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卫星及其转发器数量的增加和功率的加大,以及卫星电视信号的数字化和有条件接收程度的加大,亚太地区卫星电视的传输与接收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卫星电视大部分是作为FSS卫星通信的固定业务的信号传输的,由于早期的卫星大部分是通信卫星,功率不大,一般转发器的TWTA行波管放大器的功率不超过20W~30W,所形成的EIRP等效全向幅射功率的最大值也不过是在32~35dBW之间,地面的SFD饱和通量密度一般也只有-110~-100dBW/m2。然而在今天,通信卫星不仅多了,还出现了一些广播电视直播星(DBS)。所使用的波段不仅有C波段,还有了Ku波段,甚至个别卫星还有了Ka波段。卫星的功率也大多了,C波段的TWTA已达到50~60W,所形成的EIRP的最大值已达到40dBW,甚至超过40dBW。其地面的饱和通量密度(SFD)也提升到了-100~90dBW/m2,个别达到-80dBW/m2。在Ku波段,变化更大了,Ku波段的TWTA一般都接近或超过100W,有些卫星TWTA达到120W、140W。相应卫星的IERP值最大都会超过50dBW,一般在52~54dBW之间,个别达到56dBW,甚至58dBW,这样的卫星就是电视直播星(DBS)。它们的SFD会在-100dBW/m2~-80dBW/m2之间。
由于卫星的EIRP和SFD的大大提高,使得接收时所选用的天线口径相应减小,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卫星信号的接收方便了许多。然而,卫星电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过渡,使得传输质量、数量和图像虽然大大改善,但接收信号的难度却增加了。
亚太地区上空卫星虽然出现了数字信号,但模拟信号还存在一定的数量。即便是数字信号,其多数是MPGE-1标准,即VCD水平,比DVD水准的MPGE-2标准要差多了。由于一般一个36MHz的转发器只能传输一路模拟电视信号,而一旦改为传输MPEG-2数字电视信号的话,一个36MHz的转发器便可以传输6~8个SCPC的数字电视信号或10~20个MCPC的数字电视信号。这种经济成本的下降和传输质量的上升,大大促进了卫星电视的数字化进程。到今天,卫星上模拟卫星电视信号已所剩无几,绝大部分卫星电视已被数字化,因此卫星上的卫视频道要比五年前多多了。据不完全统计,亚太地区上空从66°E~169°E的卫星上所有的免费频道(含部分模拟频道)就有600~800个,如果再加上有条件接收的频道,估计所有频道数得有2000~2500个。如此之大的变化,怕是5年前不曾估计到的。如果再把卫星的范围扩大到50°E~180°E,那么频道数估计要有近3000个。
如前所述,几年中,在亚太地区发射了一些电视直播卫星。除日本早已有了直播星外,俄国、韩国、泰国、菲律宾也有了直播星和变相的直播星,我国也将在近1~2年内发射自己的电视直播卫星。直播星的优势就是可以在直播星的信号覆盖服务区内,用60cm甚至更小的天线就可以很方便的收到数十套高质量的卫星数字电视节目。
当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还在并行时,是以模拟卫星电视的接收为主,因为当时大家对数字信号了解还不太多。当然模拟卫星电视信号的接收是容易的,有条件接收的频道也不多。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卫视电影台(即现在的凤凰卫视电影台)就是一个有条件接收的频道。当时的模拟有条件接收方式分成二类,一类是加扰方式,它是在视频信号中加入另一干扰信号叠加而成。另一类是参数变换方式,它是将信号的振幅、频率、相位等参数进行变换处理形成,大约有几种,现在已不再使用。
随着数字卫星电视信号的大量普及,数字卫视的有条件接收也逐渐增多,目前常见的加密方式常用的有四种。一种是大家常见的法国电信Viaccess方式,像亚太2R(76.5°E)卫星上的太平洋直播和华人直播系统,就是采用的这种加密方式。另一种是爱迪德Irdeto方式,鑫诺1号(110.5°E)卫星上的CBTV系统和泛美10号(68.5°E)卫星上南非系统采用的就是这种加密方式。第三种是NDS方式,亚洲3S(105.5°E)卫星上Star TV系统和亚洲2号(100.5°E)卫星上的路透社等就是采用的NDS加密方式。第四种称之为Nagra Vision方式,马步海2号(146°E)卫星上的菲律宾“梦幻”直播系统就是采用这种加密方式。一般来讲,接收这些加密的卫视,需要专用解码器和相应的智能接收卡。随着社会上D卡的出现,各个相应的加密方式也在随之升级。为了实现使用一台解码器适合多种加密方式不同的智能卡来进行接收,近年来又出现了智能卡模块。人们可以在一台解码器更换不同加密方式的模块及相应的智能卡,可以收视不同的有条件接收的频道。现在又出现了一种魔术模块,使用它可以在一台解码器上,配合不同的智能卡,便可以收视到不同加密方式的频道。
摘自 卫视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