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线网规建设中,居民区覆盖一直是难点。GSM网经过十多期的发展建设,居民区覆盖依然未能达到非常良好的效果。TD如何在建网初期做好居民区覆盖,是摆在无线网规面前的一道难题。尤其是许多情况下居民区覆盖无法使用智能天线,网络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也有待于研究。
·难点:居民区覆盖
·对策:通过实际测试,验证居民小区内使用地面全向天线、地面定向天线、壁挂定向天线和楼顶定向天线的覆盖能力,参考上述测试结论,提出不同类型居民小区TD网络覆盖解决方案。同时根据目前设备能力和无线资源,研究居民小区的BBU+RRU组网方案。
·关键词:TD-SCDMA,居民小区,天线,覆盖,规划
天线覆盖能力测试
地面定向天线:选取的测试天线为射灯型天线,距离建筑约25米,正对小区建筑覆盖,上倾角为20度。
灯杆/地面全向天线:选取的测试天线为草坪灯型全向天线,距离建筑约10米,正对小区建筑覆盖。
壁挂板状天线:测试天线为壁挂定向天线,距离建筑约25米,正对小区建筑覆盖。
楼顶定向天线:选取的测试天线为射灯型定向天线,距离建筑约25米,下倾角为35度。
测试结论
地面定向天线覆盖能力:天线与楼宇距离25米,天线入口功率22.5dBm,使用增益9dB的射灯型天线,经一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能满足1-10层的覆盖要求,考虑余量的同时,可满足1-9层覆盖要求。而经过二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无法满足覆盖设计指标要求。
灯杆/地面全向天线覆盖能力:使用草坪灯型全向天线,经一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能满足正对单元的1-6层覆盖要求,邻单元可满足2-5层覆盖要求。合理设置天线口功率,能满足居民楼3个单元范围的覆盖要求。
壁挂板状天线覆盖能力:使用定向壁挂天线,经一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能满足1-7层覆盖要求。经二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无法满足覆盖设计指标要求。此场景下天线距离楼宇25米,天线入口功率22.5dBm,选择垂直面波瓣宽度大于45°的定向壁挂天线,若安装在楼体中层的外墙壁,可满足上下共14层的一次穿透覆盖。
楼顶定向天线覆盖能力:经一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能满足9-18层覆盖要求。而经二次穿透进入室内的信号,无法满足覆盖设计指标要求。在此场景下的楼顶定向天线能覆盖9层楼宇,信号泄露难控制。
居民小区覆盖解决方案
别墅小区需重点覆盖的区域主要是住宅内部,由于别墅一般采用砖墙,楼层一般不超过3层,所以可以通过室外的信源对室内进行信号覆盖。推荐采用BBU+RRU+全向伪装天线组成室外分布系统进行覆盖。BBU-RRU间采用光纤连接,可将RRU尽量靠近天线端口,天线单元建议采用草坪/灯杆天线,天线可以安装在需要覆盖的建筑中间,这样可覆盖周围多套别墅,原则上要求信号只经过一次穿透进入建筑内部。
低层小区的建筑物一般为板状楼,没有电梯、地下车库等类似的信号盲区。建立室内分布系统的难度比较大,投资也较高,一般采用室外分布系统进行灯照式的覆盖。建议采用BBU+RRU+灯杆全向天线组成室外分布系统进行覆盖。天线单元布放在楼宇之间,一般天线间距不超过3个居民单元(全向天线覆盖能力为3个居民单元),建筑物两面都需有天线覆盖,实现建筑物内部深度覆盖。
中层小区的建筑物在6-9层之间,一般为板状楼,可通过双面日照式覆盖满足建筑内部深度覆盖。部分中层小区是有电梯、地下车库信号盲区,需单独建立室内分布系统解决盲区覆盖。建议采用BBU+RRU+灯杆/地面定向天线的室外分布系统覆盖方案。天线单元布放在楼宇之间,双面覆盖建筑,天线布放密度根据建筑纵向宽度决定,根据信号经过一次穿透进入室内的原则,一般采用2面定向天线可以实现一栋建筑的单面覆盖。建筑物两面都需要有天线覆盖,实现建筑物内部深度覆盖。
高层住宅小区的高端用户比较集中,单用户ARPU值高,用户对于服务质量要求高,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考虑,一般推荐需要覆盖建筑物内部全部区域。高层住宅小区建议采用BBU+RRU+地面/灯杆定向天线结合壁挂天线室外分布系统覆盖方案,电梯和地下室单独建设分布系统实现深度覆盖,信源采用单独RRU或者与室外共用信源。对于塔形结构的高层小区,由于室外分布系统信号经过二次穿透后难以有效覆盖建筑中心,因而,除上述覆盖方式外,需要在建筑内部(如走廊)单独布放吸顶天线实现全覆盖。
居民小区组网研究
BBU+RRU的组网方案是分布式基站思想在室内覆盖中的体现,这种方案同时具有光纤分布解决方案的低成本,易施工的特性,又具备微基站方案易安装的优点,是TD系统中室内分布的首选解决方案。
小区划分重点考虑提高小区间的隔离度,降低干扰。在此原则上,需要注意几个要点:(1)平行的楼宇划分在同一小区,以直线上的楼宇间作为小区边界。尽量将平行的楼宇划分为同一个小区,利用楼宇的天然隔离作用,控制信号的泄露,提高隔离度。(2)同一建筑上的不同覆盖方向的定向天线归属不同的RRU,并划分为不同小区,避免建筑物中间产生大量的切换带,减少乒乓效应的区域,提高网络质量。(3)单个小区尽量规划满8通道,减少居民区内小区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