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带网络的建设和运营中,业务是先导和核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组播业务作为最具潜力的未来业务之一,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编者
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数据业务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视频点播、远程教学、网络电视等将成为各大运营商争相发展的新型业务。这些新型业务都是一个服务器(暂称为媒体流服务器)在发布信息,而接收端数量很大,而且具体数目不固定。组播通信正好适用于这些业务,它可使媒体流服务器不必知道某个客户端是否存在,而只管把媒体流数据以组播地址播放出去,且仅需播放一份,同时客户端也不必向媒体流服务器注册,如果想接收某个媒体流服务器的数据,仅需加入该媒体流数据所在的多播组即可。
组播通信体系结构中包括组播协议和组播IP地址。组播协议分为主机-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协议和路由器-路由器之间的组播路由协议。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域内组播路由协议根据IGMP维护的组播组成员关系信息,运用一定的组播路由算法构造组播分发树进行组播数据包转发。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在各自治域间发布具有组播能力的路由信息以及组播源信息,以使组播数据在域间进行转发。
组播IP地址用于标示一个IP组播组。IANA把D类地址空间分配给IP组播,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其中224.0.0.0至224.0.0.255保留为网络协议使用,239.0.0.0至239.255.255.255作为管理范围地址,保留为私有内部域使用。以太网和FDDI的MAC地址用于将三层IP组播地址映射为二层地址,32个IP组播地址映射到同一MAC地址上。
目前组播的运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用户管理,表现在认证难(组播协议没有用户认证功能,用户可以随意加入和离开)、计费难(组播协议没有涉及计费部分,且组播源无法得知用户何时加入和离开,也无法统计某个时间到底有多少用户在收看组播节目,因此无法准确计费)、管理难(组播源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控制组播信息在网上传递的范围和方向)。因此需要对组播功能进行优化和改进,使之能够适应目前的运营现状,可控组播便应运而生。可控组播主要包含信源控制、用户控制以及安全控制三个方面。
信源控制管理是指在组播流进入骨干网络前,组播业务控制设备区分合法和非法的媒体服务器,转发合法组播信息流,阻断非法组播信息流。同时对于信源发出的组播流量进入网络的速度及优先级进行控制。华为公司采用的iTellin/QUIDWAY业务管理平台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组播信源管理和配置,增加和删除信源控制表项,保证整个网络表项的一致性,并避免了手工配置信源管理信息对网络发展的阻碍。
用户控制是指二层设备首先根据WEB、802.1X等认证方式验证用户的组播权限。如果验证通过,则接收用户的IGMP加入/离开信息,并建立相应转发表项,允许用户接收组播流量,否则禁止用户接收组播流量。认证通过后,iTellin/QUIDWAY业务管理平台可以为该用户建立一个组播访问规则表项,用户只能访问授权的组播服务。二层设备、QUIDWAY业务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在全网范围内进行用户认证、授权。
为了实现对一些较重要的信息的保护,需要控制其扩散范围,华为的静态组播树完成此功能,实现静态组播树配置,满足高价值用户的安全需求。静态组播树就是组播树事先配置,控制组播树的范围与方向,不接收其他动态的组播成员的加入,这样能使组播信源的报文在规定的范围内扩散。
摘自《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