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NGN为融合创造了条件,更强调通过资源控制与管理功能实现对多种业务的支持能力。未来将会出现业务、终端和网络的融合,为用户和运营商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为了能够向用户提供有质量保障的业务并根据有承诺的业务收费,下一代网络还要把业务网和承载网捆绑起来。同时为了让NGN能够获得更好的应用,NGN要向互联网进行借鉴,要提供更大的开放性,提供更大的开放接口和平台让更多的用户能够参与到创新中来。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 融合并不排斥多样性
●用户和运营商都期待着融合
●融合为用户和运营商都带来更多价值
●融合分为业务、终端和网络的融合
由于IP化,话音和其他业务都会在IP网络上运行,这就为融合创造了很好的机遇。业务的融合已经开始,运营商之间已经有了全业务渗透的迹象。一些固网运营商希望进入移动运营商的业务领域,移动运营商也希望进入到固网的业务领域,还有有线电视的运营商也希望进入到电信市场中来,有点像围城一样,城里人想出去,城外人想进来。
用户本身就希望各种通信方式能够融合。一个用户面临多种多样的通信工具,多种多样的通信终端。用户希望有移动性、灵活性,同时希望在多种终端上实现一个号码无缝通信,实现终端移动性、业务移动性和个人移动性。无论是在办公室、企业网中还是在路上甚至在家里都希望使通信既不中断又能一站购齐。
运营商也期待着融合,融合可以减少CAPEX(资本支出),比如计费和智能网的硬件、软件不需要重复投资。另外还会降低OPEX(管理费用支出),降低维护管理以及网络规划的成本。对固网运营商来讲,希望通过固网智能化,能够同时满足用户移动性的需要,驱动宽带业务。移动运营商希望通过业务创新增强对新用户的吸引力,改进室内的覆盖。对于SP来说希望捆绑固定、移动和宽带,提供更多的服务,增强用户可计费的应用。三网融合可以为电信运营商的宽带化提供内容保证并驱动三重播放业务,为广电运营商提供新的收费模式,使有线电视网和无线广播网增值。总之融合可以给用户和运营商带来期望的好处。
融合可以细分为业务的融合、终端的融合和网络融合,视融合程度不同,对客户的价值也不同,融合程度越来越高,提供的能力、价值就会越来越大。业务融合就是捆绑的服务,一步一步增加业务融合的能力和功能,目标是以移动性接入和设备感知能力为特征,要实现易用、方便、可靠、安全,包括性能最好和价格最优等。对网络融合而言,分为核心层融合、控制层融合以及应用层融合。终端融合,在手机上面已经可以被感受到。
融合并不排斥多样性,作为电信网来讲,在走向融合的同时仍然保持多样性。融合对用户体现外部感受的功能,从ITU对NGN的定义就可以看到,它实际上并不排斥其他网络能力的实现,当然更强调通过资源控制与管理功能实现对多种业务的支持能力。有人说IMS一定一统天下,但是IMS有很多基于SIP的应用,而对于非SIP则对应有非IMS的存在,IMS和非IMS都是需要的。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
下一代网络业务网要掌控承载网
●互联网和电信网都处于十字路口
●IP网要解决安全问题和服务质量问题
●下一代网络要把业务网承载网捆绑起来
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为社会信息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安全性、可靠性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所以互联网发展处于十字路口。而互联网发展也对电信网造成了冲击,电信网的发展状态完全被打乱。现在互联网、电信网的发展都走到了十字路口,都需要突破,共同方向应该是下一代网络。对于下一代网络有几个问题必须考虑,首先是下一代承载网问题,到底用什么网络承载这么多业务。其次是下一代业务网到底如何做。
首先是承载网,未来电信网将建立在以IP技术为基础的承载网上,这样决定了下一代承载网是分组网。IP网要解决安全可靠问题和服务质量问题,如果没有服务质量保证,很多业务是没有办法开展的,因为要开展某一项业务必须向用户做出承诺,如果不能做任何承诺是没有办法开展业务的。目前互联网的商业模型是过渡型的商业模型,未来由于产业链不良性,需要做出改变。承载网必须要可运营。网络可运营性是很重要的问题。未来承载网要承载很多的业务,有很多业务需要在很好的质量保证情况之下才有可能提供。比如视频业务,如果质量达不到不可能让用户付钱,而要让用户付钱则必须保证质量。另外下一代网络要能支持多业务,每个业务质量如何保障,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所以如何在支持多业务的前提下实现质量保障会成为下一代网中一个很大的创新点。
其次是业务网。到目前为止,运营商有宽带网没有宽带业务。97%-98%的业务是互联网业务,自己的流量只占2%-3%。业务网有两种发展思路,一种属于经营性业务网,一种称为非经营性业务网。经营性业务网可以向用户做出承诺,比如目前电信网都可以做出承诺。条件是运作业务的人一定要对他所运作的业务所需要的承载网资源能够掌控。而互联网大部分是非经营性业务网,因为互联网企业并不掌握网络,无法对客户做出过多的承诺。这种网络一开始发展没有问题,但是往后发展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Skype的运营者很难向客户做出什么承诺。Skype因为不能做任何承诺,所以除了免费以外没有出路,往后发展就会有很多困难。经营性业务网必须是业务网掌控承载网资源,当掌控以后互联网很多业务的商业模式就会做出改变。业务网一定要掌控承载网资源,不掌握承载网资源,业务网是发展不起来的,所以下一代网络要考虑如何把业务网和承载网捆绑起来。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IP和多媒体研究部主任何宝宏
互联网和NGN要相互借鉴
●NGN和互联网在设计理念上存明显差异
●NGN要让用户参与创新
●NGN要平衡不同角色利益和控制权
NGN和互联网在很多设计理念和思想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开放接口上,NGN在业务和应用层开放,互联网是在网络层,开放接口位置不同,决定开放度不同。业务创新空间就一个相对较小,一个相对较大。互联网是网络层产生收入,在NGN里面需要业务收费。互联网不区分消费者和生产者,而NGN区分。收费理念也不相同,互联网很多时候基本业务不收费,把用户先吸引过来,然后做一些增值服务收费。而电信则希望基本业务收费,增值业务也收费。在对终端的要求和可控可管上面双方也都有差异。未来我认为双方应该互相学习和互相吸收。
NGN要找到未来的业务和出路,我认为要做好以下的事情。
第一,NGN要通过更加有质量保证、更加安全的平台,让用户在网络上创新业务,比互联网提供的平台更适合创新。第二,NGN可以移植一些互联网业务和应用,虽然提供的服务是一样的,但是用户感受的服务质量、安全性、方便性、可靠性会比互联网更好。
NGN和IMS设计仍然是以话音为中心的体系结构,NGN实际上是下一代话音网的设计,我们还没有考虑或者正在考虑如何在NGN里增加对IPTV和其他业务应用的支持。IMS希望控制话音,这是在假设网络资源比较稀缺的基础之上考虑的,如果网络资源不稀缺,64K话音没必要做严格的控制,更应该控制的是对资源使用比较多的业务。
NGN/IMS是以运营商为中心的设计。如果我们希望做一个融合的网络,必须考虑不同角色的利益均衡和控制权的问题,不能设计出一个以某一个运营实体,或某一个产业链为中心的架构。比如对于IPTV,在考虑架构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内容制作者、内容集成者、业务运营者和网络运营者四者之间利益的平衡和约束、控制机制。
NGN/IMS还没有充分理解和应用IP技术的优点,没有充分理解或应用IP技术无连接的特点带来的优势和价值。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互联网人人参与、开放、创新的理念还要坚持,但是要注意不能把人人参与、自由平等等开放理念绝对化。下一步互联网思路应该要调整,要有条件的端到端透明,要遏制不友好的创新、不友好的应用,要有遏制不自律行为的机制。互联网里面还要内置平衡产业链各方利益的机制。从NGN角度来说,需要NGN提供更大的开放性,提供更大的开放接口和平台让更多用户能够参与到NGN的发展和创新之中来。
爱立信大中国区战略市场部副总经理卢勇
60亿美元只为“全业务宽带”
“爱立信也开始推IPTV了!”刚听到这个消息时,让人多少有些意外。作为一家传统的移动通信设备提供商,爱立信难道也要赶时髦,向从未涉及的新领域进军?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最终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未来的网络一定是一个全业务宽带。手机、大屏幕电视和PC,谁也不会取代谁,它们最终将实现相互之间的无缝接入。”爱立信大中国区战略市场部副总经理卢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正是看到了全业务宽带的未来走势,全球运营商纷纷调整战略,积极向全业务运营靠拢。“除了中国的部分运营商和国外少数几家运营商,现在全球几乎所有的运营商都已经转向全业务经营。”卢勇说。为了适应运营商的这种变化,设备制造商也随之展开了架构调整,以满足运营商的全业务需求。
“在过去的12个月内,爱立信共花费了60亿美元展开收购,目的只有一个:做一家全业务宽带网络提供商。”卢勇表示。就在1个多星期前,爱立信刚刚收购了Tandberg Television,这是一家在视频头端、编码和压缩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它无疑将加强爱立信提供全面IPTV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此之前,爱立信还宣布收购了Entrisphere这个GPON领域的领先者,这也是继去年底宣布以21亿美元收购Redback之后的一个后续动作。加上早些时候收购的马可尼,爱立信已经为其“全业务宽带网络”战略奠定了强大的基础,也使得其推出端到端IPTV解决方案变得水到渠成。
卢勇告诉记者,该端到端解决方案的推出是爱立信在电视业务长期演进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为了有效推动IPTV的发展,在上个月,AT&T、爱立信、法国电信、松下、飞利浦、三星、西门子、索尼及意大利电信等业界巨头还宣布成立了IPTV开放论坛,致力于为IPTV制定互联互通的端到端技术规范。
据悉,在2007年晚些时候,IPTV开放论坛将最终确立具体要求、架构标准与协议规范。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
IMS将最先
支持VoIP
●VoIP潮流不可阻挡
●运营商何时引入VoIP与竞争和PSTN状况有关
●VoIP必定是IMS不可或缺的部分
互联网上最早冲击电信市场的应用是IP电话,现在已经跨过了三个阶段,从最早通过公共互联网连接,无质量保证的互联网电话,到后来在公共互联网或独立IP网上传送具有一定质量的VoIP,再到最近利用宽带接入的宽带VoIP。VoIP在技术上也从软件电话发展到网关、软交换,目前正在向IMS进军。
网络IP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传统PSTN话音业务迟早要转移到IP网上。现在几乎所有主导运营商,在向NGN演进计划中都把VoIP列为一项主要的战略,VoIP也成为向NGN演进过程中可以率先开展商业运营的应用。比如日本主要电信运营商都鼓励用户从传统固定电话网转向IP电话,NTT计划在2010年以前将公司一半固定电话线转化为光缆,进一步增加其IP电话的用户数量。财富1000强中的一半企业都部署了VoIP。到2010年,40%的美国家庭都将用上VoIP,覆盖到3260万个家庭。
从运营商角度看,推动向NGN和VoIP过渡的动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降低运营成本,充分利用目前已建的宽带网以及使用低成本的NGN设备,替代旧的PSTN设备,把向NGN过渡的风险减到最小。二是能够以成本非常低的方式开拓新的收入来源。运营商试图利用NGN来降低增加新业务的增量成本,通过固定与移动的融合来获得新的收入来源。现在业界把IMS看作传统PSTN向NGN和VoIP过渡的一个关键部件。IMS主要目的是为用户创造和控制高价值的实时IP应用而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机制。在2010年之前IMS将主要应用于PSTN话音业务向VoIP的转移。
IMS引入了把传送和控制分开的分层结构使网络与接入无关,允许运营商把固定网与移动网融合起来,可提供具有QoS、安全性、计费的实时IP应用,可以提供把不同应用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各种新应用,不必采取昂贵的重叠方式网络接入,应用和用户都可以被继续利用。
从话音业务角度来看,PSTN向NGN的过渡,也就意味着向VoIP的过渡。所以ETSI为IMS定义了两个重要的业务子系统,一个PSTN仿真子系统,一个PSTN模拟子系统。仿真和模拟都是IMS的一部分,它们之间如何选择,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引入什么样的VoIP能力最有利。运营商何时引入何种VoIP与运营商竞争地位和市场相关,也跟现有PSTN状态有关。
随着网络演进与新技术成熟,VoIP一定会越来越多地走入企业和家庭,VoIP必定是IMS不可或缺的定位之一,它将前后兼顾地支持话音业务。VoIP的潮流是阻挡不住的,所有政策障碍和技术障碍都将被逐一克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李祥建
IP地址即将耗尽 IPv4申请迫在眉睫
目前全球IP地址资源呈现严重供不应求的不平衡局面,一方面互联网发展需求大量的IP地址,一方面IPv4地址即将耗尽,而IPv6的大规模启用尚需时日,在这一过渡时期,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保证过渡时期的地址需求,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专家、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政策工作组联合主席李祥建。
根据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有限的IPv4地址将在2010年左右消耗殆尽,现在仅仅剩余10亿左右的IPv4地址资源。而据CNNIC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在IPv4地址耗尽前还有1.5亿至2.7亿个IPv4地址的需求,占所剩地址总量的20%,而且能否申请到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样的现状使得我国业界产生了不少IPv4悲观论者。部分人认为既然IPv6能从根本上解决地址不足的问题,减缓了对IPv4的申请,另一方面认为IPv4既然如此紧缺,申请难度很大,因此就放弃了申请。
针对这一认识误区,李祥建指出:“伴随着IP地址的升级,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必须进行同步的升级更新,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资。而目前的网络应用大多基于IPv4网络,IPv6网络提供给用户的应用非常有限,因此目前全球IPv6网络仅处于试验阶段,距离大规模应用尚远。因此在现阶段不能将所有的砝码都押在IPv6上,避免出现IP地址的青黄不接。”
此外,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IP地址资源比较匮乏,但是近年来IP地址的申请涨幅喜人。自2003年以来,我国IPv4地址资源以每年近2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四年内地址总数翻了一番多。同时2006年CNNIC IP地址分配窗口从128C提高到2B,一次性能够分配13万多个IP地址,我国直接分配而无需经过相关国际组织审核的IP地址上限再次扩大,有利于扩大我国的IP地址申请量。我国IP地址自主分配能力的连续增长,从现实上保证了足量IPv4地址的成功申请,扫清了困扰业界的IPv4悲观论。
李祥建把IP地址分配策略总结为12字方针: 合理规划,积极申请,平稳过渡。向国家级IP地址分配中心(NIR)集中申请IP地址可以从全局上促进全球IP地址资源的平衡利用。比如向CNNIC这样的国家级分配中心集中申请IP地址,可以在扩大地址拥有量的基础上降低IP地址的申请成本,同时由CNNIC根据我国互联网发展总体规划分配IP地址资源,能保证IP地址资源使用的最优化,从全局上促进全球IP地址资源的平衡利用。
NEC通讯(中国)高级经理孙毅
助力网络融合
当前,全球最为重要的运营商及通信厂商都在致力于FMC,以尽快实现网络转型,为用户提供内容更为丰富的语音、数据、视频等增值业务。从目前发展状况看,国外运营商开展FMC业务较早,积累了一定的运营经验,这对中国运营商开展FMC业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尤其是发展快速的日本通信市场更具备参考的价值。
融合已经成为NGN时代的鲜明特征,NEC早在30年前就提出了C&C(Computers&Communications)的概念。NGN是支撑运营商转型的涉及网络各个层面的下一代技术,更是一种整体的网络解决方案。NGN体系结构是标准的、开放的分布式架构。业务上,它支持全业务且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网络上,它能覆盖从核心到边缘,从有线到无线;应用环境上,它是多厂商环境,需要实现互操作性。简言之,NGN必须是端到端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局部的改进、更新和单项技术的引入。有了这些基础性的理解和研究,NEC的NGN不但强调一种面向未来生活的全方位通信方式,而且将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多媒体和宽带的多样化通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