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建设的十个问题

相关专题: 无线

  问题之一:“小区接入”如雨后春笋,但是接入带宽究竟应该如何定义?每个宽带用户究竟需要多少带宽?我们的城域网到底能够提供多大带宽?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

  实验证明,MPEG4编码的DVD电影在1.2 Mbps带宽时播放已经能达到人们视觉可以接受的效果。如果将宽带带宽定义为每个用户1.5Mbps或2Mbps,相对20万用户的城市宽带网,总带宽为300bps~400Gbps,应是目前技术可接受的范围。那么那些远远超过20万用户的城域网呢?

  问题之二: 互联网在计算带宽时,要根据“并发率”。1∶10的并发率意味着10个用户之中,只有一个正在使用。由于网络是由用户使用键盘和鼠标来启动“带宽”的,因此浏览是有间隙的。但是,以影视为主要应用的宽带网是以“流媒体”(Stream Media)方式进行传输的,一旦一个作业开始启动,“信息流”或者“带宽”是不会在播放中途停止的。考虑到人们看电视时,有“看不看都由它开着”的习惯,计算“并发率”必须与互联网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不妨可以将宽带网的“并发率”定义为1∶1.5~1∶2。如果将电视广播的宽带应用倾向考虑在内,“并发率”应可增加至1∶4。

  问题之三:如果宽带服务用“包月制”收费,整个网络可能会处于“无管理”状态。网络服务提供者不知道用户通常使用多少带宽,喜欢观看什么内容。因此既做不到“带宽管理”,也没有“用户管理”;没有了“客户资源”,也就没有了“生命线”。宽带网继承互联网的“免费”体质,一旦其商业模式出了问题,必将落入 .com 公司的兴衰怪圈。宽带要起步,必须先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

  问题之四: 目前的宽带网需求似乎是“矛盾”的。发展商抱怨宽带线挂在家门口,却没有用户;用户抱怨买了房子,却没有宽带;有了宽带的用户抱怨没有内容;没有宽带的用户抱怨无法进宽带……

  有人将此现象的出现原因归结为“有路无车”,事实上不尽然。路永远是第一位的,“有路必有车”。现在大批宽带内容公司“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何患无车。要不了多久,就该有人出来大声呼吁:“请管管这些造车的ICP公司吧!”

  问题之五:什么是宽带的用户群体?互联网是以电脑使用者作为其用户群的。宽带的基本应用是影视,增加带宽,是想“三网融合”。那么,用户就不可能满意用电脑看“宽带”。显然,宽带的用户群体本来就不是电脑用户,而是电视用户。

  如果宽带建设能调过头来,面向电视用户市场,让所有的家庭都能使用普通电视机的遥控器随心所欲看“宽带”,就能看几十套甚至上百套广播电视节目,宽带的前景真的会“前途无量”。“宽带网”从根本上看是一个“数字电视网”,它将带来一场新的“数字电视革命”,带给我们一个新的“数字电视时代”,掀起一轮新的“宽带经济”热潮。

  问题之六:目前正在搞的“智能化小区”试点,多数是“宽带在内,窄带在外”的“孤岛”。只在小区搞宽带,本身就有问题。人们上学在小区外,工作在小区外,上银行,逛商店,去菜场都在小区外,只在小区内搞宽带,显然不能形成“宽带经济”。

  从经济学观点看,“宽带”是有地域性的; 从技术观点看,目前中国的“宽带”只能是城域的。目前所说的、所做的,只能是“城市宽带网”,不能大也不能小。其规模由城市的规模大小决定,大了做不成,小了形不成经济规模。

  问题之七:能不能做“国家宽带网”?这取决于对宽带的理解——宽带的带宽应该是多少?美国把宽带仍然称作“Broadband Internet”,因为在美国说“宽带接入”就是指 ISDN 、 ADSL、 128K、 384K、 512K。当Microsoft宣布Media Player 8已经可以在500K的带宽下 ,播放 Near DVD效果电影的时候,美国已经有能力以500K带宽作为出发点,搞“国家宽带网”。因为美国是Internet的发源地,因此它的“国家宽带网”就自然称为“Broadband Internet”。但是,严格讲500K还只能算是中频带 (Mid-Band),美国对宽带的带宽定义应该也会随着用户对宽带质量的需求增加而逐步提高。

  问题之八: “带宽瓶颈”还可能不在网络上,而在内容的提供设备—“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能不能找到允许几十万个流并发的“视频服务器”?贵不贵?

  如果将“视频服务器”分散,减少中央服务器的压力,就必然增加系统复杂性,次级节点带宽不够,又会带来新问题。因此,宽带的“数据中心”设计将与“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Internet Data Center),有本质上的区别。有必要创造一个新名词:“宽带网数据中心”(BDC, Broadband Data Center)。在概念上,宽带内容的网络传输开销是不容忽视的,再加上宽带流媒体的实时不间断性,都能引发出许多与IDC完全不同的BDC新概念。

  问题之九:宽带的接入方法有多种,“光纤到楼,多种接入方法并存”显然可行,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百花齐放。4月26日美国互联网创始人Robert Kahn博士在“宽带大连论坛”作专题报告时被问及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任何技术的产生都是有理由的,你手边有什么技术,就用什么技术,什么技术是你需要的,你就使用它,而互联网是一种结构,不是技术。”

  目前五类线技术被大面积推广,应该引起注意的是,UTP五类线技术目前尚不能突破100米的距离限制,所以在每个用户点 100米内都必须安装一个若干用户共用的Hub。当大量Hub散落在城市中时,对Hub的管理会上升为一个不可逾越的难点。而同轴电缆技术,由于Cable Modem的头端设备只有37M带宽,又是共享媒体,在“流媒体”独占带宽的情况下,如果找不到新的技术突破点,降低成本会很难。

  问题之十:在普通电话线上走宽带,播放DVD质量的数字电视和电影,Ethernet Over DSL,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IEEE 802.3委员会于今年1月成立了一个“First Mile”工作小组,计划在今年6月公布标准的第一稿。许多网络设备厂商已经迫不及待地推出各种产品,力图抢占市场先机。将光纤尽量推进到距离城市用户大约2公里处,让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这根电话铜线在无线技术尚未成熟之前站完最后一班岗,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方案。如果政府放开电信接入市场,开放包括“电话铜线”在内的“网络元素”出租,并能打破“电信”与“广电”之间的壁垒,调动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中国人可望早日实现城市宽带的梦想。

  上述十个问题相互关联,一环扣一环,无论是“宽带大连”还是“宽带北京”,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先找到解决上述十个问题的答案。

来源:互联网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