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宗秀倩/文)8月30日消息,移动支付业界又传来新消息,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银联和移动运营商已经在7个城市做了商用试点,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将结束商用试点,并采取新的合作模式及产品形态。
跨行业跨部门移动支付标准在制定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谢雨琦在日前召开的移动支付大会上透露,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工信部以及三大运营商刚刚召开移动支付的会议,决定共同制定移动支付的标准。
“其实,这样的碰头会工信部、运营商和银联已经开过不止一次了,”一位做移动支付的嘉宾感慨,这也反映了当前业内制定移动支付标准的迫切。
在标准方面,据中国银联产品创新部助理总经理肖波透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中国银联联合通信运营商、成员机构、终端厂商、芯片厂商、服务提供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组建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构建移动支付标准体系。他表示,从2009年开始,已经组织开展制定了一些基于从芯片到手机到平台以及到终端各个点间的接口和技术规范。
“因为移动支付产业涉及到的参与方太多了,包括银行、运营商,还有一些其它的终端厂商和制造商,产业链长为我们制定统一标准增加了它的复杂程度,所以基于此我们在制定标准过程中主要的原则就是基于在不同的点,为了实现顺畅的交流和沟通要制定一个端到端的标准规范。”肖波表示。
七城市进行商用试点
目前,三大运营商采用的移动支付标准并不统一,中移动一直坚持2.4GHzRF-SIM卡方案,也有向13.56MHz标准发力的趋势,中国电信既有 13.56MHz又有2.4GHz的RF-SIM卡,中国联通发展13.56MHz的SIMpass方案,2.4G的RF-SIM方案也有试点。除了运营商之外,银联推出基于SD卡的支付解决方案。业内各方各自都想拥有主导权。此前,业内已经多有争论,究竟是运营商做移动支付的主导,还是银联为代表的金融部门来做移动支付的主导。
“商用试点做了7个城市,在产品形态方面都不太一样,中国银联跟当地的移动运营商都联合进行合作了,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商用试点结束之后我们可能会跟不同的合作伙伴探索具体的合作模式及产品形态。”肖波表示。
据了解,目前主要有四种移动支付产品形态,智能SD卡产品,SIMPASS双界面产品,iSIM贴膜卡产品,NFC手机产品。
而对于移动支付牌照的问题,有与会嘉宾透露,在近日召开的移动支付会议上,已经有讨论,“人民银行的二号令出台之后,实际对发卡机构做了明确的规定,为运营商申请牌照和给移动支付定位,都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的二号令是《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从9月1日起实施,从该规定来看,运营商有望通过申请获得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