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2024全球6G技术大会上,中国移动副总工程师、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晓云做题为“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的思考——SBA的提出和演进”的报告,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架构演进的规律,指出任务驱动移动通信网络架构逐代演进,5G时代业务供给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引发架构重大变革,6G架构将进一步深化演进。
现场演讲图
网络架构发展的思考:任务驱动移动通信网络架构逐代演进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研究范畴是面向大规模组网,系统运筹和设计要素与连接,高效能实现移动通信任务,其中目标任务的变化是推动网络架构不断演进的关键。王晓云指出,架构是每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每一次任务的跃变都伴随着通信网络架构的重大变革,在1G到5G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见证了两次显著的任务跃变:
第一次是业务种类的巨变。1G/2G到3G/4G,从单一语音/短信到以数据为主的个人互联网,网络架构在纯电路域的基础上增加分组域,而无线空口通过不断地技术革新,传输速率显著提升,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共同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第二次是业务供给方式的巨变。4G到5G/6G,移动通信网络向支撑产业互联网范式变革,不仅网络能力多维拓展,但更重要的是从业务固定供给到敏捷灵活供给的变革。通过5G服务化架构SBA的创新,让移动通信开始向赋能千行百业的“平台化网络”演进。
服务化架构的创新:5G SBA
王晓云表示,我国主导的5G SBA架构,是移动通信领域一次系统性重构和基础架构重大创新,通过层间软硬解耦、层内软件柔性重构,以“搭积木”的方式实现网络功能可扩展、业务可生成,真正开启了IT和CT深度融合的设计,实现了从固定供给到灵活供给的业务范式变革。
总结5G架构柔性重构的过程,关键是解决了三大科学难题:一是如何有效拆分紧耦合功能;二是网络元素如何连接实现业务电信级可靠;三是原子服务如何高效组合提供业务。
为了解决复杂性、可靠性、灵活性三角矛盾引发的上述问题,是通过自包含、可重用、独立管理的原子化拆分,统一、开放、可靠的协议体系设计,以及逻辑内嵌的轻量化编排,最终完成SBA架构设计,实现了5G平台化服务化。新型架构使得专网上线从年缩短至周,功能上线从月缩短至小时,为5G赋能千行百业奠定坚实基础,在我国5G已赋能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5G在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超37%。
服务化架构的演进:6G HSBA
6G的典型场景是5G的增强与进一步扩展,业务的种类和供给方式将更加多样。王晓云指出,平台化、服务化架构SBA是5G架构变革的核心,以SBA为基础的全服务化架构HSBA将是6G架构演进的基石,通过扩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机制、拓展服务要素,将满足6G的全新能力极致性能。
一是扩展服务领域。6G的服务提供方式需要更加敏捷、灵活,要求端到端各网元都朝着原子化解耦方向演进,不断探索核心网用户面、接入网、UE的端到端服务化。
二是优化服务机制。6G分布自治的组网、端到端的全域服务化,要求服务化框架更加分布化,并拓展到多域/多面。6G更加极致的性能,要求服务化接口协议体系升级成更高性能、轻量级接口协议体系。
三是拓展服务要素。6G是通感智算安等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新型信息网络,网络将需要更多类型的原子服务,并对外提供更加多维的新型信息服务。
王晓云最后发出倡议,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将持续深化6G全服务化架构的研究,加速推进6G全服务化系统的原型研发和验证,并希望携手学术界、产业界共同攻关,为6G网络架构创新设计、标准制定和产业成熟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