彩铃、手机上网等新业务发展迅速。这主要是因为传统话音业务收入增长乏力,必须探寻与促进更多的非话音新业务的发展,才能支撑行业实现持续较快增长。这就要求电信企业不断创新,通过新业务的开发推出来获得更多的增长点。
4、“三网融合”日益临近:在电信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与媒体产业的融合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从国外运营实践的成功经验看,电信业与媒体产业的融合是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性业务有效促进了行业价值的增长。但两者融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制度性障碍,导致资源难以共享。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三网融合”的观点,三网融合已经明确定为发展方向。未来如果电信和广播电视业务实现相互进入,网络监管与内容监管分离的话,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性业务将获得更好发展。
5、3G发牌改变市场竞争格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发展第3代移动通信的条件已基本成熟。2007年3月,信产部出台了“十一五”规划,强调了将在未来5年中积极推动3G的发展,明确指出要继续推动TD-SCDMA等3G及其增强型技术的产业化及应用,积极发展基带芯片、射频器件、高效能电池、核心软件等关键配套件,开发掌握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的关键技术,提高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产品研制能力,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应用,确立我国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优势。
与3G发牌另一个息息相关的问题是运营商重组。目前中国电信市场面临严重的竞争格局失衡问题。根据运营商公布的2006年前2季度业务,中国移动前3季度运营收入达到人民币2126.91亿元,同比增长20.8%,利润高达57%,远远超过联通的603.1亿元、中国电信的1272亿元,以及中国网通的649.6亿元,而且电信和网通的收入增长仅分别为4.5%和2.03%。2006年电信运营业新增业务收入和利润中,中国移动占了70%以上;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固网运营商增长较为困难。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一枝独秀,并且与其他运营商拉开差距的趋势非常明显。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和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语音业务的移动性趋势加强,因而对固话业务产生分流;二是监管政策滞后,固网具有极强的自然垄断性,但4张固网牌照导致重复建设严重;移动业务的竞争性更强,但只有2张牌照,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实力不对称,因而不能形成有效竞争。
在整个“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间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但不同网络、技术、业务的融合发展,技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对我们判断形势、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加紧研究,提高和调整监管政策的执行力,既要防止重复建设,又要进行有效竞争。而当前改革的重点,是要以启动3G发展为契机,调整优化电信运营市场竞争格局,并加快股权和市场结构的多元化进程,为电信业持续稳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