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DSL技术,特别是ADSL技术,不断得到用户和电信运营商的认可,DSLAM的建设在这两年已经真正成为宽带建设的热点。传统的DSLAM网络侧接口一般采用ATM接口,如STM-1、E3、IMA E1等,比较适合建有ATM城域网的电信运营商。但中国各大运营商ATM网络的资源有限,随着DSLAM建设量的迅速扩大,现存的ATM端口资源基本耗尽,新建城域网以IP为主。据广州电信的统计,现在ATM城域网接入端口的使用率已经超过了80%。为了解决DSLAM设备接入IP城域网的问题,国内厂家最先提出了IP DSLAM的概念,即ADSL的ATM承载层终结在DSLAM内部,DSLAM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到IP城域网。
虽然IP DSLAM不断得到运营商的认可,但通信行业内关于IP DSLAM内核采用ATM技术还是IP技术的讨论也增多起来,其中有人提出了三代论的观点:ATM内核,ATM上行接口的DSLAM是第一代;ATM内核,以太网上行接口的DSLAM是第二代;IP内核,以太网上行接口的DSLAM是第三代。但笔者认为,三种不同类型的DSLAM在技术上各有优、缺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市场应用,并不存在所谓的替代性关系。IP内核和ATM内核在技术上没有本质的区别,ATM内核在业务支持能力上并不存在缺陷,甚至在专线支持等方面还优于IP内核。而且当前的IP内核在技术成熟度、业务扩展能力等方面都尚存在不足,在ADSL占主流的情况下,ATM内核的IP DSLAM仍然是最佳的选择。
三种类型的DSLAM分别适用不同的市场应用
DSLAM最早是适应ATM网络发展起来的,尽管ATM网络发展速度放缓,但仍会长期存在,并在端到端QoS保证、多业务承载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为了保护投资,ATM DSLAM将会长期存在于ATM网络环境,除了能提供ADSL、G.SHDSL、VDSL等接入方式外,还能提供CES、FR等专线业务,特别适合于多业务应用的场合,为不同带宽需求、不同距离需求和不同接口需求的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ATM内核IP上行的DSLAM是为适应ATM网络资源匮乏的现状,在ATM DSLAM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特点是ATM承载层的终结集中在以太网上行接口板上。ADSL这种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是基于ATM的,并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如ADSL2。ATM内核的IP DSLAM支持ADSL接入时,在ADSL线路终端与IP上行接口板之间的ATM信元在系统内可以保证端到端的传送,在IP上行接口板上采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或网络处理器作集中的ATM终结,无需在系统中间环节作ATM与IP之间的变换。由于集中处理比分散处理在灵活性、扩展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ATM内核的IP DSLAM适用于以VDSL接入方式为辅、以ADSL接入为主的应用场合。
目前较成熟的VDSL接入技术采用了以太网承载方式,因此采用IP内核来构架IP DSLAM是比较合理的。但VDSL存在覆盖范围小的问题,需ADSL作为补充,此时可以采用ATM终结在ADSL业务板上的实现方式,但其灵活性较低,扩展性不足。因此,采用IP内核的IP DSLAM适合于以VDSL接入为主、ADSL接入为辅的应用场合。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类型的DSLAM在技术上各有优、缺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市场应用,并不存在所谓的替代性关系。由于基于ATM技术的DSLAM具有多业务支持能力,网络接口能够灵活提供ATM和IP接口,业务接口更为丰富,能够根据实际网络状况和客户对接入方式的需求灵活选择,因此在IP城域网和ATM城域网并存的情况下,ATM内核的DSLAM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当前IP内核的DSLAM在业务扩展性方面存在的不足
对于IP内核方案,由于ATM终结分散在各业务板上,数量较多,因此厂家一般均采用价格便宜、容量较小的可编程逻辑FPGA或廉价的低性能NP实现简单的ATMSAR功能。然而IP应用复杂多样,IP DSLAM在功能实现及应用上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这会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对设备规格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这样在新增业务特性时,如果逻辑或NP预留资源过少,就会造成对业务板的批量更换,增加运维成本。如果为了保证具备足够的扩展能力,就必须大量采用大容量FPGA或高性能NP,这样将造成成本的剧增。
对于ATM内核方案,ATM终结模块位于上行接口板上,比较集中,一个系统只需要一个,可以采用大规模的可编程逻辑FPGA或高性能网络处理器NP来实现,系统成本低,处理能力强。这样在新增业务特性时可以通过对逻辑或NP软件的升级很方便的支持,避免对业务板的批量更换。
国内厂家在2000年开始推广IP DSLAM,最初只实现了简单的1483B汇聚,目前的IP DSLAM无论功能,还是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扩展。为了规范用户端的组网,需要MAC地址捆绑;为了解决视频应用问题,需要组播复制支持;为了用户端不同业务的支持,需要提供多PVC支持;为了提供有区别的业务,需要在ATM终结时提供ATM QoS到IP优先级的映射等。随着宽带接入的规模发展,新的业务会层出不穷,对ATM终结模块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终结模块在适当的成本下实现最高的可扩展性。目前在这一点上,ATM集中处理比分散处理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总之,IP DSLAM采用ATM内核还是IP内核在技术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具体选择哪一种,应该考虑应用环境、业务支持能力、技术成熟度、业务扩展性等重要因素,而不能一味的迷信技术术语。目前基于IP技术的DSLAM,由于业务成熟度和技术成熟度都还不能完全支持实际应用的需求,其设备的可扩展性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基于ATM内核的IP DSLAM仍然是当前的最佳选择。随着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对IP DSLAM规模运营的尝试,运营商开始和积累了丰富经验的IP DSLAM主流设备厂家密切合作,积极探索各种宽带接入的大众化业务,共同制定IP DSLAM的技术规范,正全面推进基于IP技术的DSLAM的尽快成熟,为全IP网络的宽带接入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摘自《通信产业报》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业界最新资讯
最新招聘信息最新技术文章最新论坛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