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希 王一超
北京清华华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作为数据传输技术,以太网并不直接支持时分信道的传输。随着基础传输网络逐渐采用以太网技术,需要在以太网上有效地传送传统的时分复用信号,使现有的基于时分复用传输的各种终端设备得以继续使用,从而保护客户的投资。TDM over Ethernet为以太网成为多业务提供平台提供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时分复用,以太网,IP,定时,时钟恢复,服务质量,隧道,E1信道仿真
长期以来,电信业务和数据业务在两种不同网络上实现传输。近年,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网络管理的复杂化以及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在同一传输平台上融合实时业务和数据业务已成为大势所趋。而IP网络凭借其技术成本优势,将成为未来网络主体架构的首选。
目前,在SDH、PDH等传统的时分复用系统(TDM)上提供数据通道,例如传输以太网信号等,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技术。但在以太网上传送实时业务方面,较多的努力都集中在终端方面,产生了各种将语音、图像等信息直接装入以太网(或IP)数据包中的特殊终端设备。例如VoIP技术,将PCM语音编码压缩后封装成IP包传输。与传统的TDM电话网络比较,IP网络传输的低廉成本是VoIP技术的最大优势。但添置或改造专用终端以及各种网络和网关设备,使建设前期需要较大的固定投资。在现阶段,大部分用户均已安装了运行可靠的传统PBX系统,安装全新的系统以迁移到综合网络上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在短期内,用户不可能,也无必要将长期以来基于TDM技术发展起来的各种终端全部改造成基于IP的新型终端。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以太网的时分复用通道仿真技术--TDM over Ethernet技术。
采用TDM over Ethernet技术可以在以太网络中仿真实现透明TDM通道,例如E1、T1等,在发挥数据网低成本等优势的同时,与现有的TDM终端设备实现完全无缝连接。通过该技术,可以使现有在TDM电路上运行的各类业务直接适配到以太网中,例如传统的PSTN接入、ATM帧中继、ISDN、集中式用户交换等等。用户在不升级终端设备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利用以太网的剩余带宽,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与VoIP比较,TDM over Ethernet技术应用更加广泛,通话质量更高,同时由于提供了仿真TDM通道,不再需要对PCM语音编码进行压缩,及重构电话信令。
技术要点
TDM over Ethernet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成帧或非成帧的TDM数据不作任何翻译和解释,封装为以太网数据包,通过基于包交换的以太网络透传到对端,再将数据包打开,恢复出完整的TDM数据流。对于用户而言,不考虑中间传输介质,相当于提供了一条透明的TDM通路。相近的技术有TDM over IP,与之相比比较,TDM over Ethernet的数据包只封装到MAC层上,具有更高的带宽效率和TDM仿真性能。随着以太网交换与传输技术的进步,以太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过去许多由路由器构成的IP网络,逐渐被以太网所代替。TDM over Ethernet 技术必将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众所周知,TDM是一种时分复用技术;而以太网则采用统计复用技术,传输和交换基于数据包。时分复用技术具有带宽固定,传输时延小而稳定,信号定时透明度高,抖动、漂移小等优点,适合于话音、图像等对传输实时性和定时稳定性要求高的应用。其缺点是灵活性差,复用效率低。基于数据包的统计复用技术具有较高的复用效率和可扩展性,但没有有效的定时传送机制,延时和抖动很难控制。包传输更适合于对时延要求不严格、通常不需要准确恢复定时信息,但对传输误码敏感(因而允许出错重传)的数据传输场合。
利用以太网提供仿真TDM通道,在设计中主要面临两个技术要点。
1. 带宽问题
以太网采用统计复用共享带宽的工作模式,无法保证实时业务需要的固定独享带宽。所以带宽的利用和分配问题就比较突出。必须考虑尽可能的减少数据包中冗余信息,而冗余信息的最主要部分是以太网的报头。以以太网中比较常用的实时信号(音视频流等)封装格式为例,采用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over UDP over IP的实时协议,报头部分超过60个字节,如果TDM码流是E1信号,几乎相当于两个E1帧长。虽然这种封装协议在大型路由器中可以获得较高的优先级,但对于点到点应用和大多数不需要经过路由器的专网用户而言,显然是过于复杂。为了获得更高的传输效率,可以只在MAC层上进行封装,以减少报头开销,这也是TDM over IP与TDM over Ethernet的根本区别。
如果在同一对站点间需要多路TDM数据通信,可以通过将各站的多路TDM打包为一个以太网包,减少多路报头的开销,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在TDM码流速率远低于以太网速率的情况下,这种打包方式还可以降低TDM存储转发的延时。
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应用中,如果作为传输平台的以太网链路十分紧张(如无线信道等),也可以通过对信道上其它数据业务进行流量控制以保证TDM业务带宽。实现方式是在TDM over Ethernet系统中建立带宽动态分配机制,在优先保证TDM数据通过的前提下,通过漏斗算法动态地将剩余带宽分配给其它数据业务。
2. 定时恢复问题
以太网自身的一些缺陷会对TDM over Ethernet系统的TDM信号出口时钟恢复造成不利影响。首先以太网的传输和交换基于统计复用技术,物理链路中不具备有效的定时传送机制,无法直接通过简单的码速时钟恢复方式在接收端重建TDM码流定时信息。
其次由于以太网采用共享信道,支持存储转发,数据包的传输延时无法控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包到达的先后顺序也可能发生随机改变。这种随机性反映在TDM数据的发送过程中,实际引入的瞬时抖动会远远超过正常TDM线路抖动容限。
最后因为以太网借以消除错误的出错重传机制,不能应用在TDM实时业务的传送中,所以线路传输误码和碰撞必然会引入丢包(以太网包长为64~1518字节)。这种长时间的数据丢失进一步增加了定时恢复的难度,并有可能导致接收端设备同步丢失。
正是由于以太网自身的特点,在TDM over Ethernet系统中,网络出口TDM码流定时信息的重建必须通过一些新的途径完成。比较简单的情况是,在信道两端的设备工作在同一个同步时钟网下。此时双向TDM数据具有相同的时钟频率。系统可以通过本地定时模式直接重建TDM输出码流,以获得较高的抖动及漂移特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数据网不提供全网同步机制,要求接收端直接从接收的数据包中重建高质量的TDM输出码流定时信息。这时,由于抖动、丢包等影响,无法采用一般的时钟恢复方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清华华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发出了基于统计预测的全数字时钟恢复技术。
实际产品
目前,E1信号是在接入网中应用最广泛的TDM模式,基于TDM over Ethernet技术,清华华环公司在国内外率先推出EthMux系列产品。EthMux-2产品提供两路E1通道和一个附加的用户数据通道。图一给出了EthMux-2实现的简单框架。
图1 Ethmux-2基本框架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采用MAC帧封装E1数据,两路E1打为一个包。用户有多个数据包长度选择,一般比较长的包会降低报头比例,从而提高传输效率,比较短的包可以降低传输包间隔,改善时延特性。在链路带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附加的数据业务通道限制其它数据业务流量。具体流量可以16Kb的步长精确调整,以保证E1业务带宽。
对于支持802.1p(QoS)协议的以太网络,EthMux-2设备还可以通过配置基于IEEE802.1p的优先级控制字段,保证在网络负荷超过最大限度时,封装E1实时业务的数据包能够顺畅传输,减少拥塞的影响,提高运行可靠性。
在EthMux-2设备通过以太网链路背靠背连接的情况下,当封装长度设为256Bytes时,实际测得设备延时及E1码流恢复时钟指标为:
转发延时 ≤ 5.9 ms
时钟抖动(P-P) ≤ 0.12UI
频率漂移 ≤ 3.3 ppm
EthMux-2设备提供的附加数据通道,通常用于带宽较窄的以太网连接场合,例如在10M半双工网络上提供2路E1信道。在保证E1带宽的前提下,将剩余带宽用于数据通信。而这一特性也可以用在宽带以太网平台上,为一对EthMux-2所处的两个端点间提供一条带宽可设定的,保密性非常高的私有以太网通道。运营商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向用户提供E1通道的同时,方便地提供虚拟专网,而无需对各种网络设备进行VLAN设置。
结束语
目前,基于SDH、TDM、ATM等的传统业务仍然占有大部分市场,同时,基于IP的新业务正在蓬勃发展,在众多领域内两种服务已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从长远发展看,在新一代信息网络中,IP网必然成为基础网络架构的首选。这就导致在向新一代网络的过渡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两个发展趋势,一方面,各种传统业务模式向基于IP的模式转换,例如VoIP等。另一方面,要在IP网络上提供TDM业务仿真通道,即所谓的"Everything over IP"概念。TDM over Ethernet技术的产生正是符合了这种概念。
作为一种过渡技术,TDM over Ethernet以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现有终端设备于以太网链路无缝连接的问题。在继承TDM业务服务质量的同时,完成向新一代信息网络的过渡。为传统网络的改造和专网建设提供了一套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由CHINA通信网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