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已超越美国,电子邮件和游戏等数据服务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人们的消费模式正从语音向数据转换,这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报记者 张小丹
尼尔森发布的中国手机市场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比例已超过美国,但高资费让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中消耗流量大的应用望而却步,省流量消费模式亟须转变。
当前中国的手机普及率刚刚过半,对移动设备和数据的需求将与日俱增,3G市场的广阔前景将为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和内容供应商带来无限商机。
手机高级数据服务受青睐
上周,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尼尔森在上海发布中国手机市场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比例已经超过美国,移动互联网在中国比在美国更加流行。
报告中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中国7.55亿的手机用户中,54%的用户使用手机高级数据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游戏和音乐等;只有36%的用户简单使用文本短信和语音功能,而仅仅使用呼叫功能的用户所占比例只有10%。
此外,目前中国有38%的手机用户使用手机上网,占4.2亿网民总数的65.9%。而在美国,手机网民仅占手机用户的27%。不仅如此,手机网民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在今年上半年的新增网民中,手机上网网民占比达62%,其中42.4%只用手机上网。
除了不断增多的手机网民,移动市场规模也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规模达到40.2亿,同比增长7.7%。
目前国内主要的IT企业均在大力开拓移动互联网市场,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发展潜力还吸引了大批挑战者。近日,土豆网再获5000万美元投资,用于对移动终端开发进行升级。土豆网CEO王微认为移动终端会是网络视频未来发展和盈利的趋势。在与苹果的合作中,腾讯也试图开发的自有品牌MeeGo系统手机,开始实现移动互联网版图的重要突破。
消费模式面临转变
尼尔森的报告同时指出,尽管有近40%的中国手机用户访问移动互联网,但这些用户并不经常使用诸如移动视频和上传内容等大量消耗流量的应用,主要还是以新闻浏览和即时通信为主。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现在3G在中国刚刚推出不久,大多数手机用户还停留在2G的省流量时代。那么,手机用户为什么会保留这种省流量的消费习惯呢?
资费是首先原因,电信专家指出,3G上网资费太高已经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根本障碍,高流量费用让手机网民对移动网络的高集成数据应用方案望而却步。近期发布的《2010年中国手机游戏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39.9%的手机上网用户之所以不使用手机网络游戏,是因为“担心流量费用”。此外,目前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绝大多数是学生、上班族等,目前的3G资费对于这类人群来讲,不太实惠。
网络不稳是3G市场“遇冷”的第二大因素。不久前国内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参加调查的1万名3G用户中,56.42%的用户认为“中等”,另外22.35%的用户选择“较差”。
终端环境缺乏是3G不被消费者接受的另一因素。现阶段,iPhone和Android等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仍然很低,而且,在3G的初期绝大多数用户还是首先只会享受话音的服务,中国用户的消费观念仍然停留在省流量时代。
健全移动互联网应用生态,培养用户习惯是关键
目前中国的3G市场现状是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已经比美国更流行,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生态系统却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在现阶段,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生态系统是首要任务,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转变手机网民省流量的消费模式成为关键。
要想转变省流量的消费模式,首先要降低3G门槛。专家指出,当前3G尚处于导入阶段。因此专家建议,大幅度地降低用户的体验门槛对于迅速提升用户的感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捆绑服务不仅有助于降低用户使用门槛,降低使用费用,便于用户体验,还可以拉动其他业务的增长。
此外,运营商应着力打造自己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提供差异化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目前,我国的手机网民主要还是以新闻浏览和即时通信为主,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有待深化。运营商迫切需要跟内容提供商展开更广泛的合作,提供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业务应用,真正让应用内容更加丰富。
除了运营商的业务和内容支撑之外,3G终端还要坚持“又快又稳”的发展策略,严把终端质量关,实施“标准+等级+特色”的差异化终端补贴政策,为用户带来价廉物美的终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