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NGN和NGI二元互动构架未来网络

相关专题: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作者:孟伟松


  

  当前,面对业务转型的潮流,无论是站在电信网的角度,还是互联网的角度,都可以看到网络迫切要升级的诉求。而网络各个层面的技术都在齐头并进,在百花齐放的创新技术中寻找到适合电信网和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对于两个网络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基于“一网打天下”的理念,电信网界和互联网界一直在争论网络的方向是NGN还是NGI,由此出现了网络技术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通过“十字路口”,实现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方向一:推进电信网IP化

  

  近几年,互联网业务呈现复苏和快速发展的势头,以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e)为代表的互联网新业务比以往更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电信业务和传统运营模式。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中国即时通信软件的最高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了550万大关,58%的用户每天至少使用一次即时通信业务。预计2004年国内即时通信最高同时在线人数有望突破740万大关,到2006年将突破1200万大关。据预测,到2005年即时通信将超过电子邮件而成为互联网用户最主要的电子联络工具,有超过50%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将把即时通信软件嵌入其中。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企业即时通信工具(EIM)也将作为联系和沟通的方式被有针对性地应用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作为企业内外沟通的方式之一。

  

  除了即时通信以外,互联网上的其它部分业务也在不同程度上起着分流传统业务收入的作用,大量的信息交互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实现,VoIP像一个通用模块嵌入电子商务、网上教育、网上会议等众多应用中,通用业务(如实时音视频通信)免费、特色业务收费的互联网应用资费模式越来越普遍。

  

  此外,在宽带接入市场上,运营商也要面对潜在的挑战。这就是VoBB技术,即Voice over Broad Band(宽带话音通信),甚至是Video over Broad Band(宽带视频通信)。中国的ADSL用户数已经突破2000万,并仍以每月150万到200万的规模不断增加。一旦VoBB应用走向普及,势必对传统电话业务产生致命的冲击。因此宽带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也是双刃剑。一方面,运营商可以获得一定的接入费用;另一方面,也为话音市场带来了隐患。

  

  上述情况表明,尽管电信运营商能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中获取不断增长的接入费、IDC收入等,但由于在互联网上应用接入用户(通信用户)与应用用户(内容用户)是相互独立的,电信运营商不能有效地影响用户的应用,也不能阻止部分应用分流其传统业务收入,固定宽带互联网成了“Unwalled Garden(没有围墙的花园)”。目前从总体上看,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对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都是利大于弊,但随着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单纯依靠电信运营商传统的经验尚不足以应对新的形势,下一代电信业务的开展对于中国电信运营商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此,如何在电信网上承载互联网业务成为电信网摆脱被边缘化的有效途径。联通公司副总裁李正茂认为,电信业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充分吸收互联网技术的优点,根本的出路是电信网的IP化。但是这种IP化并不是把电信网改造成互联网,而是吸收IP技术的优点,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

  

  首先应该能够提供现有互联网上的应用,与互联网“尽力而为”的机制不同,电信网IP化后,将会提供不同商用级别的服务,使这些应用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避免陷入低质低价的境地。

  

  其次,要妥善解决IP化电信网与现有电信网之间共存的问题。现有的电信网无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但是折旧后的成本低,在发展NGN时不应该把现有网络抛开。这两种网络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共存、互通,然后逐渐趋于融合。

  

  再次,要认清固定网与移动网融合的问题。在IP化的电信网中,移动网和固定网在核心网上是统一的,只是接入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讨论NGN的时候,一定要与3G结合起来。

  

  最后就是电信网与视频业务之间的整合。三网合一的问题若干年前已经讨论过,基本结果是各方独立运作。不过,一旦电信网IP化,再加上接入实现宽带化,那么融合的局面肯定是要出现的。估计到2010年左右,中国的很多家庭都会获得10~100兆的带宽,现有的“电话+手机+宽带”的体系,会被综合化的家庭信息系统所代替。从长远看,电信级的交互式视频服务必然是电信运营商的未来关键战场。

  

  从战略上看,电信运营商绝对不应仅仅盯着电话业务,也不应该盲从现有的互联网,未来的IP化电信网应该提供一种“TOS(type of service)”机制,即根据业务类型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不同的等级可以向用户收取不同的费用。这种网络应该是一个电信级、专用的IP电信网,这样才能保证提供商用化的服务。

  

  方向二:打造商用互联网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平等的和能够承载多业务的信息交互平台。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8000万户,网络资源也越来越丰富。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虽然互联网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业务,基于互联网的广告、短信以及信息收费等均给一些ISP带来了收入,但是这些收入模式除了在一些门户网站的经营中取得效益之外,对更广泛意义上的ISP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互联网仍然停留在一个公用网的阶段,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务网。

  

  要打造商用级的互联网,一个重要的途径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其发展的条件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当前公认的最大发展障碍还是安全保障问题,用户出于对交易安全的担心而不敢放心消费的情况比较普遍。据调查,因为没有可靠的安全保证机制,超过六成的网上购物者不敢用信用卡或是借记卡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成为首选。

  

  这种情况当然极其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但这又是宽带IP网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技术的固有特点,目前IP网的安全性较差,对每个用户的终端进行定位十分困难。在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IPv4协议,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IPv4已经暴露出许多安全问题。

  

  解决IP网安全问题有两个途径。

  

  首先是改造IP技术,加快对IPv6的引入,使未来互联网在开放性和安全性两方面都十分完善。但是,IPv6从商用化到规模应用还需要几年的时间,近期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宽带网主要还是发挥提供产品信息的功能,而无法在其上完成交易。

  

  另外一个途径是互联网与电信网的结合。众所周知,电信网是一个安全性极高的网络,是一个成熟的交换平台,每一个用户(固话用户、移动用户等)都具有唯一确定的地址。网络高标准的安全保障、成熟完善的计费系统都无差错地保障了用户的消费和运营商的收益,再加上长期使用的验证技术,用户对电信网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几乎不担心。此外,电信网和宽带IP网早已实现了平滑的互通,如果我们将宽带网和电信网相结合,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让消费者在宽带网上获得丰富的产品信息,在电信网上完成交易,应该就能较好地解决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问题。

  

  所以,就当前的电子商务而言,要培育市场、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归根结底是要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交易环境。将宽带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电信网严密的安全保障的优势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清除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使用户适应、接受电子商务,并实现其从小额消费到大额消费的转变。

  

  出路:NGN+NGI的二元组合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信网/NGN、互联网/NGI都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而又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要的多业务综合网,彼此都不能够互相包容和替代。因此,网络发展的结果必然是NGN和NGI在一定阶段内共存、互联、互通、互用。

  

  由此,对于网络发展到“十字路口”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也都有了答案。比如在等级网还是无级网的问题上,我们认为应该是少级网;对于网络的智能是集中还是分布的问题,我们认为,智能在网络中应合理分布等等。

  

  目前,国内的运营商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网络建设实践。中国联通在2003年就建成了面向全国的宽带数据网络,基于该网络提供的“宝视通”业务为在IP网上提供视频会议业务开了先河。2004年,中国电信也开始了CN2的网络建设,其核心思路就是由CN提供互联网业务,由CN2提供电信级的带有不同等级质量保证的IP电信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的观点是:未来的网络,既不是无数业务网的组合,也不是所有的业务的唯一的综合网,而是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络两者互联、互通、互用,并且互为补充的多业务综合网的二元组合。







摘自 人民邮电报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