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2023年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信息通信业加快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辛国斌: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关心、支持。下面,我先简要介绍一下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3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各地也纷纷召开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全国掀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热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各部门、各地区一道,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决筑牢制造业,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信息通信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综合来看,主要有稳、新、强、融、优五个特点。

一是“稳”的态势进一步巩固。2023年,稳增长政策“组合拳”有力有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较2022年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全年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上、回升向好的态势。省份、行业增长面“双扩”,十大重点行业、十个工业大省增长“稳定器”作用凸显。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

二是“新”的动能进一步增强。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打造创新高地,布局2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壮大优势产业,“新三样”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产品出口额首次破万亿,造船市场份额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积极培育新动能,新材料、机器人等一批新兴行业快速成长。加快技术攻关应用,工业母机、关键软件等领域创新实现新突破,大飞机、高端医疗装备等攻关成果纷纷投入应用。

三是“强”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我们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大智能制造推广力度,建成了62家“灯塔工厂”,占全球“灯塔工厂”总数的40%,培育了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绿色新兴产业逐步壮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大宗工业固废利用量将超过22亿吨。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统筹推进补短板和强基础,电子、软件等行业发展表现出强劲韧性。

四是“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我们大力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壮大,2023年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电子信息制造业筑底企稳,软件业量效齐升,互联网行业稳步恢复。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服务能力持续升级,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数实融合全面深化,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工业互联网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五是“优”的环境进一步升级。我们深入落实民营经济31条,发挥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为企业减负工作,2023年前11个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8万亿元。推进产融衔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达到7120亿元。着力支持中小企业成长,累计培育10.3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小巨人”企业达1.2万家。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建立完善制造业企业常态化交流机制,及时疏堵点、解卡点。

2024年,工业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但是,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等优势,特别是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后,汇聚起各方支持工业发展的强大动能,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坚决扛牢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情况我就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刚刚辛部长提到,2023年我们的工业经济回升向好,信息通信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请详细介绍一下2023年工业和信息通信业的发展情况。谢谢。

辛国斌:谢谢您的提问。2023年,对中国来讲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工业经济在波动中实现稳步恢复,发展的韧性进一步增强,突出表现为五个稳。

一是工业生产企稳加快。202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重点行业生产整体向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 28个保持增长。十大重点行业基本盘稳固,平均增速超过5%,高于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水平,这为工业经济整体向好提供了坚强支撑。电气机械器材、汽车等行业生产实现了两位数增长,都超过10%,汽车行业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3%。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行业复苏明显加快,电子行业走出低谷,全年实现3.4%的正增长,这一点很不容易。

二是多数省份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各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广东提出制造业当家,山东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绝大部分省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省份增长面较2022年增长了近20%。十个工业大省挑大梁作用突出,生产全部实现同比增长,10个工业大省当中有8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江苏、山东、安徽等省份增速都超过7%。

三是企业效益稳步回升。截至去年11月底,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自2023年4月起连续8个月持续收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连续5个月回升,利润从去年8月开始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为企业扩大创新投入和再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工业投资稳中有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同比增长9%;全社会固定社会资产投资增长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自2023年8月以来呈现加快态势,汽车、电气机械器材、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投资都是两位数增长,高于10%。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这为下一步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五是市场预期稳中向好。截至2023年11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8.3万户,较2022年底增加3.2万户,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自2023年10月连续3个月上升,全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这也说明我们制造业企业对发展的信心稳定恢复。

与此同时,信息通信业也在加快发展。2023年,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6.8%,成为赋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

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累计建成5G基站337.7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达到2302万个。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占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数的比重达到57.5%。技术产业创新发展,5G定制化基站、5G轻量化技术实现商用部署,推出全球首款卫星通话智能手机、6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赋能效应持续凸显,5G应用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万个。在文旅、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应用,助力恢复扩大消费。

普惠服务向纵深推进,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2577家老年人、残疾人常用网站和APP完成改造升级。全年共拦截骚扰电话540亿次,公开通报1861款违规APP,用户权益保障持续推进。

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持续提升基础电信网络重大风险防范能力,行业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水平显著增强。

2024年,我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积极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进一步巩固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进工业、通信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国电子报记者:我们关注到,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热度持续攀升。请问工信部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考虑?

陶青: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落实、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有力。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

二是数字技术和产业供给水平大幅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能力位于世界第一梯队,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数字产品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钢铁、石化、锂电池等领域系统集成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底盘一体化压铸、电芯精密制造、光伏组件柔性装配解决方案取得突破,初步形成全链条数字技术和产业体系。

三是重点行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23年12月底,我们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等领域示范工厂研制周期平均缩短近30%、生产效率提升约30%;钢铁、建材、民爆等领域示范工厂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碳排放减少约12%。国家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工业企业18.3万家,这些企业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9.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2.2%。

四是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各地方、各部门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形成一批成功经验和典型模式。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新工业革命趋势、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下一步,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以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筑牢基础,加快底层标准协议、数据流通规则、网络设施架构等堵点、卡点的统一部署、统一建设。

二是一体推进,构建数字化评估诊断、场景培育、改造示范、推广应用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

三是供需联动,摸清企业转型需求和痛点难点,综合采取需求侧开放场景、供需“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培育优质解决方案和服务商等方式,强化供需对接,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率。

四是分类施策,培育深耕细分领域的专业服务商团队,坚持分企施策,鼓励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升级,加快其他行业企业关键业务数字化普及。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去年我国信息通信业平稳持续增长,5G创新发展领跑全球。请问我国5G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情况如何?下一步应用和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赵志国:谢谢您的提问。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我国5G创新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网络底座进一步夯实,网络应用不断丰富。总体看,可以概括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创新。5G技术产业在技术标准、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方面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轻量化5G核心网、定制化基站等实现商用部署。5G工业网关、巡检机器人等一批新型终端成功研发。5G 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持续保持全球领先。

二是融合。融合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5G行业应用已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超2.9万个。5G应用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深入推广。例如,在医疗行业,5G应用已从远程诊断向远程精准治疗延伸;电力领域的5G应用从“输送”环节的无人巡检覆盖到“发、输、变、配、用”环节。

三是绿色。5G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利用存量站址资源、公共资源和社会杆塔资源等建设5G基站,积极推动通信杆塔资源与社会杆塔资源双向共享,目前90%以上的基站实现共建共享。5G基站能耗持续下降,5G基站单站址能耗相较于商用初期降低超20%。

四是赋值。5G移动电话用户持续增长、5G流量消费快速提升,促进了裸眼3D、云手机等新兴业务蓬勃发展,有效拓展了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空间。截至去年底,5G移动电话用户达8.05亿户,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达47%,根据研究机构测算,预计2023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86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29%。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产学研用各方,加强跨部门协作,持续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出台5G应用发展接续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5G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高质量发展。

二是深化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重点场所实现移动网络深度覆盖。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网络支撑。

三是加快应用拓展。聚焦重点行业应用场景,树立示范标杆,加强推广应用,促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

四是提升创新能力。加强5G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动5G-A、5G轻量化等技术演进和产品研发。加快6G技术研究,开展技术试验,强化技术储备,深化交流合作。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2023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今年还将采取哪些举措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辛国斌: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支柱性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受到国内外关注,去年有很多创新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创新产品成为自媒体上一个刷屏的存在。在全社会共同关注下,去年汽车产业发展亮点纷呈,应该说交上了一份非常好的答卷。

一是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去年全年产销分别实现了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创历史新高。2017年产量曾达到2900万辆,之后的几年在持续下滑,去年我们突破了3000万辆,连续15年保持了全球第一水平。2009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我们用了三到四年时间突破2000万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突破了3000万辆,汽车零售额实现4.8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3%,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这些都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新能源汽车继续领跑全球。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1.6%,这就是大家说的渗透率。单体能量密度每公斤360瓦时的半固态电池也在去年实现了装车应用,新产品在去年4月上海车展的时候对外展出。车规级大算力芯片性能大幅提升,集成各种先进技术爆款产品频出,在各大车展大放异彩。去年4月,上海举行了车展,去年9月,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在欧洲、在德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参展的不仅有消费者,很多车企、研究机构也很关注,在展会上,有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趴在车底下研究了很长时间,出来跟我们讲,中国的这些创新产品确实走得比较快、比较好,智能化水平比较高,质量也比较好,给出了非常积极的评价。

三是外贸出口进一步迈上新台阶。去年全年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有望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动力电池出口127.4吉瓦时,同比增长87.1%。“新三样”为中国制造业又增添了亮色,给我们争了气、长了脸。

在充分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外部形势上,还面临消费需求不够旺盛,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主义行径等不利因素;产业自身上,这种思路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协调的地方;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特别是以内销为主的企业还没有实现盈利,在产品销售自身上,也存在车用芯片等领域的一些短板。此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上,车路协同还不够充分,过去有一些传统思路,就是希望把车端打造为全能的、所有问题都希望通过车端来解决,中国提出实施车路云协同发展思路,该由车端解决的问题通过车端解决,该由路端解决的问题由路端解决,该由云端解决的问题由云端来解决。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无序竞争行为,部分地方和企业还存在盲目上马、重复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情况,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采取有力措施来加以解决。

大家说去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交上了一份很好的答卷,今年这种发展势头会不会持续?大家都很关心,我们也很重视。年初,我们就组织行业机构、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开展了调研,进一步分析我们现在面临的发展环境、制约因素,以及发展的一些有利因素。从目前看,行业协会给出的研究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他们认为,2024年我国汽车产业产销能够实现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也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协会目前给出的总量规模,预计2024年可以达到3100万辆,同比小幅增长3%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销也将达到1150万辆左右的规模,增长大概在20%左右。当然,这是目前协会组织相关企业、研究机构预测的数据,我们还将进一步论证。总的来讲,我觉得这个判断是靠谱的。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工作部署,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加强行业管理,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落实落细车购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开展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保持产业稳定运行。去年,我们总共开展了6场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在拓展农村市场的同时,还带动了农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二是要支持企业开展联合创新,加大车用芯片、全固态电池、高级别自动驾驶等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快路侧感知、网联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车端、路端、网端标准体系,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我给媒体朋友提个建议,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到北京亦庄看一看,目前在车路云网协同方面,北京亦庄的试验效果非常好。全国搞了30余个试点示范园区,也在全面推广车路云协同发展。

四是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统筹布局,防范化解产能过剩风险,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汽车产业是一个国际化产业,在今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将继续推动国际化发展,倡导协同创新、全球化发展,推动消除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新华社记者:近年来,工信部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请介绍一下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还有下一步的考虑。

赵志国:谢谢您的提问。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我这里有三组数据:从产业规模来看,预计2023年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从覆盖范围来看,工业互联网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全部工业大类。从发展势头来看,全国各地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方兴未艾,推动万余家企业供需对接,带动投资超1700亿元。具体可以用“四个新”概括。

一是数实融合“新基建”不断夯实。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5+2”顶级节点稳定运行,服务企业超40万家,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个,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9600万台套,同步构建了协同高效、技管结合的安全体系。

二是关键技术“新突破”成果显著。加快信息技术(IT)、通信技术(CT)、控制技术(OT)、数字技术(DT)“4T”融合,工业级5G芯片、模组、网关实现突破,工业级5G模组成本较商用初期下降90%,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累计发布3项国际标准和90项国家标准。

三是应用赋能“新空间”日益拓展。打造了5G工厂中国品牌,发布了首批300个5G工厂名录,投资总额近100亿元。工业互联网深入制造业研、产、供、销、服等各环节,支撑大国重器、服务绿色低碳、促进消费升级、保障安全生产等领域,有力促进产业“智改数转网联”。

四是合作共赢“新生态”蓬勃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千帆并进、百舸争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突破2500家,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该领域全球最大的生态载体。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数连续7年保持增长,累计达到300家。

下一步,我们将协同各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出台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实施标识“贯通”行动,再出台一批工业互联网细分行业应用指南,进一步优化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环境,促进规模应用。

二是加快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加快一批攻关成果产业化应用,再制定推广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进一步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产业基础。

三是加速生态培育,深入开展新一轮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遴选一批高水平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动政策、技术、标准、产品、服务等一体化进园区、进基地、进集群,为促进数实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坚实支撑。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生产底色,请问去年以来,在绿色低碳方面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下一步的重点任务和举措是什么?谢谢。

陶青:2023年,我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的部署,努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钢铁、电解铝、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中的落后产能进一步退出,78家钢铁企业3.9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二是绿色动能加快释放。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大先进典型培育力度,截至2023年底,累计在国家层面创建绿色工厂5095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7%。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6兆瓦海上风机成功并网发电,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沿海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呈加速态势。首个万吨级绿氢产业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全年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预计超过9700亿元。

三是能源资源利用更加高效。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持续提升,乙烯等行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已经超过3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预计超过93%。信息基础设施能效也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底,累计培育196家绿色数据中心。

四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遴选239家废钢铁、废纸、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全年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22.5万吨,基本实现应收尽收。家电行业通过易回收、可拆借设计实现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超过80%。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推进《“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落地见效,持续提升新型工业化的含绿量,不断擦亮生态底色: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减碳。统筹推进工业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开展工业数字化碳管理试点。2024年计划制定100项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标准。大力发展氢能、储能等绿色低碳产业,提升落后产能能耗、环保等要求,加快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二是着力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2024年力争新培育国家层面绿色工厂1000家,完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试点推行“企业绿码”。充分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在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方面积极打造绿色消费场景。

三是大力提升工业能效水效。推动重点行业和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发布2024年工业领域节能节水技术装备推荐目录,持续创建能效、水效“领跑者”企业。

四是全面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鼓励有条件地区创建“无废园区”、“无废企业”。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发展,2024年主要品种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量要稳中有升,完善新兴固废利用体系,力争年综合利用废旧动力电池量达到26万吨以上。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可否详细介绍一下,工信部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上的相关工作和情况?谢谢。

辛国斌:谢谢您的提问。去年底中央召开了金融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一年多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动作为,积极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部门开展了一些探索性工作,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制造业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目前,我们和全国22家金融机构开展了战略合作,初步形成了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各类政策协调配合、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产融合作工作格局。合作的结果,可以用一组数据来展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连续3年保持在30%左右的增速,这是很不容易的。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了68%,还在不断扩大。

为深化产融合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我们牵头实施了“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对“企业出题、市场答题、资本选题、地方接题”的一体化配置资源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依托与证券交易所共建的硬科技属性评价和上市培育机制以及地方配套政策激励,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构建持续稳定的创新投入机制。在工程化阶段,由产业链龙头企业或优势企业提出研发需求,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确定答题人,将研发项目纳入硬科技范围,鼓励投资机构支持研发活动,推动项目落地所在地方再进一步配套优惠政策。

在产业化和市场化阶段,相应适配一些优惠贷款、产业投资、保险补偿等政策,帮助创新成果快速开拓市场,包括进行市场验证和技术迭代等。同时,将符合条件的转化企业推荐纳入上市重点培育体系,加强上市预期引导,推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去年,在雄安新区举办了产融、产业、产城多向对接活动,空天信息、AI与机器人、生物医药、前沿新材料等四个领域有58个早期硬科技项目分别做了路演,其中55个项目与投资机构或地方达成了合作意向,融资额达到110亿元。推动在雄安设立了京津冀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通过服务前移、服务接力、服务赋能,为科创板培育种子企业。这些都是推进一体化的一些创新探索。

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产融合作,与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协作配合。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范围,举办院校、园区等科技成果转化专场路演。持续开展细分领域硬科技属性评价标准建设和评价工作。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内河船舶、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产业资本接续投入,同时继续联合证券交易所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畅通资本退出渠道,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进一步良性循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人民邮电报记者:信息通信服务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请问2023年工信部在推动信息通信服务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赵志国:谢谢您的提问。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务实举措推动信息通信服务提质升级,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去年以来,网络覆盖更广更深,“双千兆”持续优化,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启动实施“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推动提升移动网络质量。加快“宽带边疆”建设,助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服务水平提质增效,电信业务便利化大幅提升,线上业务办理量占比超80%,视频客服服务用户超2000万人次。印发实施《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数字适老化体验不断优化,2577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一键呼入人工客服”服务老年人用户超3亿人次。通信保障更加有力,圆满完成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抗击京津冀洪涝灾害、应对甘肃积石山地震等通信保障任务,筑牢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通信“生命线、保障线、指挥线”。问题整治走深向实,着力强化APP全流程、全链条治理,应用商店在架APP抽检合格率提升20%。深入开展非应邀电子信息治理,处置违规短信端口号码4212个,“来电免打扰”防骚扰服务用户达到6.2亿。持续推进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拦截涉诈电话和短信近50亿次,核查处置涉诈高风险互联网账号超2亿个。

建设惠民利民的信息通信综合服务体系,是全行业的不懈追求,也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供给与体验并重,深化数字惠民利民。优化升级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深化电信普遍服务,加强网络运行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加快数字技术与居民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培育推广智家服务、数字健康、智慧生活等数字消费新业态新应用,丰富人民群众数字生活。开展数字技术适老化2.0升级行动,上线推广一批适老助残新功能,推动适老化数字技术普惠共享。

二是坚持规范与引导并重,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深入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开发运营、应用分发、智能终端等行业上下游密切协同,营造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研究制定电信和互联网服务合规指南,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等系列标准规范,引导企业将用户权益保护贯穿到生产经营全流程、各环节。组织遴选“用户好评”优秀案例,开展重点互联网服务质量测评,树立典型示范标杆,激发行业正能量,更好满足用户各方面需求。

三是坚持善治与共治并重,提升综合治理效能。加快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创新技术,助力敏捷精准高效监管。深入整治非应邀电子信息,持续提升“来电免打扰”防骚扰服务能力,守护广大用户安宁生活。加大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力度,加强实名制等基础管理,持续深化反诈技防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加强与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行业各方的协同,构建完善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的重要支撑,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请问在优化为企服务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陶青:谢谢您的提问。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高效的服务。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帮扶与发展并举,着力完善服务体系。11月,我部出台了《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增量扩面、提质增效。组织开展了“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中小企业服务月”等主题活动,全年服务机构累计服务中小企业1247万家。

一是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组织“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全国行”活动3000多场,服务企业140多万家,推动技术成果转化290.6亿元。开展首次“名师优课”征集遴选活动,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管理。

二是服务企业拓展市场。组织“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700多场,达成合作意向1.2万项;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开展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已经发布了409项技术创新需求,1200多家中小企业协同揭榜协同攻关,积极推动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入央企产业链供应链。

三是服务企业融资促进。我部组织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企业融资促进活动,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联合中国证监会推动区域股权市场建设17个“专精特新”专板。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累计设立36支子基金。2023年新上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A股新上市企业的70%,成为上市的主力军。

四是服务企业对外交流。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参展企业3700余家,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超160亿元;在全球举办了100余场跨境交流对接活动,1万余家中外中小企业参加。

总的看,2023年中小企业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小微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4.5%。同时,我们也看到,受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影响,部分企业确实面临不少困难,比如订单不足、成本较高等问题。

下一步,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各部门、各地方着力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立建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提升省级以上公共服务机构服务质效,扩大市县级公共服务体系覆盖面,延伸服务半径,提升服务便利性。

二是加快建设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已经于今年1月1日上线试运行,欢迎大家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持续拓展服务功能,把为企服务做宽、做深、做细。

谢谢。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