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雷中辉
数字电视的双向改造并没有改变广电网络的“各地割据”状态。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网络接入标准,完成双向改造的各地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8月23日,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下称中国有线)总经理沈向军在“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上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不将这些地方网络连接成为全程全网,广电网就可能成为电信企业的“打工者”。
公开数据显示,广电行业2006年的总收入为1099亿元,其中超过一半为广告收入,这个收入规模仅相当于电信行业的1/6。
“广电总局和科技部正在共同研究有线电视网络在应用技术上的标准架构。”沈向军表示,只有各地方有线数字电视网从单个区域网联结成全网,才能发展更具前景的网络增值业务,从而以规模优势同电信企业竞争。
互联互通难题
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的信息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有68个城市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数字电视用户达1700余万户。
经过双向数字化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被认为是比宽带通信网络更具有传输优势的另一张传输网络,能够实现电视节目的互动和家庭对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需求。正是因为数字电视具有广阔的前景,国家有关方面对于推进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几乎不遗余力。
但由于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的分级分层次管理的历史旧账,各地有线网络之间并不相互连通,这种状态在数字电视时代也没有能够消弭。
沈向军举例称,如果将数字机顶盒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几乎就报废了”,因为各地使用的数字机顶盒内置的运营平台、管理系统有着多种模式和标准,这也就从技术上形成了各城市之间的数字化广电有线网络无法互联互通。
某地方广电网络公司负责人也证实,在整体数字化转换过程中,机顶盒都是地方广电机构向企业定制的,一些管理平台和功能,只能在这个城市使用,到另一个城市就用不了。
“一些完成了双向数字化改造的城市,不得不同当地的电信、网通合作,成为电信企业的打工者。”沈向军说。
“网络的分割与分散,是目前存在的限制广电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广播电视科学院一位人士认为。目前的现状是,未经过数字化改造的地方网络收入仅仅是通过向用户收取固定的年收视费,而经过了数字化改造的地方,由于缺乏更多的可供使用的内容,数字化网络的使用效率也不高,技术升级本可以带来的市场效应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广电网统一标准突进
“没有规模就无法竞争。”沈向军认为,广电网络即使是在双向改造完成后,仍然相互不能联通,这制约了整个广电行业的发展。由于广电网络并无一个统一的网络,各地广电企业在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定位推进过程中,不得不寻求与有全程全网优势的通信企业合作,或者向教育网寻求接入。
据悉,在目前已经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68个城市中,具有百万户用户规模以上的城市,仅有少数几个大城市,而即使是在这样规模的地方,广电系统的营收规模也无法达到与当地通信企业相提并论的地位。
“三网融合不是三网合一,而是在各自的网上开展多网的融合业务,其实是互相竞争。” 沈向军认为,如果广电网络不形成规模优势,在未来”三网融合”进程中的压力将更大。
据沈向军透露,目前中国有线正在参与上文提及的由广电总局和科技部主导的相关标准研究工作。
“中国有线除了正在推进技术标准的整合之外,还在构建全国性增值业务平台,以及同中央电视台开展合作,做视频内容的分发平台。”沈向军称。
中国有线成立于2005年1月,是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和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和国家广电总局网络中心共同持股。2005年7月,中国有线被划归中央电视台所有。目前,其掌管着国家广电传输网中的10万余公里干线网络资源,也是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从2005年成立以来,中国有线就着力于对用户资源网进行整合,目前已经完成了对海南全省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转换,并正在进行全网的双向改造。此外,中国有线目前还在与陕西等4个省级广电网络尝试进行合作,对其进行数字化转换和双向改造。
沈向军表示,中国有线完全可以成为广电网络的基础设施,也可以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拥有广泛的国家干线网,中国有线可以直接联结各地方网络通路,可以成为解决各个地方数字化网络之间互不相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未来实现全网互联之后,我们同央视一起合作的内容分发平台,可以满足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沈向军说。
不过,要想真正把这些分割的地方有线网络连接到一起,也并非那么简单。北广电子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叶进对记者表示,由于生产机顶盒的厂商使用的管理软件、中间件各自不同,而且各地方的机顶盒都是免费赠送,形成既成事实,要进行标准统一的确具有相当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