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周刊》记者/李 林(发自北京)
2003年,华为进军美国受阻,便与美国3COM成立合资公司成功进入美国市场,但事成之后就将合资公司股份全部出售给3COM。这次华为与赛门铁克合作,会不会步华为3COM的后尘
华为与赛门铁克的合作,以一种委婉却有效的方式打开了双方战略路线上的明灯!
这段时间,赛门铁克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不但被误杀事件搞得焦头烂额,还因此被人一纸诉状告上北京海淀法院。幸好在这节骨眼上,华为出手为赛门铁克雪中送炭,华赛的成立使媒体的注意力得以转移。
2007年5月22日,华为和赛门铁克联合宣布,双方将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共同致力于网络安全与存储产品的研发、销售和服务,为全球的运营商以及企业客户提供世界领先水平的网络安全与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
据了解,新公司总部设在成都,华为持有合资企业51%股权,赛门铁克持有49%股权。新公司CEO由任正非(任正非新闻,任正非说吧)亲任,而赛门铁克董事长及CEO约翰·汤普森担任新合资公司的董事长。新公司的管理团队将主要由华为和赛门铁克派出的代表组成。董事会将有9名成员,5名来自华为,4名来自赛门铁克。
其中,华为将为新公司注入其电信存储和安全业务,包括超过750名员工。赛门铁克将注入部分企业存储和安全软件许可,另加1.5亿美元现金。
公司巨头分别担任新公司要职,可见华为和赛门铁克对新公司的重视!但华为选择此时与赛门铁克合作,是出于何种目的?而结合到华为上次的合资事件,华赛是否会变成第2个“华为3COM”?
一连串的疑问亟须回答!
一次基于市场的合作
华为和赛门铁克的合作,时间之快颇让人感到意外。
据了解,新公司华赛的总部选定在成都。而华为总部位于深圳,耗资14亿元的全球研发中心位于杭州,华为和3COM的合资公司落户北京,这些便利的地方都没有选,颇让人费解。
据《IT时代周刊》了解,赛门铁克在成都投下2000万美元资金,选址成都很可能是迁就赛门铁克。
但这显然不是双方合作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和目的,让两大巨头走到了一起呢?
这一切是市场的因素在起作用!咨询机构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接近400亿美元。而研究机构IDC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产生的数字化信息总量为1610GB,这一数字还在高速增长,到2010年将达9880亿GB,而存储能力只有6010亿GB。为满足日趋海量的存储与备份数据需要,企业在存储设备上的投资越来越多。据IDC的中国存储市场预测分析,2004年至2010年,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在内的中国存储市场年增长率为12%。而目前全球存储和网络安全设备市场达230亿美元,中国的存储和网络安全设备市场预期将超过11亿美元。
截至2006年8月份,华为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累计投入11亿元,已推出成熟的系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产品包括存储设备、服务器、安全产品、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语音几个方面。目前华为的存储与网络安全产品线员工有1000多人,但仍在大规模招聘。
正是双方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才导致这次成功的合作。
对于这次合作,华为总裁任正非认为,“华为与赛门铁克的合作是华为All IP和FMC战略的一部分。随着电信网络走向All IP,网络安全必将成为All IP网络的基础,华为和赛门铁克的合作不但能为运营商客户提供全球领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而且还能为企业客户提供专业的安全及存储解决方案,以使客户的网络更安全、更高效。”
而赛门铁克董事长及CEO约翰·汤普森则表示:“华为和赛门铁克取得共识:我们必须持续创新,开发新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服务提供商和企业用户面对信息可用性日益增长的需求和风险。结合华为世界级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以及赛门铁克在安全和存储领域的领先优势,我们将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让我们的客户对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更有信心。”
现在,华为通过全球化扩张战略,积极有效的政府公关、运营商采购、低价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出色表现,让它在海外拥有了众多客户,诸如全球最强大的运营商沃达丰、英国电信等。但在电信软件市场,依然是思科、EMC、IBM等传统巨头的天下。
这一巨大市场的刺激,为双方成功合作埋下了一个很好的伏笔。
各取所需
除了市场因素外,华为和赛门铁克的合作,更是因为双方都看到了各自能从中获得好处。
因为通过合作,华为将不仅借助赛门铁克的强大技术和品牌进入利润更高的海外空间,更获得了进入美国数据存储和安全领域的市场机会。而对赛门铁克来说,也为打开中国的电信市场铺平了道路。
IDC分析师董锐告诉《IT时代周刊》记者,2006年,华为宣布大规模进军国内IT安全和存储市场,将原先处于其他产品线附属的IT安全产品和存储产品提升到了战略高度,成为华为的第7大产品线。
而从2005年开始,华为的全线竞争对手思科,就以一种全新和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各类新兴市场,包括存储、安全、无线等。这些新兴市场的规模,目前尚无法与传统网络通信市场比拟,但其增长潜力却令大厂商着迷。存储和安全,已经成了综合通信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对手已是摩拳擦掌、全副武装的时候,华为选择的是迎头而上。
在赛门铁克和Veritas的婚姻步入蜜月期之前,赛门铁克已经逐步淡化了对于IT安全硬件的支持。实际上,在与Veritas合作之前,赛门铁克是一家IT安全软件和IT安全硬件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还很难有任何安全厂商能够同时在IT软件和IT硬件领域取得“双领先地位”,在全球亦是如此。
在与Veritas合作之后,赛门铁克作了战略资源上的调整,将重点投入在全软件和存储软件上,基本淡出IT安全硬件市场。据IDC数据:2005年全球IT安全软件市场规模为118.02亿美元,同年的安全硬件市场则为60.45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全球IT安全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04.92亿美元,安全硬件市场达到135.89亿美元。从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上看,不论安全软件还是安全硬件市场,都不是主流安全厂商可以轻易割舍的,或者说,没有任何资本力量会对此视而不见。
切入一个市场并快速获取市场份额的方式有两种:第一,收购一家在该领域的领先者;第二,寻求可以互补的合作者。华为本身具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使得其采取第一种切入方法借力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因为国内IT安全厂商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仍然步履蹒跚,华为很难借助国内厂商来影响全球市场。而赛门铁克的适时出现,加之资本在后助力,使得这次合作看起来“水到渠成”。
在如何运作方面,赛门铁克将为新公司注入其领先的部分企业存储与安全软件组件以及知识产权许可、资本运营和创新的管理模式。而华为将注入其电信领域的存储与网络安全业务,提供知识产权许可、研发能力、制造工艺和工程技术,以及华为成功的集成供应链和集成产品开发管理实践,包括至少750名高素质员工。
据华为透露,合资公司将自行负责销售。其中,部分产品将直接销售给华为和那些最大的企业用户。其余的大部分产品将通过渠道销售。在电信领域,合资公司的产品将会让华为销售,以便最终销售给电信运营商。同时,华为将继续提供华为品牌的安全与存储产品和服务。
这样的一次合作对赛门铁克来说或许意味着打开中国电信市场的大门。而对华为来说,打开的则是一个利润更高的海外空间。
结局:下一个3COM?
在打开一个高壁垒的新市场时,华为已经习惯找盟友解决!
2003年,华为进军美国的计划受到思科的阻击。华为当时的策略就是与美国3COM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帮助华为度过了知识产权诉讼的艰难时光,并成功叩开了美国市场。但在事成之后的2006年11月,华为将合资公司股份以8.82亿美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3COM。
这次,华为与赛门铁克合作,新公司会不会步华为3COM的后尘?
IDC分析师董锐告诉《IT时代周刊》,这次合作与华为和3COM合作相比,更像一次主动进攻,而非被迫防御。不过,华为会在打开市场后,再度转卖合资公司的股份吗?华为回答说,他们“将根据与赛门铁克签署的协议来执行权利与义务”。
此前,华为和3COM的合作,仅在客户领域(华为负责运营商用户,华为3COM负责其他行业用户)有区别,而在双方产品线上多有重合,这也为双方合作的结束埋下伏笔。而华为和赛门铁克从合作伊始就在避免历史的重演,在产品线上3家公司基本没有任何重合,而在客户领域也是各有侧重。华为更是将负责安全与存储的主力员工送至合资公司,似乎华为这次没有准备给自己留任何后路。对于赛门铁克而言,借华为之力,重返IT安全硬件市场并拓展存储硬件市场,这一策略实在是“可攻可守”。
除去“文化融合”等合资公司会遇到的传统问题外,在未来2年,华为和“华赛”之间到底如何合作必会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业内人士认为,“华赛会延续华为一贯的风格,保持对于市场高度的敏锐,并且快速有效地制定策略付诸实施。”
IDC负责IT安全研究的高级分析师董锐认为,“华为和‘华赛’的具体合作模式和平滑程度,需要等到‘华赛’正常运作之后才能逐步清晰,而且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在商业模式上的磨合和探寻。不过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相信他们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在营运商客户市场上的胜利,成就了华为在业界不可动摇的地位。但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样存在:以往任何一次合作和合资,都未能让华为在企业级市场中的内力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面对几乎“全新”的客户,“华赛”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拥有庞大资本力量的赛门铁克加盟,“华赛”是否会成为全球安全和存储硬件的下一个巨擘,实在有太多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