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秦宁
4月7日,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证实,广电总局一周前向央视等媒体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和缩略词。
凡是篮球爱好者,谁不对NBA、CBA、F1烂熟于心?凡是关心时事的人,哪个不知道GDP、WTO、CPI?然而,“逐客令”一出,这些众所周知的外文缩略语就被赶出荧屏。NBA、CBA、F1走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国男子篮球联赛”“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如此一来,既给记者、主持人带来不便,也给观众带来不适,真是何苦。
这种操作方式一旦延展开来,容易造成一种错乱而荒诞的视听感觉。比如MP3将改称为“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U盘将改称为“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盘”。如果央视报道提及某音乐迷用MP3从U盘里下载歌手S.H.E的歌曲,不把记者累死才怪,或者就不要做这类报道,还省事。
为何要求央视等媒体屏蔽外文缩略语?相关部门尚未公开详解。在我看来,不外乎两点原因,一是,出于对外文缩略语的排斥,捍卫汉语言的纯洁;二是,为了观众的收看需要,以免观众听不懂外文缩略语。
显然,无论哪一种原因都很苍白,经不起推敲。如果以此捍卫汉语言的纯洁,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不自信。当前,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合理利用外文缩略语,既有利于日常交流,也有利于文化传播,盲目排斥反而显得狭隘。如果是为了捍卫汉语纯洁,也大可不必,语言本来就是活的。汉语中的许多词脱胎外文,比如干部、市场、经济都是从外来词转化而来。如果是出于观众的收看需要,更是没有必要。NBA、CBA、GDP、WTO、CPI这些缩略语,使用率高,言简意赅,很多词已众所周知,若重回中文全称,反倒繁赘,令人莫名其妙,容易好心办坏事。
语言是条流动的河,只要约定俗成,便于交流,但用无妨。新编《辞海》就收录了不少新词,极具时代特征,这些新词就包括了很多缩略语,比如3G、USB、BBS等。如果非要勒令缩略语退出荧屏,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反倒难以体现汉语应有的包容。
表面看,这一政策出台影响的是央视等媒体,但实际最终受影响的是广大观众。中国的电视观众数以亿计,民众的知情权不应被旁落、被冷落。所以忍不住想追问一句,如此一项关乎数亿人的公共政策,出台之前是不是应当有民意参与?
- ←←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本文分享到朋友圈
- 版权申明:部分文章转载或来源于投稿,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 上篇文章:诺基亚在华推免费音乐服务叫板苹果iTunes
- 下篇文章:中兴成全球第五大手机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