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赵妍)尽管前有语音短信多年不温不火的覆车之鉴,运营商对“VoiceMail”热情再度重燃。
2月12日,广东联通推出语音微博,歌手王菲通过语音微博在新浪上发布歌曲,又将其推向了更多人的视线。在名人效应带动下,语音微博有了个火爆的开局,但受众群体、信息类型的限制以及信息安全和信息易获取性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考验着运营商的智慧。
名人效应引爆
广东联通相关人士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语音微博已于2月12日在iphone客户端上线,用APPstore搜索红围脖下载即可。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2月15日,语音微博在APPstore的下载量排名第五位。
目前,用户发布语音微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拨打固定的客服号码,在系统自助语音引导下录制语音微博;另一种方式是用户点击录制微博,完毕后系统进行识别计算,最后以文字形式呈现在输入框中。据悉,后一种方式受环境影响比较大,实际识别的效率并不高。
2月12日-14日,短短两天的时间内,在新浪、搜狐等微博平台上,关于语音微博的话题7157条,联通语音微博4730条,移动12590语音微博2738条,据了解,同期,联通新开通语音微博1182人。
不明朗的前景
尽管在名人效应带动下,语音微博看似火爆,但对于语音微博的一些现实问题,很多人还是表示了担忧。
安全监管问题是被业内公认的难题之一,据知情人士透露,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就语音微博的安全问题找新浪谈话。广东联通相关人员表示,“目前语音微博的前景还是不明朗的,涉及到安全监管等问题,至于下一步是否在全国规模推广,要根据目前的试点情况以及总部的规划而定”。
除此之外,语音微博是否真正满足了用户需求以及操作上的繁琐都成为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很多人将语音微博与五六年前的语音短信进行类比,认为其不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难免昙花一现。
广东电信的李学军告诉记者,广东电信在4年前就已经开发出了类似语音微博的产品,主要是开放语音ivr引擎给第三方来做应用。但最后没发展起来,其中既有平台和营销的问题,也有创新成果孵化机制问题。
某互联网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微博之所以在中国火爆普及,是因为符合中国人习惯,就像2000年的短信息服务一样。当年也有很多公司搞统一消息服务、语音SMS,结果都失败了。VoiceMail在美国非常普及,但在中国一直都不行,根本原因,国人不买账。”通信知名博主马继华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微博是给一目十行的人看的,太多的信息根本没时间详细翻阅,如果是语音微博,就需要逐条收听,想大面积形成语音微博控,几乎不可能。
而语音微博操作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更为业内人士所诟病。有人指出语音微博的发布程序繁杂,造成语音微博会成为某些专业人士的游戏。李开复也在微博中表示,目前的语音微博存在手机录制后丢失高频信息、录完如果就挂电话,录音就被删除等问题。
定位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虽然并不被许多专业人士看好,但随着王菲、李开复等纷纷在发布语音微博,语音微博当前的火爆令很多人大跌眼镜,人们甚至怀疑互联网的力量能使其“咸鱼翻身”。
互联网研究专家李易认为,联通和新浪合作,这可能是中国微博历史上第一个赢利模式,类似当年SP分成。马继华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语音微博可能寻找到微博的赢利模式,改变目前微博只赚眼球不赚金钱的尴尬。
作为通信产品结合互联网社区的跨网产品,语音微博当前并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照搬。
谈到盈利模式,广东联通有关人士告诉《通信产业报》(网)记者,“我们当时并不是要单独推出语音微博这个产品,而是主打我们的红围脖,内置最近火爆的语音微博一键发布。”据了解,目前电信运营商的盈利主要是与网站合作,收取通话费。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这样的产品更多的还是靠名人效应,名人引导草根。而有业内专家表示,如果定位在企业市场,同运营商的现有产品如移动秘书、企业彩铃相结合,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的。