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周刊》记者/秦 姗(发自北京)
为什么越打击,黑手机的销售反而越红火?这个让人无法解释清楚的现象不但让政府决策部门迷惑,也让众多手机厂商感到不解!
在北京西直门的一条普通街道边,人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年轻人挤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手机店铺里,淘换各种时尚的手机。“才2700块!比行货低了800块,”刚刚从人堆里挤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兴奋地举着一部诺基亚手机说,“现在一部手机也就用个一年半载,为什么不买水货呢?”
“我们这里卖的水货机,功能齐全,款式漂亮,比行货平均要低400~500元,售后服务一流,有问题可随时拿来保修。”这家店铺老板招揽生意的话语任谁都会有些心动。
目前,不论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级城市,还是在其它省份的偏僻县城,这样的小店铺都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增长,并且各个生意红火,与国产手机凄风惨雨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高科技市场研究公司In-Stat的数据显示,国内黑手机市场在2006年出货量比2005年增长了112.7%,达到3千万部,超过了行货手机46.6%的增长率。对于这个数据,业内人士指出,黑手机的实际销量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政府部门就联合手机厂商一起打击黑手机,但为什么年年都被清剿的黑手机不但没有灭亡,反而更具声势?为什么会越打越火,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追求利益国产手机涉黑
黑手机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和行货手机纠缠不清。
黑手机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时,三星由于还未取得进入中国手机市场的牌照,不能在中国内地销售,三星手机于是通过香港走私进入内地,从而带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水货市场,只是当时这种水货手机并未被赋予“黑手机”的称呼。
现在,黑手机已经不单单是水货手机,而是一个品种齐全的大市场。这些手机都是从哪来的呢?其实,黑手机的来源有一部分来自国产手机厂商。他们在国内市场生产,然后走私到香港进行组装,最后再运回内地销售。据知情人士向《IT时代周刊》介绍,这种手机出现在2004年,最早采取这种手法的是某家电龙头企业。
当时,这家公司先把手机出口到香港,之后再通过走私的方式运回内地销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得到17%的退税,极大地拉低了企业的成本。后来,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开始模仿运用这种方法操作,并变本加厉:先将手机主板出口香港,通过走私运回深圳,组装成裸机后,再出口一次,再走私运回来,之后装成整机,再往返一次。一批手机如此反复3次,每次均赚取17%的退税,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利益。更为严重的是,由此培育出一个规模庞大的黑手机市场。
而且,手机牌照的富余,也让黑手机找到了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7月18日,湖南郴州高斯贝尔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发的手机牌照。至此,市场上牌照已经将近100张。
如此多的牌照资源,也成为黑手机迅速膨胀的利器。
“现在很多新拿到牌照的企业往往申请几个品牌,就是为了方便贴牌。”知情人士向《IT时代周刊》表示,“如华禹通讯取得牌照后,第一次对手机经销商展示自己的新品时,就同时发布了搜豹和华禹两个品牌。当时场面轰动,经销商快挤破了门,预先准备的座位都不够!”
在《IT时代周刊》的调查中发现,黑手机厂商的家底都很薄,资金基本上在200万元左右,无法支付高额的牌照费用,只能贴牌生产。而手中握有手机牌照的企业每贴牌一部手机,可以获得50元,早期因为牌照资源紧俏,贴牌一部手机要100元。如果每年贴100万部,就可以获得5000万元的利润,一本万利。
丰富的牌照资源,在给黑手机留下了更多发挥空间的同时,也逐渐成为黑手机的牟利工具。可笑的是,当国产手机厂商在国内市场节节败退,声称这一切是黑手机泛滥造成时,忘掉了自己曾经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这也是为什么黑手机每年被严打,却收不到效果的原因之一。
产业链完善打击难
除了手机厂商自己追求利益而涉黑外,黑手机产业链的完善也是造成打击难的因素。
几经周折,《IT时代周刊》终于从一个黑手机经销商手中得到了一份黑手机成本清单。清单显示,这款机型具备了当下时尚手机的所有功能:MP3、MP4、200万像素摄像头……此外,3C标志、三包凭证、IMEI标贴等等一应俱全,而翻到页尾,不禁令人瞠目,这样一款“高配置”的手机,成本价仅为425元。
“黑手机市场规模巨大,使得整个产业链之间分工明确,发展成熟。比如,有些模具厂为了招揽生意,可以有现成开好的几十款模具备选,即使现开模,黑手机也能在20天内完成,但要模仿诺基亚这样的品牌,一般得要2个月。”长期从事黑手机经销的胡姓商人表示。
产业链条的完善,使得黑手机厂商仅要一个多月就能生产出黑手机。但更让人惊讶的是,黑手机批发商的招商方式,更是“快速简洁”。《IT时代周刊》在采访中发现,一般黑手机批发商和自己的省包、市包都建有QQ群,样机出来后,他们在QQ群里展示图片,如果经销商满意,就可以进货,之后迅速铺货,一款新手机就这样迅速推向市场,整个过程比品牌手机要快3到4个月。
其实,做黑手机的人和赌徒没有区别:他们凭经验去判断机型能否流行,然后迅速作出投产或者淘汰的决定。
对于操盘黑手机的人来说,操作一款机型一般遵循高开低走的原则。如果一款成本在400元左右的手机,批发商第一次给经销商的价格一般定为550元。手机上市后如果销售畅通,经销商第二次提货的价格就会降低到520元;假如手机不好卖,批发商立即以成本价或更低的价格出货,然后操作下一款机型。
黑手机的短周期让这个行业充满刺激。“除了对机型的赌博,决定黑手机成败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品质。”胡姓商人说。为了弥补黑手机存在质量上的问题,黑手机生产商与一些手机维修商签订合同,由这些维修商负责售后服务,实现区域内质保。
虽然来自官方的严打接连而至,但黑手机如今越来越适应游戏规则,如鱼得水。有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贴牌机销售量达到顶峰。旺季时,一个贴牌机的东莞地包商一个月的销售量就可以达到2000~4000部。
何时走出越打越火的怪圈
“黑手机为什么会泛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不规范,我们做的手机质量很差,维修跟不上,又那么贵,消费者为什么不买一个便宜的?”信产部科技司质量监督处马民介绍说,“要压制黑手机,首先就要规范手机市场。”
据他透露,信产部将继续加大对手机监管的力度。包括修订三包责任说明,对手机维修网点和售后服务解决方案实行备案制,成立消费电子售后服务专业委员会,向消费者宣传贯彻三包规定,制订售后服务标准,并建立统一的短信平台受理消费者的投诉等。
但这些政策,并没有对黑手机的销售造成影响。中域电讯董事长李建明认为:“黑手机竞争力强的根源在于,在相同功能下,比行货手机的价格更便宜。”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最可怕的是消费心理的转变,很多人对这些“非行货手机”已由当初的半信半疑转变成一种消费习惯。
黑手机尤其是水货手机屡禁不止的生存空间,首先是市场的消费需求。一线城市中的年轻消费群体都具有换机周期短、追求时尚和高性能的消费需求,水货手机也能满足他们这些消费特点。而且目前很多水货手机在庞大网络的支持下都有相应的售后服务,这使其价格优势更加突出。
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才导致黑手机在遇到政府打击的时候,仍然能独善其身的诀窍。现在,与其让信产部花大力整治黑手机而无果,陷入越打越火的悖论,不如对国产手机在检测程序、税费上给予更多宽松条件,使行货和黑手机的价格差距缩小,让市场优胜劣汰,这可能才是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