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再次体会到当年中海油的郁闷和苦痛:尽管华为的出价高于竞争对手,华为竞购美国私有宽带互联网软件提供商2Wire的努力却以微弱差距失利,2Wire被英国的Pace以4.75亿美元购得。
价高者得,在这里失效了。
苦闷总是成双结对地赶到。也是在7月,华为对摩托罗拉移动网络基础设施部门的收购也未成功,这块业务被诺基亚西门子以12亿美元购得。
这个“安检”不寻常
难为华为的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这家成立于1988年的机构,专事审议外资收购,而其依托的,则是国家安全这样一个无懈可击的出发点。并且,自从中海油并购案之后,该组织对中国企业的对美并购警惕性成倍增加。
由于责任重大,CFIUS一般是不管闲事的,只是对涉及军事安全的事务十分在意,而高科技及电信资产也被视为特别敏感的目标。没办法的是,华为恰恰正是占足了高科技和电信资产两大关键词,被紧盯不是意外的事儿。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华为第一次倒在安全门之外了。
两年前,华为就曾尝试过对3Com的联合竞标,当时CFIUS还真放行了,但没成想,美国国会伸出长长的手,将这一联姻扼杀在了“婚礼”前夜。理由,依然是冠冕堂皇的,因为3Com公司向五角大楼提供防范网络攻击的技术,那么,这样的公司落在中国人手里,还是不太让人放心,尽管政治家们在高唱中美关系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刻……
有了这面镜子,CFIUS很自觉地冲在前面当了黑脸,因为它知道,即便它不否决,身后的议员们也会否决的,还不如主动帮“领导”分忧。
对于一月两否,CFIUS并没有直截了当地给出原因,因为其进行的审议属于“高度机密”,有理由不对外公开。而对于华为在美国的未来,美国政府也拒绝透露自己的思路,但从其他方面流出的信息表明,美国安全官员对华为持有着深深的疑虑。
这种担忧,有技术性的,也有战略性的。
正如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指出要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地位一样,美国的互联网战略也是不能接受其他国家赶超自己的。在美国人看来,互联网优势,不仅是技术和经济优势,更事关国家安全,因为在21世纪,对于互联网和能源这两条生命线的控制,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
美国人对这些关乎大局的事情,从不含糊,而且都是当仁不让。知道了这点,我们就会明白,无论华为如何热情地靠近华盛顿,巨大的冰山都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化的。
郁闷的,并不只是华为。几乎是前后脚,美国政府还做出了阻止中资入股美国光纤制造商的举动:迫使一家美国光纤制造商放弃与中国唐山曹妃甸投资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的计划。理由吗,则是耳熟得让人哭笑不得,据说唐山的这家公司可能会震撼美国的国家安全。
安全忧虑,显然是美方对华为们关闭并购大门的关键所在。而对华为来说,时机也显得十分重要。
美国人在感叹朝鲜战争时,曾经说过,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事情这三大问题。而具体在华为身上,就是事情该做,但地点成疑,而时间更是严重不恰当。
如美国媒体所总结的那样,华为卖力张罗并购的时候,正是谷歌问题发酵之际,也是“老虎”高度紧张看着自己的食物的时候,想虎口夺食太难了。
华尔街的分析师显然要比华为悲观,在他们看来,未来两三年内,华为不太可能在美国市场取得重大进展,部分原因在于谷歌黑客攻击事件之后的中美关系状况。
掰着脚趾头想想,就会明白,在谷歌祥林嫂一般反复哭诉着莫须有的所谓中国黑客的攻击时,在希拉里比输给奥巴马还心疼地安慰着谷歌这个“弱者”时,在华盛顿神经兮兮地担心中国这个学生要超过并饿死老师时,你觉得哪个想要继续在美国混的政客会给华为放行?
第二个中海油?
看到华为的窘境,中海油很遗憾地摇了摇头,一切都太像了。
当时的情况是,中海油给出了高价,也付了天价的公关费,但迎来的却是来自政府、国会、媒体多方面的狂风暴雨,不仅并购无望,而且还引发了美国对华更严格的收购审查。
CFIUS就是从那时起对中国的企业上足了发条,宁可错杀,不得放过。
问题的关键,是时机。回想起来,那真是在天气状况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进行的远航。当时,中美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高度紧张,围绕着人民币升值展开的对华施压行动空前强硬,针对中国兑现入世承诺的一系列责难更是接踵而至,贸易争端愈演愈烈。
更糟糕的是,舆论环境也非常之差。看到这种风起云涌的状态,“中国威胁论”的爱好者简直是乐得睡不着觉,忙不迭地兜售着那套“过季”的主张,看到有东西可以炒作了,美国媒体也兴高采烈地进行起中国崛起及中国威胁的大讨论来。在这种逆流状态下,中海油的并购从一开始就是令人绝望的。
旁观者清,远在法国的《解放报》说得很明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公开出价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一事再次唤醒美国的反华阵线。”而美国《华尔街日报》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积怨已久,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而中海油对加州联合石油的出价可能正好充当了导火索的角色。”
最重要的是,像此番华为一样,当年中海油的并购触动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猜疑”。最后占了便宜的中海油的竞争对手,当时很阴暗地说了这样一番话,“一家中国政府控股的企业如收购美国能源资产可能会导致美国能源价格上涨。”而这恰恰迎合了一些人对中国的所谓的“能源野心”的担忧,在他们看来,“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在全球能源储备日渐宝贵的今天,中国有意将能源资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些经由媒体渲染,就成了“中国的怀有敌意的收购”。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界的歇斯底里已使单纯从经济角度计算收购报价变得不再可能,尽管业内人士颇为同情地说,“如果纯粹只是价钱问题,那中海石油应该已经胜出了。”但遗憾的是,此时的并购已成为不折不扣的政治问题。
花了很多钱,中海油终于明白,在美国,许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安全甚至还有些民族心理的问题。
除去谷歌综合症,中期选举也是让华为无可奈何的政治考验。由于时机微妙,华为在美的扩张举动,已成为美国安全部门重点关注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对华为的放宽,都会给当事人带来麻烦,在中期选举的关口,这样做是有很大政治风险的。
从这种意义上说,华为之痛,其实也应该给其他近期对美国资产有想法的公司提了个醒:在中期选举这样一个政客们要纷纷站出来表态、表忠心的时候,任何收购都可能被联想为恶意的、敌意的、不怀好意的。
这样看来有一件事很迫在眉睫,那就是怎样加强中国重要资产的保护。在华为们饱受被审查之痛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CFIUS的做法其实很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它的“民主集中制”,也即一个部门协调全局,比如它的抓大放小,也即重点关照军用、安全、高科技、稀有资源及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而让市场照顾好其他与此无关的事情。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