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的年轻一代,对第一代的模拟通信了解不多,但对移动通信的最初印象源于儿时盛行的香港枪战片,每次黑帮火拼的时候,剧里面举着大块头的“大哥大”电话的黑社会头目在怒脸金刚似地指挥喽罗,那一幕幕也曾几何时成为了孩提时代我们的“英雄梦”。“大哥大”手提电话也许就来源于所谓对黑社会头目的称呼罢了。
真正的接触第一次接触移动通信要从99年高一时候风靡极盛的传呼机算起,那时候校园里学生配戴一部传呼机成为了竞相追求的时尚,从数字传呼机到中文传呼,自己的那部motorala 一次次的“滴滴滴滴”的来电提醒,和一行行简洁的留言记载了青春年少时代的无数的过往。
自己所接触的第一部手机是在2000年时候买的一部爱立信手机,那时候手机开始逐步步入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商务人士,价格500元,二手。黑色一体,很重,英文操作系统,功能简单,支持语音通信,记不清是否能发短信。没过几天就后悔,手机太老,信号很弱,电池老化,基本没发挥任何通信作用。
02年考入大学,手机逐渐成为同学们学业之余谈论的焦点,“手机、电脑,男/女友”也成为了大学生们口头所说大学生活的三大必备硬件。那时,短信业务成为了当时大学里手机杀手级应用,走在路上低头着用拇指摁手机的身影成为了校园里亮丽的风景线。并且手机的外形和和旋铃声一度成为了学生们选购手机的重要标准。自己在03年(大一下学期)买了第一部手机——东信,型号已忘记。蓝屏直板,32和旋,一度被同学们称赞的铃声是自带的刘若英的《很爱很爱你》,当时话费比较贵,学生之间只能通过1毛钱短信的方式沟通,打电话主要是买201电话卡,一个月自己的通信费在50元左右。03年关于校园里移动通信方面最轰动的事情就是联通CDMA1X的存话费换手机活动和“动感地带”首批免费入网办理和短信套餐,而自己那时也成为了动感用户之一。逐渐的,手机渗入了大学生的生活。
进入了大三大四,手机的更换开始成为大学生们所经常交流的问题,彩屏、摄像头像素高低,手机外观,多媒体播放,移动互联网应用,存储空间大小等多功能应用成为了同学们选择机型的标准。自己也在06年春淘汰了用了三年的东信手机,换上了有上述功能的金立滑盖超薄S90。
而这时,相应的资费也开始下降,出现了单位通话费降低,通话包月套餐等价格调整,以增大用户整体通话时长,运营商之家通过低资费,免费入网,入网送手机,赞助校园学生活动等促销活动吸引新客户。与此同时,数据增值业务开始在年轻人中得以应用,彩铃,彩信,即时通讯等业务深受年轻学子的青睐,而最近运营商不断推出相关的流量包月等套餐和类似上移动梦网免费抢电影票这样的商业活动,也会逐渐在大学校园乃至年轻人中把数据增值应用推向新一轮的发展。
由于一些工作需要,自己又新换上了多普达P800智能手机,应用了更多的终端功能和移动数据业务如GPS定位,office软件,信息同步,邮件收发,互联网搜索,移动即时通信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移动综合业务伴随网络的融合与终端的发展已经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我们也期待中国通信业伴随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与提高,真正地从通信大国转变为通信强国,也憧憬未来的移动数字新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