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潮时期的宽带网络建设

相关专题: 华为 中国电信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聂武超

  第四届中国国际宽带接入网技术高级研讨会于3月6日在北京成功落下了帷幕。会上,许多专家都不约而同地呼吁"理性的宽带建设;在宽带接入技术的选择上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要做技术经济的综合分析;要注重管理和运营的需求等等"。会场上不时闪耀出思想碰撞激起的火花。应该说这是一次较成功的研讨会。它对中国的宽带建设将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虽然这次会议结束了,我的思维却仍在奔驰,有几个观点不吐不快,于是有了这篇拙文。如果能抛砖引玉,从某个方面对各位读者有些启发或触动也就足矣!

观点一:"低潮"中把握机会

  毋庸质疑,目前的宽带建设处于低潮。无论电信运营商们是否减少了对宽带的投资,至少宽带建设的热情和冲动明显降低了,而理性正在复苏。当然,我并不同意宽带"泡沫"的提法。因为不同于.COM,宽带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宽带就是未来",而且必然会赢利的。另一方面宽带运营投入巨大,而且回报周期长,至少需要4-5年时间才能有所回报,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此外,电信网络有其规模效应,没有规模效应很难生存和发展。所以,宽带建设需要有魄力和毅力,保证持续的投入以产生规模效益。目前我们遭遇的挫折只是前进中的低潮,它主要是由于我们过于乐观的赢利预期造成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发展中的低潮",进而利用好"低潮中的机会"。精明的温州人,在我们都在为"科索沃"事件愤慨、忧虑的时候,他们却从中发现了商机,早早地将中国廉价的日用品运到了南联盟的邻国。宽带建设需要温州人的这种精明。多运营商激烈竞争的形式也需要这种精明。这次"宽带建设的低潮"实际上也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一些"运作能力较弱,效益较差,资金不足"的运营公司可能因此转向,或转而寻求联合。出于对整体产业环境的考虑,宽带运营竞争的手段将由低价竞争转向服务质量和特色服务的竞争。这次"宽带建设的低潮"也使我们获得了一次彻底反思的机会,避免了错误延续下去造成的更大的破坏。

观点二:"低潮时期"要更加重视宽带接入和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

  由于宽带建设高潮时期过于乐观,造成初期的网络规划超大,在长途骨干网、城域骨干/汇聚层设备上的投资很大,接入层的建设却没能跟上。而如今我们出于"宽带建设的低潮"时期,如何选择投资方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个人认为"低潮时期"要更加重视宽带接入和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因为如果没有接入网络我们如何去争取客户?甚至是没有机会去接触客户,宣传企业和业务。没有客户,我们又如何有可能维持企业的运营和争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客户越少,分摊到每个用户的成本就越高,这样是不可能赢利的。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培养产业环境,使"数字化生活"成为一种时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我们应该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宽带,而不是象现在一样"宽带"在媒体上漫天飞舞,在现实生活中却难觅踪影。

  为了吸引人们享受宽带,有必要降低收费门槛,为用户提供灵活经济的计费方式; 为了吸引人们享受宽带,有必要提供丰富的业务,发展宽带网络和窄带网络的互通业务,并能按业务收费,让ICP也能获益,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丰富的业务,特别是特色业务是吸引大客户的关键。统一网管,加强网管维护的功能,同时发展用户自助管理,对缓解运营商维护的压力,节省运营维护费用,提高客户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综上所述,我们在重视宽带接入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

观点三: 不能以降低对设备要求来节省投资

  通过降低对设备要求来节省投资,这实际上不是一个新的"idea",更不是一个好的主意。网络建设初期,一些运营商就选择过这种方式。通过一个廉价的hub,或者Hub switch实现宽带接入。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以及运营商对最终客户业务需求理解的深入,逐步发现这种建网思路是存在较大的问题的。于是,运营、管理功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这个转变直接体现在中外主流电信设备供应商的新产品研发中,同时也体现在国内各大运营商对小区宽带接入的招标文件中。

  然而,由于"宽带建设低潮的到来",大家对宽带赢利预期的悲观,近期应用廉价的以太网交换机实现需求接入的方案又死灰复燃。实际上我们只要简单分析一下LAN接入的投资比例,就可以发现造成LAN接入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以太网交换机:LAN接入在小区接入线缆方面的投资约为每用户500元,接入设备部分的投资约为每户100-400元(包含小区中心交换机。依据选用设备功能不同每端口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一个典型的住宅楼为42户,布线成本为21000元,如果实际用户为10户,则每个实际用户分摊到了线缆成本为2100元。如果采用16端口的设备,即使按每端口400元投资计算,每实际用户分摊的设备投资也只有640元。城域骨干/汇聚层的投资一般占了40%的比例,在考虑骨干汇聚容量存在50%的闲置(这个数据是很保守的),则骨干汇聚层分摊到每实际用户的投资金额为1200元(包含管道线缆的成本)。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在每实际用户占用的总投资中以太网接入部分的比例只有16.2%(640/(2100+640+1200)),这个比例实际上是很低。所以,一味降低对以太网接入设备的要求以期降低成本、缩短投资回报周期的努力实际上并没有抓住重点。而且,一味降低对以太网接入设备的要求会降低网络对业务的适用性,增加维护成本,并最终降低了竞争力和服务质量,是得不偿失的。

观点四:EVDSL技术应用的速度将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期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降低成本的方向应该是如何节省线缆部分的投资。这也是EVDSL技术兴起的一个重要理由。EVDSL是一种利用双绞线(也可以是五类线)在一公里左右距离传送对称10M带宽的技术。也就是说在一公里左右距离,EVDSL兼有ADSL和LAN接入的优点。这种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重新布线的高额成本问题(在有线缆资源可以利用时),还可以解决接入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闲置问题和网管维护困难的问题(即使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再少,其实装率也比不过EVDSL)。我们可以预期,近期EVDSL接入技术将主要替代LAN接入技术,部分替代ADSL接入技术,成为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主流宽带接入技术。考虑实际的线缆质量远比实验室的要复杂,EVDSL定位于在一公里左右距离提供高可靠的,高带宽的数据和语音的接入。FTTX+EVDSL将会成为近期EVDSL技术应用的主流模式。它与端局模式下的ADSL技术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观点五:IP DSLAM有优势,也有不足

  近期业界部分厂家对IP DSLAM的抄作又到了一个盲目的程度,更有一些厂家惟IP论。以为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沾上IP就是香的。殊不知,IP DSLAM的优势与不足的问题,仍然是一个ATM和IP之争的问题。目前IP网络的容量虽然很大,却难以挣到钱。而ATM网络虽然相对发展得慢一些(去年的扩容和新建量也很大),却是一个可以赢利的网络。目前中国95%的宽带大客户都是由ATM网络提供服务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对原中国电信而言,已经建设了大量的ATM DSLAM节点。如果在这些已建的ATM DSLAM上可以直接提供高QoS的宽带专线接入服务,其竞争力是不可以估量的。

  IP DSLAM内部可以采用以太网构架,这样交换部分简单、高效(对上网业务而言)。但由于ADSL线路上传送的一定是ATM信元(这是由ADSL技术本身决定的),如果采用以太网构架的内核,则ATM PVC的终结将必须在线路板上进行处理,这样IP内核简单的优势被复杂的线路板的劣势所抵消。所以,我认为ADSL的DSLAM设备并不需要以太网构架的内核(对EVDSL情况是不同的),但最好要有IP上行接口,以便于业务的分流和组网的灵活性。如果有宽带专线业务需求,则以ATM接口送往ATM骨干网络,以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服务;对低QoS要求的业务,则以IP接口送往IP城域网,以减轻ATM骨干网的负荷。虽然只有DSLAM接入的流量足够大时,则需要进行这样的业务分流,但设备是否具有这样的灵活性则是我们需要预先考虑的。

  以太网构架为内核的IP DSLAM是将以太网技术和DSLAM技术进行融合产生的一个新产品。从技术上讲,以太网内核交换的安全性、QoS保证、灵活的带宽控制等技术特性需要逐步的完善和改进。 正如ATM DSLAM技术成熟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一样,它尚待应用的磨砺,实践的检验。我们期待着它的成熟和稳定。

摘自《广播电视网络技术》2002.4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