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青睐IMS 现网部署仍存五大难题

IMS是构建在分组域核心网之上、以SIP为控制协议的多媒体业务系统,是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热衷的技术,也是三网融合之路上的又一新星。

IMS网络架构及特点

CSCF(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CSCF是IMS 系统的呼叫控制核心,它的主要作用是在IP 传输平台上实现多个实时业务的分发,具有中心路由引擎、策略管理和策略执行功能。CSCF按其位置和功能又可分为 P/S/I 三种类型,他们在物理实体上完全可以是合一的,在实际组网时,其划分和部署需综合考虑IMS业务接入方式、CSCF的容量、能力及用户业务量需求等因素.

PDF策略控制功能(PCRF/PDF):负责实现基于服务的本地策略(SBLP),即根据从P-CSCF获得的会话和媒体相关信息来制定相应的策略通知IP-CAN,是QoS重要的功能实体。

HSS (The 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是归属网络中保存IMS用户的签约信息,包括IMS用户标识、号码和地址信息、IMS用户网络接入认证的密钥信息、IMS用户的路由信息、用户的位置信息、IMS用户的业务签约信息等。HSS针对IMS对HLR/AuC进行了扩展,HSS和接入技术无关,既适用于移动网也适用于固定网。

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实现IMS核心控制面与PSTN或PLMN CS的交互,支持ISUP/BICC与SIP的协议交互及呼叫互通,通过H.248控制MGW完成PSTN或CS TDM承载与IMS域用户面RTP的实时转换。

IMS-MGW(IMS-Media Gateway Function):完成IMS与PSTN及CS域用户面宽窄带承载互通及必要的Codec编解码变换。

BGCF(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根据互通规则配置或被叫分析,为IMS到PSTN/CS的呼叫选择MGCF,从而实现MGCF路由的自动获取。

MRF:包括MRFC和MRFP,MRFC 实现媒体相关的控制功能,如放音和通知、媒体编码格式转换、Ad-hoc会议等。MRFP提供IP 网络上实现各种业务所需的专用媒体资源功能,具有资源功能、与其他实体进行通信的功能以及提供资源本身的管理、维护功能。

AS(Application Server):为IMS用户提供增值业务,可以位于用户归属网,也可以由第三方提供,其中OSA AS通过OSA Service Capability Servers而不是直接与IMS网元交互。

三大运营商IMS部署进度

国外大部分主流运营商都已部署IMS,如法国电信、Telefonica、意大利电信、T-Mobile、Vodafone、Sprint、Verizon、Cingular、Softbank、NTT docomo等,国内的运营商也在积极探索。

中国移动:2009年在9个省份展开了IMS外场测试,并于2009年8月启动IMS集采招标工作,2010年4月初确定了各厂家的市场份额—华为整体份额占63%,主要负责广东、浙江、江苏等15个重点省份及南方基地的IMS网络建设;中兴约占16%,负责湖南、重庆等5个省市的IMS网络建设。据了解,中国移动初期重点是面向集团、政企客户,主要提供多媒体电话及Centrex等业务

中国联通:联通起步相对较慢,还未进行IMS规模部署。但近日联通刚完成第一阶段的外场测试。主要包括会话能力、多媒体业务控制能力、互通性测试等。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于2009年底在浙江、广东、上海、江苏、福建、四川、山东、广西8个省份展开了IMS现网实验工作,在2010年7月份,打通了苏州到上海的IMS省际电话,之后又顺利地完成了各省市的互通测试,至此中国电信IMS现网实验步入尾声,预计会在近期进行招标,2010年底开展试商用,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也一直积极对IMS业务进行研究,这为后期电信开展IMS业务奠定了基础。

IMS部署面临五大挑战

对于国内的三大运营商而言,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对于移动网从3GPP规范上来说,端到端的QoS都有严格的定义,但毕竟目前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还不够成熟,端到端QoS保证体系不完善。对于固网来说,起步比较慢,Tispan的相关标准工作不够完善,固网支持QoS需要改造。而且统一IMS架构基于IP承载,而IP网络的QoS尚不能满足电信级服务质量要求。

其二,业务层面的QoS服务:分组型业务和传统电路型业务在资费模式、业务模式,甚至商业模式上都有所不同,QoS策略如何统一,以及如何推出QoS差异服务,如何制定适合市场的QoS计费模式,如何对SLA进行有效管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三,对于固网,IMS QoS的实施必须与网络安全的实施以及组网结构结合在一起考虑,例如:VPN、IP隧道或NAPT/Firewall等技术对QoS的影响;IPv4承载和IPv6承载对IMS的影响;IP承载对信令面和用户面的影响等。

其四,目前移动空口资源的紧缺,用户对多媒体、长期在线等数据业务已经不是那么满意,融合将催生更多融合的多媒体业务,以及固网长期在线业务的引入将使网络满负荷运载,阻塞网络,降低用户体验满意度。

其五,IMS设想太完美,意味着管理和运营起来都比较困难。

在国内通信行业每一种新技术、新业务都要经历1~2年的探索阶段。IMS的商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业务上,运营商要认真研究、分析国外已成功的商业模式,找到适合国内的融合业务模式,找到适合自身的QoS等级划分方法。在技术上,要克服以上几个难点,尽量做到向IMS融合全业务的平滑过渡。与此同时,运营商也应该着手对下一代移动通信中IMS进行研究,减少LTE时代对IMS网络的改动,减少不必要的改造投资。

Link:IMS主要优点

控制和承载相分离:可以分布式组网,并可以独立演进。

路由功能和业务处理分离:业务的需求是不断变化和增加的,而路由功能即实现主叫方找到被叫方的功能是相对稳定的,所有电信类业务都需要实现路由功能,因此将二者进一步分离可加速固网移动网业务的融合及新业务的引入。

接入独立:只要是IP接入,不管是固定还是无线,都可以使用IMS业务。

统一控制:便于运营商统一控制归属地统一触发业务,用户不管漫游到何地,都有一致的业务体验。

开放的网络架构:可快速灵活地部署业务,并便于细分市场,容易选择第三方部件来丰富运营商的业务。

端到端的QoS:便于运营商抵制以Skype为代表的VoIP业务(IMS支持QoS,使业务更具保障)。

作者:罗邦柱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