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监测设备选择
海上监测对船载监测系统设备性能要求很高,不但要完成正常的监测任务,同时还要满足系统设备抗摇晃、抗颠簸、抗震动等一系列性能要求,因此选择监测测向设备非常关键。
设备选择原则:
(1)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水上无线电监测设备;
(2)根据船顶平台结构,同时为便于拆卸、安装和避免天线间的相互影响,监测测向天线采用一体化天线;
(3)由于船上安装有雷达等通信设备,在航行监测中为避免产生信号干扰和对天线设备造成自激损坏,监测测向天线需选用无源天线,并且系统需能够提供绝对场强值测量功能;
(4)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搬移安装;
(5)具有宽带扫描测向功能;
(6)整个系统设备以及监测测向天线具有抗摇晃、抗颠簸、抗震动性能。
根据设备选择原则,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美国TCI公司生产的无线电监测测向设备能够满足船载监测设备的性能要求,同时也可以实现同监测控制中心联网,以及同其它固定监测站和移动监测车联网,实现联合监测测向和交汇定位。经过多方了解,我们决定采用美国TCI公司的无线电监测设备TCI715作为船载监测测向设备进行海上无线电监测测向试验。
TCI715天线高70cm,直径130cm;天线重量37kg,采用监测测向一体化天线结构。TC1715设备频率范围覆盖20 MHz~3000 MHz,可同时进行多任务操作,并具有10 MHz带宽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系统设备模块化结构设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
监测船选择
经与海事局协商,水上无线电监测试验决定采用“海巡126”巡逻船,船长46.1米,是目前海事局最大的一艘巡逻船。该船安全性能及船内空间、船顶结构、电源配置等可以满足船载无线电监测设备的安装固定和天线设备架设安装固定的需要。(见图1)
海上监测前期工作准备
(1)航线选择
根据深圳市海域特点以及深圳市海港分布情况,初次海上无线电监测试验首先对海上无线电通信业务集中的南山区、宝安区海域进行无线电监测,了解以上海域的无线电电磁环境,同时进行海上无线电监测技术探索,积累海上监测经验。
(2)海上无线电监测任务选择
根据国家频率规划和深圳市水上航空无线电通信设台单位的频率使用情况,对设台单位的频率使用情况进行了重点监测。首次监测主要对VHF/UHF频段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以及电磁环境普查,积累海上监测数据。主要监测任务包括对设台单位使用的频率进行固定频率测量、中频分析、单频测向、中频测向、宽带测向,对多个频率点进行离散频率扫描监测,对20 MHz~3000 MHz频率段进行频段扫描监测,在监测的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保存,便于日后统计与分析。
(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对现有地理信息系统加以完善,增加深圳市海域地理信息,利用监测测向系统的场强测量功能,结合GPS全球定位系统,在船只经过的海域进行场强分布测量,并保持监测船运行的轨迹。同时可以通过联网,实现水上监测站与陆地监测站同步监测测向,并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显示测向交汇的具体位置。
(4)系统配套设备准备
水上监测设备安装与陆地监测设备安装具有很大的区别,往往陆地上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海上却成为一个技术难题。特别是由于安装设备的船只是借用作为试验,不能对船体造成损伤,更不能打孔以及焊接固定螺丝,这给系统安装带来了很大困难。在深圳市嵘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协作下,经过反复实验测试,我们解决了抗摇晃、抗颠簸、抗震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终于完成了系统设备固定安装、天线固定安装、系统联网、GPS全球定位系统安装、电子罗盘固定安装等,以及系统联调测试。
深圳海上无线电监测业务正式启动
2006年7月24日上午,经过精心准备,技术人员将系统设备架设安装停泊在蛇口海事基地的“海巡162”巡逻船上,系统设备加电测试正常。深圳“水上无线电监测”业务正式启动,装载着无线电监测设备的“海巡162”巡逻船从蛇口港鸣笛起航,一路经赤湾港、大铲岛、内伶仃等海域,沿预定航线,不间断地进行覆盖范围的频谱监测,对设定台站进行测试定位,对所经海域重点设台单位使用的频率进行了多项水上无线电监测业务,并对所监测的数据进行了保存,积累了难得的海上无线电监测数据,通过海上监测初步掌握了相关海域的频率使用情况,首次海上无线电频率监测获得了圆满成功。
深圳水上无线电监测试验成功,填补了我国海上无线电监测的空白,验证了海上监测的可行性,同时标志着深圳市海上无线电监测业务的正式开始。海上监测试验成功,探索出水上无线电监测新的工作模式,为航空、航海无线电通信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和服务,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