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75亿蛋糕之后广东产业转移动力何在

  比最快还快,南雄产业转移园这匹来自粤北山区的“黑马”硬是跑赢了“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周期最短需要3年”的铁律。

  有人说它是一夜涅槃,但南雄人说自己卧薪尝胆两载,也曾流泪,也曾彷徨,一心抱住新政大胆探索。

  当前产业转移出现“两不高”现象,即珠三角地方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不高、珠三角企业转移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产业集聚是新一轮激励政策的指向所在。

  从河源、中山,到梅州、阳江,如今又是南雄……一匹匹黑马杀出,绝非偶然。只有在产业转移工作上创新思路,先行先试,突破政策窠臼,方能突破产业传统发展路径依赖。

  ■样本调查

  南雄,又一匹黑马杀出背后

  本月8日,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南雄基地在南雄产业转移园挂牌成立,总投资约1亿元。

  差不多同时,世界化工巨头德国拜尔选择在南雄产业转移园新设生产线,86家精细化工及配套企业相继入驻园区。

  甚至连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也专程带队赴南雄考察,该地产业转移园开发建设迅速成为广东全省的“南雄模式”。

  随即,投资者、考察者、学习者、羡慕者众。

  ……

  南雄产业转移园,蛰伏两载,一夜涅槃。

  思维一转边陲变前沿

  南雄在哪?“广东人都知道,南雄是粤北韶关的一个县级市。没想到车开到了韶关还要再往下走两个小时。”一位专门从阳江驱车前往南雄考察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经验的人士感叹。

  位处广东最北端,紧靠江西,南雄虽是千年古城,却曾被人戏称为“广东边陲”,财政增长率在全省各县中排行47位。

  正因如此,大多数外地官员和企业知道南雄产业转移园区也是在不久之前,有人甚至把南雄产业转移园比喻为一匹“黑马”。

  资料显示,2008年11月该园悄然开工,2011年6月全园计划投产。

  比最快还快,南雄产业转移园这匹来自粤北山区的“黑马”硬是跑赢了 “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周期最短需要3年”的铁律。“南雄模式”、“南雄速度”不仅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褒奖和赞叹让南雄市委书记林楚欣既欣慰又不太适应。很多人对南雄产业转移园的印象是“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我们流泪的时候有谁知道?”

  用林楚欣的话,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每次去韶关开会他总是低着脑袋,“因为(韶关)市里每搞什么排名,南雄总是很靠后。”

  眼看着省内发展热火朝天,却无奈泅渡无门,让这位一把手深感苦闷、自责和焦虑。

  “我们不服气。”林楚欣回忆说,当时各地都在拼发展,南雄是粤北的门户,南雄发展不好,损害的是广东的形象。

  南雄市市长许志新说得更直白:“就是受到江西的刺激。”

  与南雄毗邻的江西省赣州市,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契机,打造自己的产业转移园区,提出了成为珠三角转移产业北上西进的交流桥梁。据当地媒体报道,赣州市招商引资企业90%以上来自长珠闽地区,2/3以上的利用外资来源于香港。

  面对招商引资先行一步的“强邻”,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不占优的南雄,只有横下一条心,开始草创,建园招商。

  “如果发展思维不学会转身,只盯着珠三角,怎么可能有发展?”

  创业初期的林楚欣,反复提醒南雄的干部们,南雄的思维需要大转变。这与30年前发生在珠三角的那场巨变多少有些相似。挽起衣袖,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这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还是有了成效。

  适逢金融危机冲击珠三角,内需市场亟待启动,大量广货等待北上内销。思维一转,边陲变前沿,困守粤北多年的南雄,找到了区位角色———广货内销的桥头堡。

  新的问题紧接着又摆到南雄面前。什么样的企业才会心甘情愿在北上迁徙时止步于南雄?

  广东的精细化工产值占到全国的1/3强,仅广州化工城的年交易额就达5000亿元,这些“广东制造”在全国精细化工领域影响力非常大,然而它们大部分聚集在珠三角,有北上转移的现实诉求。林楚欣告诉记者,一旦过了南雄“广东制造”就会变成“江西制造”,“虽然仅有10多公里的距离,但许多企业就是不愿过境江西。”

  于是,精细化工产业园成立,这就是南雄产业转移园的前身,大名“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两年间,南雄凭借一园支撑,财政增长率从全省47名跃升至第4名。

  最怕经验传播出去反致恶性竞争

  找到方向的南雄逐渐学会了把握政策机会,寻找发展空间。

  早在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为加快珠三角走出危机的步伐,实施了产业由珠三角向外围地区转移以及高素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珠三角地区转移的“双转移”战略。

  同年,在韶关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更是留下了“产业集聚”的课题,深深启发了创业初期的南雄。

  在不断摸索之中,利用政策谋发展的思路逐渐清晰。

  “情况紧急,需要战略抉择时,才叫转移,一般按市场规律进行的行动最多只能叫转出。”南雄不是最早得到政策的,但却用得恰到好处。

  南雄人明白,后发地区只有得到了政策支持,才能跳出市场手段失灵所带来的发展困境。于是在各项生产要素几乎都不占优的情况下,南雄牢牢把握“双转移”的政策资源,咬准精细化工这块香饽饽。

  “饿汉找活干,给点饭吃力气更大。”林楚欣明白南雄作为后发地区的劣势所在,更清楚地意识到“不利用省里政策,不抓住机遇,将来的机遇只会越来越少”。

  然而,选择精细化工产业的背后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着科学发展的考量。

  严格按照产业集聚的要求,结合低碳经济时代下国家化工产业的新趋向,南雄选准了精细化工产业园作为承接“双转移”政策的落地平台。

  精细化工产业不仅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且占地少、产业关联度大、污染少,并且广东省内众多精细化工企业的产品主要用于内销,南雄的区位优势也可以有效发挥。

  同时,依托当地原本就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松香生产优势,南雄人看见了产业园区的未来。

  好事多磨,就在南雄人抓住机遇准备奋起直追之时,对园区产业选择质疑之声也越来越多。

  一种声音认为,精细化工对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科研设备的要求都很高,南雄作为后发地区并不具备这些优势。

  还有人说,单一的产业会使园区发展风险增加,还会使招商引资的选择范围变得狭窄,招商难度增加。

  面对质疑,南雄人回以“不争论、不议论、不消极,奋战两三年,实现南雄跨越发展”的发展决心。

  在园区的很多工作中,南雄都是集全市之力的。由于早前没有拿省级产业转移园的牌,省产业转移财政扶持资金无缘南雄,南雄毅然自筹到3.6亿元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南雄财政的3个多亿都是吃饭钱里省出来的。”最清楚家当的许志新感叹。

  2009年1月,省委书记汪洋亲自来到开工不久的南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指导工作,肯定了南雄精细化工的产业集聚方向,为园区发展明确了最终的方向。

  如今,全省各地都开始学习“南雄经验”,林楚欣有了新的担忧。他担心别人学南雄再搞精细化工会引致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南雄的成功关键在于找到差异发展,形成单打冠军。”云浮转移园负责人同样考虑到这个问题。

  如何让飞来小鸟变凤凰

  园区建设热火朝天,然而,新园区的高门槛却让人大跌眼镜。

  “地方最远、地价最高。”作为一个后发地区的产业园区,南雄并没有在园区一般优惠政策上下功夫,却最终迎到德国拜尔、中科院等一线机构的入驻。

  在这出人意料的现象背后,其实蕴藏着后发地区“弯道超车”的秘诀。

  “企业想不到的政府想到了,企业做的梦政府帮它实现。”这种筑巢的思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许志新作为市长深有体会,“原来我们以为企业扎堆很容易,园区建起来以后才发现,欠发达地区要打造产业集聚,有很多难题。”

  所幸,南雄产业转移园从一开始的定位就不同于其他转移园,只选择精细化工产业,一切就从精细化工产业的需求开始研究。

  林楚欣告诉记者,经过研究发现,精细化工产业最大的特点是,生产过程非常简单,但产品更新换代快。因此,技术配方和市场营销对于生产企业非常重要。

  于是,当地政府迅速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检测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甚至“要求”企业申请专利。

  “我们能提供堪比珠三角的服务。”林楚欣举例说,园区内能够提供科研产品的定性定量分析、检测,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甚至能够推出行业标准,这些资源原本只有在珠三角才能获得。

  南雄的法宝就是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刚刚在园区内挂牌南雄基地。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落户后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将成为园区科研支撑、技术保障、人才支持的核心平台。

  “小鸟”们在离开珠三角这只“笼子”的时候也许没有核心技术,但落户南雄的园区以后,则能够以该园区的科研平台,发展核心科研能力,甚至推出自己的行业标准,变成“凤凰”。南雄当地官员告诉记者:“我们的园区就是让企业,从珠三角搬来南雄的同时,也要从小鸟变成凤凰。”目前已有86家精细化工企业从珠三角搬来。

  “政府要引导先进产业落户后发地区。走一步看三步,总比别人领先几步。”林楚欣这样概括后发地区应有的超前理念,没有优厚的招商条件,只有依靠先进的理念和更高的起点才能够吸引优质项目的落户。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林位超分析,说到底,这都归功于南雄对产业的专注。

  ■纵深

  资金?考评?答案:大棒加胡萝卜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产业转移工作,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在南雄召开了全省产业转移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广东省经信委指出,当前我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普遍面临“三难两不高”的难题,即资金难、招商难、用地难,珠三角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不高、珠三角地区企业转移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去年75亿财政扶持资金分发完毕,加之金融危机走出谷底后珠三角政府和企业转移动力减弱,周边省份招商引资形成“围剿”之势,广东34家省级产业转移园会不会打退堂鼓?新的动力何在?园区方向在哪?

  珠三角被指危机后转出动力减弱

  新挂牌的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园是最年轻的省级产业转移园,也是省经信委最新推出的一批先进典型之一。

  南雄市市委书记林楚欣告诉记者,新挂上的省级产业转移园区这一金字招牌,让南雄压力倍增。

  压力来自于竞争。

  早在南雄省级产业转移园区挂牌之前,33家省级园区就已进行了一轮短兵相接。

  去年,省委、省政府安排了75亿元的竞争性扶持资金,由33家园区进行 PK,胜者获得最少5亿元的扶持资金,排名靠后的一分钱也分不到。

  如果说竞争给园区带来了“近忧”,那么自身发展所遇到的困境才是各园区的“远虑”。

  “三难、两不高”,省经信委将各园区在金融危机过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概括如是。

  “有些原本承诺要转移的项目在金融危机过后就不愿意离开珠三角了。”不少园区近期均向记者反映了类似问题。

  省经信委副主任林位超指出,“两不高”的原因在于转入转出双方缺乏利益结合点和产业对接点。简单地说,一方会吃亏,买卖就做不成。

  “如果没有政策强制,地方政府不可能把优势产业转移给你。”部分园区负责人直言,“点对点”的帮扶初衷很好,但在新形势下,只能带来企业转移,而不是优势产业的转移。

  有人以此推断,广东省有关园区的组织机制可能会发生微调。

  考评制度能否刺激到位

  自75亿元扶持资金下发完毕以后,拿到资金的乘势而上,没拿到资金的卧薪尝胆。园区发展有了第一波动力。

  在刚刚结束的省产业转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许多园区的代表呼唤新一轮的政策刺激。

  其中,即将出台的新考评制度,成为园区竞争实力的大考,各地市齐呼“压力大”。

  据透露,新的考评制度不再像去年竞争性扶持那样与扶持资金直接挂钩,而是对考评优秀的地市和园区将给予一定表彰,而不达标的地市最后3名将不得不面临通报批评和在众多同行面前进行自我剖析,连续排名最后的园区则有可能被末位淘汰,失去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资格。

  就此,不少园区提出了疑问:剥离了资金支持,考评制度能否像去年竞争性扶持那样在各园区激起上下齐奋斗的建设高潮?

  “去年的75亿元资金,大家争的是一口气,更是园区发展的未来。”一位在去年成功吃到政策资金蛋糕的园区代表告诉记者,新的考评措施如果缺少了资金支持也就缺少了市场动力。

  在交流会上, 不少代表也直言应将政策资金与考评制度继续挂钩,在资金分配上,应以竞争性分配为主,定向分配为辅。

  然而,规模较小的园区也有自己的说法。

  一位粤东园区的代表告诉记者,考评制度的硬性指标对于规模较小、基础较薄弱的园区来说非常不利,应对不同规模的园区进行分层次的考评。

  为此,省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即将出台一系列加快推进产业转移、优化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具体措施,将满足不同园区的要求,在有效激励的同时,兼顾公平。

  产业集聚:做园区发展“永动机”

  一年一度的考评仅仅刺激各园区发展的手段之一,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新近下发《关于学习先进园区经验加快推进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强调的产业集聚被认为是新一轮激励政策的指向所在。

  产业集聚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省委书记汪洋在韶关调研时提出的课题,被各地代表们认为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动力。

  广东省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曾专门制定了《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旨在引导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集中发展,形成产业集聚,避免重复建设。

  然而,各园区并未能严格按照产业集聚的要求进行招商引资,在竞争压力下盲目招商、“争商抢商”。以精细化工为例,仅韶关市就同时有几个地方在招商竞争中引进了精细化工产业。同时,湛江、茂名、肇庆、清远等地的园区也把精细化工作为主导产业来引进。

  “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主,以区域产业定位为辅。”会上有代表提出了产业集聚的思路,认为各地园区在招商政策、发展方向上都高度一致,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

  为此,省经信委下发的《通知》特别要求,各园区从本地实际和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出发,尽快形成园区发展思路, 明确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加快打造产业集聚,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思路十分清晰,用考评、资金扶持等短期政策来引导地方建立起长期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政策手段带动市场力量,让产业集聚成为助推园区发展的“永动机”。

  黑马频频杀出绝不是偶然

  起步之初,那里没有上级财政扶持资金、没有省级产业转移园的金字招牌,并且缺乏区位优势、缺乏产业基础、缺乏原始资本;两年后,那里建成了新挂牌的省级产业转移园,成为了广货北上的桥头堡,广东新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雏形初现。两年多来在南雄发生的一切,勾画了后发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路径。

  但相比许多其他园区,南雄产业转移园一缺资金支持、二缺区位优势、三缺产业基础、四缺政策保障,后发崛起,实属不易。至少可以总结出四个启示:园区的区位优势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园区开发建设要发挥各方主观能动性,不能“等米下锅”;产业基础并不一定是招商引资的瓶颈,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才能把握产业转移的市场规律。

  不独南雄。中山(河源)园、中山(肇庆大旺)园是广东“双转移”战略推出后的第一批先进园区,他们正是靠自身早年的努力和创新实现了如今的“造血机能”。河源、肇庆之后,广州(梅州)园、广州(阳江) 园……

  一批园区成为区域发展的先进典型,绝不是偶然,而是广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产业转移工作一定要创新思路,先行先试,这是我们突破政策窠臼,突破产业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的法宝。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谢思佳实习生洪正阳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